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教育对教学的广泛影响,开发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浙江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金融实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带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等效果。着眼未来发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还需从完善线上线下整体教学设计、完善教师建设应用在线课程的激励机制、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的考核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避免多平台重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优化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传统教学受到新的挑战。首先,总结了经过3年的实践教学,应用智慧教学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将数学专业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由传统教学转变成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模式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历程;然后,对SPOC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探究教育教学规律。课程围绕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教学资源开发和学习环境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设计、多元评价实施4个方面进行改造,由最初的线下传统课程建设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省级一流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SPOC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具有可回溯性、线上资源丰富、课程容量大、关注个性化差异、实践练习落地等优势,但在交流沟通上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地方院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理念,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问题为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讨了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资源建设、思政元素的融入、线上线下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结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目标和物理学专业建设特色,从《理论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原则、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评价构建以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为地方师范类本科高校的物理学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热传质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以及大量偏微分方程推导。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线下课程授课遇到的问题,以及分析线上课程的优势,探讨了《传热传质学》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传热传质学》的线上课程分别设置"知识点微视频"、"视频学习效果检测"、"典型习题视频讲解"、"知识点梳理总结笔记"、"问郭老师"、"考研题库"等内容。探讨了如何设计和制作线上课程,并分析了《传热传质学》线上线下课程有机结合的模式,为开发本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线下"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强调翻转课堂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背景下,如何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并结合实施效果进行反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钢铁冶金学课程建设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针对钢铁冶金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资源拓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产教融合的钢铁冶金学课程建设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以“线上线下混合式第一课堂、虚拟仿真与实践教育第二课堂”为载体的钢铁冶金学课程教学新体系,推动产教融合主体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冶金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迫在眉睫.进一步提高线上课堂教学效率,运用线上平台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济思想史课程理论性强,学生们普遍认为内容枯燥,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对此,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通过线上平台引入BOPPPS模型,对教学进行精细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为线上教学提供了试验机会.为完善高职院校线上教学,促进原有的单一线下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分析线上教学的优势、步骤和原则,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的成果,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适应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该文以管理学课程为例,系统分析了混合式课程实施的原因、如何实施以及下一步实施中的建议,为混合式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平台及在线学习平台上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混合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其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同时它也是一个以微型课程为基础的网络课程开发平台,支持在线教学活动。以内容模块设计为核心推进SPOC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依托“智慧职教”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是一种新的思路,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教学是运用新型教学方式,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而实现优势互补,本文以基础护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介绍了学习内容的设计及线上线下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实施及课后的巩固,通过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及同学之间的认同感,推动了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以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体育课程为例,给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提出明确课程内容分类、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创新综合分值差异评定等建议,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体育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建设了生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基础生物化学MOOC、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及生物化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线上教学平台,包括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前沿进展.相关内容辅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验技能、培养学习兴趣.生物化学系列在线课程建设对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宽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时代本科教育背景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青睐.依托信息教育技术和平台的支持,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课前的线上自学与面对面课堂的指导与讨论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文中将以作者在云南大学开设的校级素质教育选修课"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社会"这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为例,展示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单片机课程教学为例,将单片机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相结合,然后再对整门课程重新进行总体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把思政育人目标和课程的知识体系目标有机融合,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教学手段,从不同角度将思政信息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伴随线上教学软件的应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大规模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效果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等方式对本专科院校开展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情况调查表明,目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既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投入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许川 《科技资讯》2023,(6):137-140
近年来,新冠疫情持续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各高校在教育部的引导下,立足本校学情特点,纷纷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混合式教学理念及其优势为依据,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从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巩固提高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并将课程考核贯穿于课前、课中及课后。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仪式感,又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以期进一步优化当前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提出了基于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在测绘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索.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色建设具有专业教育、爱国教育、法治教育和社会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解决课堂"课程思政"和网络"课程思政"教学的辩证关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提升"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实践,采用ordinal logistic和probit模型进行教学满意度因素分析,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为进一步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应帮助教师加大投入,强化同伴互动,改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