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以系统观念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与推进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旨在回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何而来”“现在何处”“走向何方”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如何在高职理工类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是现阶段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液压与气动技术》为例,探索出“修订教学文件,明确思政目标”“遵循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建设课程资源,打造思政载体”“重塑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创新评价体系,评价育人效果”五个方面开展高职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赋予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和新动能等育人路径,同时需面对新的冲击与挑战。应对新形势,首先从“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出发,剖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然后从教育环境优化、教育话语权构建和针对泛娱乐化、碎片化的应对举措以及学生主体地位提升等多维角度入手,提出切实助推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解决思路和路径,以达到预期的最佳育人效果,促成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是以一体化视域统筹推进学生的思政教育。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关节点,按照思政课的特点,遵循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规律,找准“种好责任田”“阶梯式递进”“立德树人”等出发点和着力点,把握好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段育人目标达成的落脚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和层层递进,强化政治认同和提升政治素养,培育学生知行合一观,实现思政课的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5.
陶亦伟 《科技信息》2009,(23):179-179,33
世界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各个方面作出创新。思政工作涉及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思政工具则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在思政工作中能否选择有效的思政工具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笔者提出了四种新型思政工具:“两课”教育的创新、BBS规范、公寓教育和名家感悟人生讲座。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微信”等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首先对“渗透式”教育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分析了微时代下,高校“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利与弊;最后探讨了依托新媒体创新“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简言之就是挖掘不同学科与专业课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军事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具有一定的课程思政作用。然而,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载体单一、思想引领不够等现实困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思政育人效果。基于"课程思政"视角,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和课堂吸引力;丰富教学载体,增加教学体验促进知识内化;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思政寓于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理念是新时代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定位和实践要求的鲜明主线。“大思政课”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课堂容量、教育方法、情境创设等维度实现对思政课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建设好“大思政课”,就要善用课堂教学,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善用科学思维方法,完善“大思政课”的顶层设计;善用各种社会力量,充分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新形势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从教学大纲顶层设计着手,通过创新性设计组合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元化教育教学方法,建立思政教育考核评价等路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QQ、微信等沟通形式从全方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现代大学生。"微时代"的出现在便利于人们沟通的同时还在各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想法,给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多元化的挑战。文章根据"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及对策分析,首先说明了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特征;接着叙述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接的挑战;最后阐述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的实践活动,这项育人活动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文化”无疑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谐文化”具有价值导向、教育熏陶、激励、娱乐教育等思想教育功能,以和谐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逐渐成为推进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针对当下高校社团思政教育现实困境,着眼文化育人的时代要求,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团思政教育实践路径所进行的研究探索,旨在通过联动“四个课堂”,实现社团思政教育专业化、精品化、长效化、时代化,持续深化文化育人内涵,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让高校社团思政教育有学校本色、文化特色和中国底色。  相似文献   

13.
精准思政是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旨在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课程育人的精准性、全面性、导向性。当前学者对精准思政建设的研究集中在精准思政的内涵特点、理论来源以及与智能算法的结合,认为精准思政是实现高校精准育人的重要工程,增强思政课针对性的现实选择,坚持“三全育人”的动力支持。精准思政建设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精准思政的建设仍存在精准思维培育困难、理论和现实存在矛盾、研究缺乏持续性等问题。只有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开展全面实践论证,推进研究的可持续性,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精准思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社团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振云  郭军 《科技信息》2011,(24):I0401-I0401
社团活动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为更好地发挥社团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各个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探索有效途径促进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数字平台等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新媒体作为教育的手段和载体,给思政教育奠定了具有时代感的新阵地,结合传统教育拓展新媒体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SWOT模式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发现,自媒体为高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多元渠道,但凸现其主导地位削弱、应对突发事件的劣势。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科技爆炸式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机遇,面临网络文化冲击和教师媒介素质待提高的挑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网络舆论,提升课程思政和网络的融合度,以自媒体为载体构建校园网站,深入挖掘思政教师的媒介素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的分支,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当前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学科为平台开展思政工作,探索了各思政实施人员互助协作,课程、实验室和科研项目等资源融合,各思政载体互利互补的"三全育人"新模式,从而形成"学科思政"工作新格局,提升研究生思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主体、内容、场域、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困境,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高校要找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聚合点,不断优化教师培养、资源整合、场域合作和育人效果等路径,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所提出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没有真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思政教育理论,这使得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学校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价值观的多元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对此,通过有效使用思政教育的网络传播平台,创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夯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等措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