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新建的科技类博物馆对公共空间的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公共空间已经从单一的服务功能转变为多功能的区域,成为科技博物馆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对公共空间性质的认识是充分利用这一空间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物质、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观念正在发生着转变,在对博物馆展览的欣赏上不再局限于视觉上的满足而更注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领悟.这就要求博物馆在陈列设计时重点考虑人的因素,始终将观众放在优先位置,合理设计文物的摆放,把握好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博物馆陈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体现文物本身价值的同时增加观众与展品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起飞推动着文化的繁荣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又是整个国家软实力强盛的标志之一。因而当代博物馆事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满足观众对当代博物馆事业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形式上求新求变,在功能和服务上提升、拓展。文章参照国内国外知名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就博物馆事业的求变与提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周健 《科技咨询导报》2014,(1):206-206,208
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实施,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并行的局面基本形成,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同时也对其服务功能的转变与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延伸服务领域,拓宽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涵,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5.
剡红莲 《科技信息》2012,(28):197-198
博物馆陈列要由为"物"服务向为"人"服务转变,博物馆必须考虑观众的意愿,主动融入社会,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增强亲和力,用优质的陈列展览和服务吸引观众,增强陈列展示的可看性、互动性、通俗性,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本文提出博物馆陈列主题要贴近观众,博物馆陈列内容要满足观众,博物馆陈列形式要吸引观众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文章认为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博专业人才,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举办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各项陈列展览和各类宣传活动.其次,把博物馆办成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博物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职能作用,普及文物知识,了解传承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再次,博物馆自身要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办好各类陈列展览,丰富展示内容.提升科研水平,来满足大众的需求.处处以观展为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广大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推出观众喜欢的、高尚的、美好的精神产品,使博物馆融入社会,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秋 《科技咨询导报》2011,(12):237-238
博物馆物是历史变迁的真实证物.物的内涵是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而逐步向多元化延伸.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就是对自然、人类文化遗存的研究和解读,折射出现实社会物质与精神活动,体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物是博物馆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立馆之本,它具有解读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物的展示服务功能进行解读:以物为信息载体发挥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效,以满足观众需求和吸引更多的观众为宗旨.通过对物的内涵传达,使蕴藏在"物"中的理为公众鉴赏和解读,博物馆对文化的传承作用、教育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8.
视触觉设计作为一种新的多感官设计,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利用多感官设计的特点,创建新的思维方式,充分释放出空间的使用功能,使人们与空间得到更好地交流与互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室内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人们对于感官刺激是极其需要的,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视触觉作为一种新兴的感官设计,为室内公共空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感官体验.因此,本论述阐述了视触觉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作用,通过对客观材料及人体生理感受的分析,提出了视触觉的典型表现形式,同时提出了视触觉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以物为本"形成鲜明对照,"以人为本"思想是当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基本价值取向.从探索"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博物馆事业中的实践与局限人手,提出观众调查是检验和完善博物馆"以人为本"思想的有效而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中国博物馆"以人为本"实践的欠缺与博物馆观众调查的缺失存在关联.博物馆观众调查应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具体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博物馆应更多地重视观众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博物馆工作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进而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暨实践得到更有效的彰显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商业化应用的普及,数字化生活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科技含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新时期,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很难再有较强的吸引力,其社会功能很难得以充分展现,如果不谋求与科技同步发展,前路必然越走越窄。因此,对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不应采取观望的态度,在资金短缺的普遍状况下,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去思考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也许能探讨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故宫建福宫(延春阁、静怡轩)室内装饰改造项目为例,从六个维度阐述通过装饰改造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延春阁、静怡轩现代空间融合创新,构建出具有时代特征并独具故宫特色的现代文化空间与格局.通过提升室内空间环境,建福宫花园区域得以层次丰富且多元化,满足了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间接诠释了"让博物馆里的文物...  相似文献   

12.
实证研究发现,厦门民营博物馆存在着收入模式不清晰,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方向模糊,缺乏差异化运营理念;缺乏与社区、高校、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的互通模式;政府管理缺位等问题。为提升民营博物馆在公众审美教育、社区情感枢纽、城市品牌宣传、社会柔性治理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民营博物馆应采取差异化办展思路,拓宽观众渠道;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或专题基金形式激活民营博物馆活力,并建立完善的效能评估机制,规范民营博物馆行为,同时,引导博物馆与高校、社区建立长期性合作机制,增强核心行动力,并主导设立专家委员会,建立科学的后评价机制,以形成提升民营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博览建筑公共空间的特征,并就我国博览建筑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作了简明的阐述,作者意图指引设计者从一个相对理性的思维角度来体会和认识博览建筑的公共空间,并提出了一些思考模式,引导观众回归到认识建筑的本源上来.  相似文献   

14.
北京自然博物馆建馆50多年来,已收藏各类动植物标本20余万件。由于博物馆陈列面积有限,使大批珍贵的标本无法与观众见面。为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展览空间,自然博物馆新推出了《馆藏精品展》。展出的珍贵动植物标本有148件,都是馆藏标本中的精品。其中皇宫饰品牦牛头、精美的红珊瑚等,以及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先生采自南非和德国的鱼类化石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主要集中地体现在博物馆藏品管理、文物科技保护、陈列展览展示、观众互动服务中大量高新科技的运用。此外,甘肃省在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库房管理、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建筑智能化等方面都涉及到高新科技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校园环境可以彰显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理念已成为普遍共识。近年来,高校室内公共空间利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校园管理者的重视。以校园咖啡馆为代表的室内公共空间为北京高校全方位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高校咖啡馆已经成为师生校友学习研究、思想交流、学术研讨、娱乐活动、情感联络等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并在此过程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特殊功能。目前高校咖啡馆建设还存在管理者思路有待转变、市场化程度过高、特色功能凸显不足、价格偏高等问题。但是可以预见,作为广大师生乐于接受和切实需要的公共空间,高校咖啡馆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并在环境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老的壁画艺术发展到现代,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涉及“多部类学科”的系统设计的综合艺术.现代壁画以其多元的内容、风格样式和功能,日益成为现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城市空间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在现代城市空间中的作用是其它任何门类的视觉艺术样式所不能取代的.不但使现代城市建筑和建筑环境更具魅力,同时也极大提升和丰富了现代城市空间的人文和艺术内涵.洛阳城市公共空间壁画发展需要整体的规划,并探索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讲解员处于陈列展览与观众之间,是与观众沟通的桥梁,通过科学的引导,她会使观众跨越时间的河流,领会展览思想的内涵.吉林市文庙博物馆是遗址性博物馆,因此在接待讲解工作中和综合性博物馆有许多不同,遗址性博物馆受到更多条件和外来因素的制约.要做一个合格的、受欢迎的讲解员,不仅要热爱此项工作,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掌握观众的心理,本文阐述在遗址性博物馆讲解工作中要如何更好地开展特色讲解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叙事性传播是以故事的形式对历史事件进行重复演绎讲述,将静态史实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将叙事性传播引入博物馆展览,有助于提升传播效果,增强观众的观展兴趣和体验.首先分析了叙事性传播应用于博物馆展览的适切性,进而结合巴黎大皇宫与安徽省博物馆的展览实践,总结了叙事性传播的应用状况,并提出优化和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陈列展览能够通过图片和实物等可视形象媒体解读历史,使观众最直观的感受艺术美,增强观众的参与意识,激发观众的兴趣,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