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技术是目前全球最受关注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纳米技术的专利数据能够直接反映纳米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以InteCovery在线专利信息分析系统收录的2009年~2019年间,辽宁省化工领域申请的纳米技术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趋势分析、技术构成、专利类型分析、申请人分布、主要申请人技术分布等方面的计量分析,揭示辽宁省化工领域纳米技术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科研项目决策机构、科研实施单位与企业制定科技发展计划、开展相关技术研发等提供决策支持与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地区2008~2017年产学研合作专利数量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内蒙古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的演化路径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产学研合作创新正由高校主导往企业主导方向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优势产业主要是化工冶金、农畜牧业以及电力制造行业专用装置。  相似文献   

3.
新疆1997—2006年专利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计量擘的方法时1997-2006年新疆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专利数量、专利权属机构、地区分布、优势学科技术领域以及被国际专利数据库收录和授权,为科技管理和专利战略制定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前沿学科,是当今大国科技竞争中生物前沿技术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必争之地。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态势进行探究,为识别新兴学科交叉方向以及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布局优化和管理有一定的情报参考价值。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13-2021年间的科研论文,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规模、学科交叉强度、学科交叉网络和演化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合成生物学领域20%的论文存在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度平均为0.58;理学、工学、医学是其中的三大交叉领域,与哲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也在不断深入;1990年以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广度在持续增加,已逐渐形成“小中心、大网络”的多边学科交叉网络。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仍存在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今后我国应加强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工学、医学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加深与管理学、教育学等社会人文领域的渗透融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专利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知识图谱技术相关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从发展概况、专利价值、专利地图、技术热点、技术演化等方面揭示全球竞争态势,并着重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专利布局情况,为中国知识图谱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图谱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态势活跃,中国占据专利申请数量领先优势,集群科研创新氛围浓厚;中国专利技术布局侧重于与应用场景相结合的关键技术研发;中国在全球专利市场布局规模、关键技术原创性方面与美国有一定差距,核心技术存在被国外机构卡脖子的风险,需挖掘开发高价值技术成果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左晶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1):131-132,138
介绍了专利信息分析的几种方法,阐述了基于引文的专利信息分析指标,包括专利数量、影响指数、技术独立性、科学连接、专利内容地图、时间内容地图和引文网络等,指出在SCI引文中,化工专利占到53%,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是专利引文的核心,是引文网络中最重要的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7.
江瑶  陈旭  张凌恺 《创新科技》2023,(11):83-92
量子信息技术作为未来重大技术范式变革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全球科技战略布局的关注焦点。为揭示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态势,构建出“整体趋势—空间布局—合作创新”三维分析框架,并基于2000—2022年全球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体趋势上,专利申请经历了2000—2015年的平稳发展期和2016—2022年的迅猛增长期两个阶段,且在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量子计算等主题上高度集中;(2)在空间布局上,美国拥有的高质量专利数量远超其他国家,虽然中国的专利数量全球领先,但技术全球化战略布局较弱;(3)在合作创新上,全球合作创新网络结构较为松散,且多存在于同类型的创新主体之间。基于此,提出中国应加快实施量子信息技术全球化战略,聚焦关键领域布局高价值专利,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阳  李二玲  王琳 《河南科学》2019,37(10):1690-1699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进步的基础,政产学研间的合作创新是农业创新的主要模式并能更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经济增益三方的联动发展.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农业领域的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较少.基于三螺旋理论,利用中国农业科技31年的专利数据,来探讨城市尺度农业政产学研机构间合作创新的网络特征及其演化机理.研究表明:①虽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高,但合作创新网络发育程度不高.企业是合作创新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一些创新团队已经形成明显的创新极,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混成组织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参与度很低.②网络结构正由单螺旋向双螺旋阶段演化,而三螺旋阶段的到来还较遥远.科研方机构与产业方机构的合作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呈现极化趋势.③各螺旋主体之间功能的互补和知识溢出的正外部性是决定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不断发育的内在因素,而市场拉动和政府驱动是决定三螺旋各自得以发挥作用的外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剖析并揭示G20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发展态势,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决策、宏观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该文以科睿唯安的引文数据库和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和数据可视化相结合的方法,分析G20国家在人工智能及其子领域的基础研究实力、前沿研究实力和技术研发实力。结果显示,美国的人工智能总体科技成果产出位居G20国家首位,中国紧随其后且增速明显,尤其是近五年的论文影响力、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已超越美国;美国在人工智能四个子领域的科技成果产出指标均位居G20国家前三位,中国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三个领域的表现突出且增速明显,部分科研影响力指标已超越美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迅猛,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新的热点技术主题不断涌现。通过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热点主题演化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技术、发展方向和演化路径,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计算机视觉相关专利数据,采用BERTopic模型提取主题,并采用基于BERT的DTM模型进一步对主题进行演化分析,总结近年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前沿及热点主题。[结果/结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多模态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和三维建模等领域,计算机视觉整体表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15年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的水稻领域科技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管理研究》2015,(4):38-41
整理了近15年水稻领域国家科技奖励成果信息,并对获奖成果的计量特征与技术趋势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在水稻基础研究、育种进展、栽培技术与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技进展,提出栽培与育种技术结合、提高水稻资源综合利用等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揭示生物安全领域研究现状与学科交叉特征,了解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为进一步开展生物安全领域跨学科研究、学科资源分配以及科技决策支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学科交叉的视角对生物安全领域进行细分,并对生物安全领域及其学科交叉的特征、发展趋势、演化趋势等进行分析,梳理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演化趋势与学科交叉趋势,阐明不同国家生物安全领域的现状、特征、学科交叉趋势以及合作趋势。[结果/结论]学科特征方面,国防、食品与网络生物安全为新型生物安全,不同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倾向不同。学科交叉方面,公共、农业、混合与其他生物安全跨学科性稳步增长,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的跨学科性程度高,跨国合作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交叉程度,且中国、美国、德国、印度和英国这5个发文量排名前列国家的生物安全领域跨学科性随时间的推移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利用DII数据库的专利信息资源,采用专利分析的研究方法,对1963—2014年收录的有关半导体激光加工领域的专利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全球半导体激光加工制造领域的研发趋势、国家布局、技术热点和主要竞争机构. 分析表明,半导体激光加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近年始终保持增长的趋势;中国申请专利数量处在全球排名第三的位置,主要的竞争对手为日本和美国;主要的竞争机构几乎被日本所垄断;主要的技术领域集中在半导体器件、焊接和利用受激发的器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 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 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 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合作.4) 论文合作度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高质量的一区论文合作增长为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安徽省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程度较低.5) 长三角的创新合作主要可能仍以横向合作为主,其中论文合作以横向合作为主,专利合作以纵向合作为主.6) 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专利创新是助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以乳制品行业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管理、专利技术、专利合作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中国、新西兰、西欧、北美乳制品领域技术创新特征,揭示创新能力分布,挖掘关键技术布局,探寻前沿演化逻辑,追踪自主知识外溢。研究发现:与国外优势乳品产区相比,我国乳制品专利"质—数"发展存在非均衡性;技术领域偏重产品线布局,尚未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合作创新网络处于初创期,节点"边缘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示范引领区,浦东新区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和主战场。浦东科技创新之路是上海科技创新之路的典型代表和微观缩影。开发开放30多年,浦东科技创新事业历经基础建设期(1990-1998年)、转型发展期(1999-2004年)、自主创新发展期(2005-2013年)和科创中心建设期(2014年至今)四个阶段,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氛围营造等方面构建起符合地区实际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框架基本形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路子。浦东科技创新之路总体表现为以政府为先导、以企业为主体、不同创新主体广泛参与的外向型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呈现出开放性、外向性、政府先导型、渐进式跨越、高端化引领等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次伟大实践,为后发地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一批现成的、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未来浦东科技创新之路仍需持续发力,在提升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引领性和协同性方面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对创新联合体牵头企业的专利引用网络和学术论文网络进行了梳理,比较了不同产业技术领域下的2个网络的密度、长度和中心势特征,对2个网络决定企业专利授权数量的机制做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专利和论文所代表的技术-知识网络为企业创新的源泉,企业授权专利数量被2个网络的密度、长度和中心势所显著影响,同时还受到行业技术类型等因素的调节。提出:降低规模、融资能力、国企背景等“创新联合体”牵头企业的遴选标准;从2个网络特征值中发掘评价依据,对其技术创新基础、创新动机、创新前景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0.
保继栋  姚万龙 《甘肃科技》2023,(4):63-67+114
本文采用全球技术信息及运营平台(Inco Pat)作为此次专利分析的底层数据,选择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专利公开日期)期间的5 589条专利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布拉德福定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尾气净化领域相关专利申请趋势可分为萌芽期、增长期、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与当地GDP总量有紧密的联系,核心区专利也分布在GDP总量排名靠前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