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玉梅 《科技资讯》2009,(17):183-183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利用教材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意识,这既需要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方法,更需要教学思想和技艺。本文作者提出了“在美读中去体味美、在寻味中去品咂美、在实践训练中去表达美”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它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假若语文教师冷若冰霜,又怎能使学生动隋?不能以感情滋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文字的集合体,多数为文学作品,“即使是普通文,它既有被选入精读教材资格,多少总带点文学的意味”。语文教材被誉为“语言的图画”,“生活的教科书”,它远远超过了学生直接经验的生活圈,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从中可以鸟瞰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文景观,也能远眺人类未来生活的各种人事物象。教材中反映美的存在的领域无限宽广。教师应挖掘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 现在的中学生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生力军,为了把他们培养成一代“四有”新人,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应担负起培养道德品质的职责,作为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更具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优美的语言、丰富高尚的感情,鞭辟入里的道理,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教育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6.
张琪 《海峡科学》2000,(3):55-55
车尔尼雪夫期基说过:"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语文科是一门集文学、艺术、历史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选文是各类文体精品,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那诗歌的意境美,散文的语言美,游记的自然美,小说戏剧的形象美等,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使者,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发掘、品味、欣赏语文教材中浓郁的美学内涵,体现语文教学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利用语文教材本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学是通过例子教给学生方法。”语文教师如何通过“例子”指导学生写作呢?  相似文献   

8.
根据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多元整合”等现代语文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形象、情感、意境、语言等进行形象思维,鉴赏“美点”,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成为能鉴赏美、借鉴美、创造美的现代人才。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叶圣陶的一贯观点;“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是对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教改的反映和要求。“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与“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看似对立,实都是对语文教材性质的认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倡导老师积极“引”,学生细心“观”,耐心“品”,用心“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学生是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主体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他们渗透美学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是另一个审美主体 ,因为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审美 ,并经过再创造 ,然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审美客体除了教材、教学形式、教师之外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论断 ,由于学生“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复现”了教师的本质力量 ,所以反过来也是教师的审美对象。上述几个方面的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其地位是相对的 ,师生互为审美主、客体 ,并通过教材和教学形式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是塑造学生美好人格素质的良好途径。具本方法是,1.利用散文教学、鉴赏自然美。2.利用诗歌教学体会意境美。3.利用小说教学,捕捉生活美、思想美。4.充分利用教学中其他美的事物。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必需做到:一、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美”;二、认真追求“教”与“学”的结构美。凡是受欢迎的语文教师,必然善于发现教材中一个一个闪光的“美”点,并使这些美点连成一条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美线,又能善于抓住这条美线,让美的细丝牵引着学生的求知心,使之产生“赏心悦目的快感”,以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烈兴趣。在语文教材中“美”点象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只要翻开语文课本,加以研读,就可  相似文献   

14.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永恒的主题,人们在美的情感体验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和灵魂的净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谓集各种美之大成:有清新怡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有尽善尽美、催人奋进的人物形象美;有优美质朴、生动形象的语言美……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美的教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一改过去那种枯燥的分析、单调的说教,充分挖掘阅读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体验美,从而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净化心灵和健全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诱惑:一种足以令教师心折首肯的艺术诱惑,一种足以令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产生创造的诱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便是语文教师应该致力追求的一种语文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吴会珍 《科技资讯》2008,(35):243-243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要以教材为本,因为选文规范、文质兼美的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可现阶段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脱离教材的倾向,如无限拓展延伸多,紧扣文本恰到好处的拓展少。这一现象违背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亟待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反思、以便尽快回到以教材为本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7.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教师应该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小学古诗教学成为美的教学,让小学古诗教学的课堂成为美的课堂,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美育。本文试从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教学的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对基础教育阶段四套语文教材词语从词种、词频、累加覆盖率三个角度作了分析,可看出语文教材词汇有着词语量大。共用词比例低,独用词比例较高,高频词数量少且高度集中,低频词数量多且分布面广的特点。对语文教材词汇的这些特点,论文试图用“摊大饼”说称之,以概括语文教材词汇的中间厚起密集、四周稀薄,分布面愈广,其密度愈稀疏的现象。并比较了频率统计法与分布统计法的同异,提出针对提取语文教学中基本词这一目的,分布法有着特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如同一颗闪亮的珍珠,从众多角度展现了美的不同风姿[1],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着中考的要求,教学中注重对个别句子的赏析、分几步进行答题等要点的落实,课文中美好的形象和意境都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低下[2]。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把握“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的相互融合,努力使教材中的“情感和知识”教育相互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体验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