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镇化水平综合测评与城镇用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一套城镇化水平综合测算的指标体系,把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人口城镇化水平、景观城镇化水平、经济城镇化水平、社会城镇化水平,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到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对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与城镇用地总规模、人均用地量、城镇用地效益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伴随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用地总规模不断扩大,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量有减少趋势,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一定提高,据此对小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宁夏快速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以2004—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宁夏城镇建设用地与工矿用地的利用现状,并运用双因素预测法和分类驱动因子分析法,对全区及5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进行了科学预测,以期为宁夏"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同时,针对目前建设用地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化获得了长足发展.人口、产业等向城镇集聚作为这一过程的显著标志,使得城镇建设用地数量急剧扩大,农业用地面积相应减少.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认为城镇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的博弈是土地集约利用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然后,深入剖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建设用地争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要素,重点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三角洲2000年和2014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为基础,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长江三角洲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研究,分析得出:在时间上,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在空间上,耕地、水库坑塘、农村居民用地和城镇用地分布比较均匀,其次是林地、河渠、草地、其他建设用地和滩地,湖泊、未利用土地和滩涂距绝对均匀线较远,说明在长江三角分布极不平衡,差距悬殊.15年间,耕地、林地、草地和河渠在向不均匀方向发展,湖泊、水库坑塘、滩涂、滩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乱占、滥用耕地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严格控制城镇非农建设用地无序占用耕地,既推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又保障粮食对耕地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低效利用模式,向节约集约用地方向发展,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中国的国情需要我们这么做,也是中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城镇建设用地滥用耕地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就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解决方法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周光明 《科技信息》2009,(25):393-393
随着全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用量指标控制与城镇化建设加快的矛盾日益突出。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的关系.是做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城镇化土地刚性需求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提出我国发展城镇化建设和保护耕地的对策:一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二是做好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三是盘活存量,注重内部挖潜;四是把好乡镇企业用地关,避免乡镇企业占用过多的耕地;五是立体规划,开发地下空间;六是提倡旧城改造,适度提高容积率;七是依靠法律、法规制止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耕地保护不利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合理、客观地评价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对营造优美而健康的城镇人居环境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衡阳市17个重要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实评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土地利用强度、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和土地开发投入强度是影响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城镇人居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寒地林业小城镇是资源再生型城镇,随着资源面临枯竭与林业政策的调整,城镇发展逐渐陷入困境。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研究寒地林业小城镇用地结构与规划调整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从大量的调查数据入手,调研林区小城镇。通过调研对林区小城镇用地调整提出2点对策建议,保证城镇用地性质的连续性、灵活性和弹性,这对小城镇用地调整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使用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在斑块水平上,通过计算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包括斑块数、斑块面积等指标,以及不同景观组分的面积谱和斑块形状指数,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镇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斑块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镇用地在空间上向着大面积、高度聚集,在斑块形状上向着规则化的方向发展;耕地与之相反,由原来的聚集分布转为破碎化分布,斑块形状不规则化明显;林地由于其在空间分布上与耕地(城市化前期)、城镇用地(城市化水平较高时期)存在着明显的分异规律,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因此其无论是在空间分布上的聚集性,还是在斑块形状的规则性方面,受城镇用地迅速扩张的影响较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园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新兴的农业用地,与城镇用地类似,向着在空间上聚集、斑块形状上规则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丽霞 《科技资讯》2012,(18):238-238
我国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会产生大规模的用地需求,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本文介绍了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土地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土地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垂直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的客观规律。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垂直分异研究,有助于揭示垂直分异规律,还能为当地农业发展、林业保护利用以及水土保持等提供一定服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高程分级数据定量分析了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规律,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十分明显,形成了耕地—城镇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林地—耕地—草地、林地—草地—耕地的牧—林、林地—灌丛—草地等多种利用模式;(2)同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垂直变化,如城镇建设用地随着海拔的增高在每级所占的面积比例逐渐减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从海拔最低处到最高处的变化大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等。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地形垂直高差大引起气候垂直分异和民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垂直变化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陆川县位于广西东南端,1994年人口城镇化水平是19%,正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城镇体系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预测亚2010年,全县城镇人口将达29.8万人,城镇用地规模将达到2952公顷。在城镇发展模式上,陆川应以沿线集中式为主,迅速形成作用大、辐射强的核心城镇带,并带动一个结构有序、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县域城镇体走向成型。  相似文献   

14.
以2012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权重矩阵、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及扩展的驱动因素进行空间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存在着空间正相关性,且在郑州、新乡、焦作、济源存在"高-高"集聚的局部空间正相关;(2)城镇化率、第二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第三产业产值是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因素,说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其中前三个因素对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起着正向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产值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河南省应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小梅 《甘肃科技》2005,21(1):132-132,142
城镇建设用地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肃省城镇建设用地目前存在土地浪费严重、利用结构和布置不合理,管理无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节约用地、加强科学管理,挖掘土地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原则,得出城镇建设用地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对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和RS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区1989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1年间湖区林地、草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湿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而农业用地和水体基本保持不变.其中湿地面积的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转移的流向,结果表明,主要转移方向包括湿地转移为林地和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主要流向类型为草地和城镇建筑用地.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湿地与城镇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湖区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与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历程 ,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城镇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分析了陕西人口城镇化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 ,采用多种定量方法 ,对陕西城镇化人口进行了预测。最后 ,就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主导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等方面 ,提出了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城镇用地粗放型增长、文化资源遭受威胁、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被破坏与滥用等问题。空间管制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已成为城镇发展过程中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指导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空间管制含义、方法的探讨,分析了镇域和镇区空间管制的不同影响要素,阐述了"四区"的空间管制策略,以期为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1982~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藏东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呈稳定的“西北密集、东南稀疏”态势,人口与主要城镇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岸河谷和高等级道路两侧;城镇人口重心常年处于巴宜区内,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重心均自东南向西北方即向巴宜区移动汇集;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渐趋形成“一核、两高、多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同等级城镇职能缺位、城镇用地扩展受阻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特色城镇为依托的3级城镇化发展体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将有效推动林芝市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常平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问题,由一个小村发展成一个年产值50亿,既是集体的,同时又产权清晰的产业大集团。在前往壶关县常平村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和地方干部讨论发展小城镇和"农转非"的问题。现在,在地方城市边缘纳入城镇发展的农民,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