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药食同源鸡内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研究,主要进行了一维FT-IR光谱检测,二阶导数光谱处理,稳定性检测实验,同时完成鸡内金标准品和不同炮制品的红外检测和谱图对比分析.通过对FT-IR谱图的分析,可以得到鸡内金红外光谱图的主要特征峰的峰位及其强度如下(其中红外检测波数范围是4 000~400 cm~(-1),绝对阈值为0.39,灵敏度为50):在1 653.56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607,在1 533.43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525,在3 300.01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521.通过对鸡内金的一维红外谱图,二阶导数对比谱图,及其稳定性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了红外检测为鸡内金及其相关食品和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后续鸡内金在食品和中药材质量研究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系分泌物在植物种间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根系分泌物及一些根系常见的化学物质对半寄生檀香生长、根系发育、养分吸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出促进檀香幼苗生长的寄主根系分泌物或化学物质,为檀香的科学育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0.5年生的半同胞家系檀香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10个外源信号物质处理,包括5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寄主植物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reanum)、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和寄生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4种吸器诱导物质[2,6-二甲氧基对苯醌 (DMBQ)、芒柄花素、槲皮素和丁香醛]和1个对照处理(水),处理3个月后测定檀香幼苗的生长指标(株高、地径、生物量)、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养分(N、P、K)含量和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结果】 外源信号物质能影响檀香幼苗的生理特性,降香黄檀根系分泌物、DMBQ和丁香醛处理能显著提高檀香幼苗的株高、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除重阳木外,其他植物根系分泌物和4种化学物质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檀香幼苗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和小细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外源信号物质均提高了檀香幼苗N、P、K等养分吸收能力,其中以DMBQ和降香黄檀根系分泌物处理效果最佳;降香黄檀和台湾相思根系分泌物、DMBQ及丁香醛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檀香叶片的SPAD值;降香黄檀根系分泌物和4种化学物质处理显著提高了檀香幼苗的光合自养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檀香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与根系之间(粗细根、粗根长度除外)呈显著正相关;檀香吸器数与总根长、根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檀香吸器发育与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结论】 优良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及一些化学物质的添加能有效促进檀香幼苗根系发育、养分吸收以及光合能力。研究结果能为檀香的壮苗培育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红外光谱图特征峰分析的沥青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采用红外光谱图特征峰分析沥青指标是快速评价稠油沥青质量的研究热点,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分离分析等手段,对90#A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沥青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常规沥青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为99.6%;90#A级沥青在3 000~650 cm~(-1)出现9处较明显的特征峰,SBS改性沥青在2 950~650 cm~(-1)出现11处较明显的特征峰,每个特征峰均有对应的特征基团;同类沥青材料的特征基团一致,同类沥青材料的技术指标相同.通过对比分析沥青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峰,可以快速评判出沥青质量优劣,缩短了检测评价沥青材料指标的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沉淀-煅烧法合成纳米CuO颗粒,通过黄药在CuO表面吸附后热解得到表面硫化的CuO/CuS核壳结构.径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m)、酸碱滴定、接触角、Zeta电位等测试,对硫化前后的CuO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黄药硫化样品的表面疏水性、表面电性和酸碱性质等均发生变化,红外谱图在617 cm-1处出现Cu一S的振动吸收峰,XRD峰位和强度均未变化,进一步证明CuO表面发生硫化.  相似文献   

5.
以桐油和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反应制备桐油酰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桐油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了谱带归属;用傅里叶变温红外光谱(temperature-dependent FTIR)对合成产物的温敏性、谱带变化和双键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30 cm~(-1)和991 cm~(-1)为桐油的红外和拉曼特征吸收峰;25~225℃范围内,桐油酰胺变温红外光谱在1737 cm~(-1)(—C=O—)处吸收峰的吸光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温度高于125℃,991 cm~(-1)处的—CH=CH_2键断裂,产物发生分解;找出了桐油酰胺应用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了云南大理州产三种盏细辛药材的红外谱图,它们的红外光谱的峰形、峰位极相似,只是特征峰的相对强度有变化,从特征峰的峰强比知,3号灯盏细辛药材的黄硐类化合物、咖啡酸酯类化合物和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大.1号样品黄硐类化合物含量大于2号.咖啡酸酯类化合物和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相差不大.结果对灯盏细辛的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造林保存率及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长表现及适应机制。【结果】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纯林中,降香黄檀的平均成活率较高(93%~96%),顶果木的较低(81%~87%);混交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顶果木纯林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73cm和1.87m)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1.26cm和1.33m);混交林中,顶果木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是1.81cm和2.07m,高于纯林;降香黄檀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相应为1.15cm和1.39m,胸径稍低于纯林,而树高稍高于纯林。【结论】顶果木和降香黄檀均能适应石漠化生境,顶果木的生长表现优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对长清产3个品系栝楼果皮水提取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部分吸收峰的峰形、峰位和峰强具有一定的差异,二维相关谱中自动峰的峰数、峰位和峰强均有明显的区别。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与鉴定3个品系栝楼果皮。  相似文献   

9.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结合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在DiamondView~(TM)下呈现黄色荧光的天然钻石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在DiamondView~(TM)下呈现单一黄色或部分黄色荧光的天然钻石,其FTIR光谱中一般在1 282 cm~(-1)处有较强的吸收峰,因此,初步认为该类钻石晶格中的双N(N_2)即A中心是钻石呈现黄色荧光的形成机制之一。但同时发现少数荧光呈现黄色的钻石的FTIR谱图中缺失1282 cm~(-1)处的吸收,且对应样品的FTIR光谱中存在1 450 cm~(-1),处或UV-Vis吸收光谱中存在741nm的特征吸收,即该类钻石的黄色荧光可能是辐照所致。  相似文献   

10.
FTIR技术在几株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人体正常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表皮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和来自土壤常驻细菌硅酸盐细菌的红外光谱对比分析,通过峰型、峰强度比值、特征峰的比较发现,各种细菌间谱图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土壤细菌与人体正常菌之间差异更为明显。另外,对同种的两株硅酸盐细菌K0和K27的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峰位与峰型也存在多处不同。红外光谱技术可应用于细菌鉴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 Y、La、Ce、Pr、Nd、Sm、Eu、Gd、Dy、Ho 十种丙酮酸稀土化合物的 FT-IR 光谱,对400-2000cm~(-1)的主要红外吸收谱峰进行了归属.400-200cm~(-1)有三个随稀土原子序数递增峰位向高频率位移的谱带,指认为M-O 伸缩振动吸收峰。它们的红外光谱表明,丙酮酸以酸根形式采用螯合桥式三齿方式配位,并且某些谱峰有裂分或拓宽现象。配位键以离子键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2.
林劲畅  李继红 《科技信息》2013,(11):66-67,121
黑色翡翠与其相似黑色玉石的鉴别一直是珠宝玉石鉴定的技术难点。本文对珠宝市场上常见的黑色翡翠及相似的黑色玉石,采用红外反射光谱方法,得出其对应的红外反射光谱图。通过分析、比较其红外光谱图的差异,达到有针对性的快速区分鉴别黑色翡翠及相似黑色玉石种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降香黄檀与越南香枝木材中的化学成分,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了降香黄檀与越南香枝可挥发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通过对指纹图谱的对比分析,得出一种可以准确区分两种材质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在可挥发性成分测定中,顶空进样器平衡温度是影响可挥发性成分检出种类及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可挥发性成分检出种类及量随平衡温度增高而增加; 两材种可挥发性成分较多,均达30种以上,且种类相似,虽含量有差别但不足以构成其特征性差异,无法将两材种加以区分。在脂溶性成分测定中,乙酸乙酯是提取两材种脂溶性成分的最佳试剂,石油醚提取效果较差,甲醇提取液对检测系统污染程度较高; 两材种脂溶性成分丰富、相同成分众多,且差异性成分也多。两材种均含大量的橙花叔醇、反式-橙花叔醇和6,7-环氧-蛇麻烯等3种脂溶性成分,三者之和均可达脂溶性成分总量的40%以上。越南香枝中有5种含量较高的脂溶性成分即3,3',4,4'-四甲氧基二苯乙烯、松属素、3-(2,4-二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3,4-二氢-7-甲氧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2H-1-苯并吡喃、N-[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氧基-苯甲酰胺,这5种脂溶性成分在越南香枝中含量之和占总脂溶性成分的20%~40%,而在降香黄檀中不足1%,由此可将两材种进行有效鉴别和区分。分析认为,降香黄檀与越南香枝两材种的化学成分差异显著,其中可挥发性成分差异不明显,无法以此准确区分材种,而脂溶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可准确区分两材种。  相似文献   

14.
建立快速监测提取过程的实验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导数光谱(SD-IR)的方法对炙甘草不同溶剂逐级提取的过程进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醇提物FT-IT图谱中,1 512 cm~(-1)峰较强,说明其中含黄酮类成分量较高,醚提取物中可见,有2 925、2 854 cm~(-1)为C-H伸缩振动,1 738 cm~(-1)等峰位羟基C=O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可能主要为三萜类成分,另外在1 300 cm~(-1)以下,亦有明显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即糖类的特征峰.在酯提取物中,亦出现2925、2853、1 707 cm~(-1)等峰位羰基C=O伸缩振动峰,1 614 cm~(-1)峰特别明显,1 508、1 455 cm~(-1)等峰也相对较明显,说明可能有黄酮类成分被提取出来.SD-IR能够进一步印证FT-IR的实验结果.利用FT-IR结合SD-IR的高强指纹性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提取过程,实现中药提取过程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5.
MMA对SBS胶接枝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MMA对SBS胶接枝改性方法 ,并用FTIR红外光谱和TG -DTA差热分析仪对产物SBS -g -MMA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 :MMA :SBS为 0 .75~ 1 .0 (质量比 )、BPO的用量为 2 %~ 3% (反应物 )、反应温度为 80~ 85℃、反应时间为 4~ 5h ,可获得接枝效率达 1 2 %~ 1 4%、粘度为 1 0 0 0~ 1 5 0 0mPa·s的理想接枝胶 ,SBS -g -MMA胶的FTIR红外光谱上含有 -C =C -双键吸收峰 ,表明SBS -g -MMA接枝胶能进一步固化和交联 ,同时也说明该胶易发生凝胶现象 ;TG -DTA差热分析谱图显示SBS -g -MMA胶比SBS胶的热失重温度要高 ,表明MMA对SBS接枝改性可提高SBS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室温下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方法制备出非晶掺氧氮化硅(a-SiN_x∶O)薄膜.通过改变硅烷(SiH_4)和氨气(NH_3)流量比R,可实现薄膜光致发光(PL)峰位在2.06~2.79eV可见光能量范围内的波长调制.光吸收谱中光吸收峰位与PL峰位重叠,表明薄膜发光来源于光吸收边以下0.65eV左右处的缺陷态.通过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键浓度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Si 2p峰的分峰拟合,发现薄膜PL强度的增强与N-Si-O键合浓度的升高紧密相关.R=1∶4时,PL强度与N-Si-O键合浓度同时达到最大.进一步证明了a-SiN_x∶O薄膜中的发光缺陷态与N-Si-O键合结构密切相关.此外,PL峰位随流量比R的增大而发生红移的现象可能源自于N-Si-O组态转变造成的缺陷态密度最大位置处的能级偏移和光学带隙变窄引起的价带顶上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Zn1-xAlxO粉末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对粉体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Al掺杂浓度逐渐加大,样品ZnO(101)衍射峰的峰位向高衍射角方向移动,x=0.024样品的晶粒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FT-IR发现Al掺杂样品在427.78 cm-1和487.39 cm-1附近出现了Zn-O的吸收带,表现出良好的红外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β一环糊精(β-CD)和尼泊金丙酯(PP)的包结物,并通过UV、IR、DSC、XRD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结物的红外谱图中尼泊金丙酯的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或消失,其中羰基峰向高波数位移了32 cm-1;DSC谱图中在86℃和106℃出现两个弱而宽的吸热峰;X-射线粉末衍射显示包结物与β-CD的谱图极为相似,没有新的峰产生.通过比较包结物与相应主、客体光谱及热性能的差异,可以确定包结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目前收集的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种质资源,并选择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为早期降香黄檀良种壮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广东省阳江市百盛园基地与开平市镇海林场的两个8年生降香黄檀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在基于生长性状统计遗传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早期优良家系的选择。【结果】8年生的降香黄檀林分生长良好,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4.30 m、6.31 cm、0.006 1 m3(百盛园)和4.97 m、6.07 cm、0.007 9 m3(镇海),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8.37%、34.39%和63.93%(百盛园)以及18.31%、32.61%和60.75%(镇海)。降香黄檀不同生长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22~0.41和0.34~0.54。在两个试验点上,不同生长性状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正相关。两个试验点之间存在显著的环境与基因型互作,B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1(树高)、0.53(胸径)和0.51(材积)。从参试的两个试验林共有的45个家系中选择出10个速生优良家系,其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5.06 m、7.31 cm、0.009 2 m3,分别较群体均值大9.28%、18.28%、33.33%,遗传增益分别为3.37%、6.24%和12.86%。从优良家系中选出的12株优良单株,其树高、胸径、材积性状比家系平均值分别增加了53.04%、73.42%、232.78%,遗传增益分别为15.57%、24.60%和64.07%。【结论】降香黄檀的种质资源中存在丰富的家系间以及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可为降香黄檀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珍稀树种,天然分布的降香黄檀濒临绝迹,为保护现有的降香黄檀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广西降香黄檀荚果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荚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变化情况,并对降香黄檀种子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发芽率的变化进行测定,探讨降香黄檀荚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降香黄檀荚果和种子的颜色由浅绿色逐渐过渡到黄褐色,最终在盛花期后160 d后变为深褐色;荚果和种子体积大小在整个采收期中一直维持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在盛花期后185 d开始缓慢而稳定地增长;种子含水量在盛花期后185 d后降至35%左右并趋于稳定;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盛花期后165 d最高,为45 g·kg-1左右,直至盛花期后195 d降至42 g·kg-1左右;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双峰”动态变化,盛花期后135 d达到第1个峰值,盛花期后180 d达到第2个峰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在盛花期后140-170 d达到最高,且与170 d后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盛花期后185-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