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协构建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实现了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协同发展,为促进我国科普公共服务的充分性、平衡性和可及性作出了特殊贡献。回顾了科技馆体系建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指出了探索中的不足,对面向新时代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新时代对科普事业在价值引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科技馆体系必须回应时代要求,拓展内涵外延,强化服务职能,推动两翼发展。面向未来,科技馆体系应以科技文化融合为基础,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社会化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实现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信息化是近年来科技馆界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的科普展览、展品研制和日常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一些国外科技馆还建设了局域网和网上科技馆,这些技术的集成就构成了科技馆的管理信息系统(MIS)。 1.科技馆MIS的发展 科技馆MIS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数据统计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数据进  相似文献   

3.
国家文化建设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为科技馆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科技馆参与文化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其创新发展。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结合其"岭南科技纵横展览"的策划和设计,提出科技馆可以通过创新科普教育理念、鼓励科普展览设计创新、将地域文化中的科技内容转化为科普展教资源等途径参与国家文化建设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这是当前科技馆体系实现创新发展的前瞻性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自己多年从事科技馆基层工作的经验,得出科技馆最珍贵的资源是观众资源的观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份资源,为了科技馆更好的发展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周薇 《科技资讯》2013,(1):207-207
科技馆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肩负着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改进并且提升科技馆科普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科技馆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与现阶段其他教育相比,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现阶段我国科技馆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表现形式出发,从增加对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科普理念、科普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展览模式和教育模式的角度岁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进行数字科技馆建设是21世纪科技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科技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科技馆和自动化科技馆暂时不会消失,但随着信息网络的盛行数字科技馆将居首位。未来的科技馆将以服务特色乖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科技馆的服务标准。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新世纪数字科技馆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剑 《科技信息》2012,(14):71+73-71,73
科技馆建设观念从最早的以展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用了大约200多年时间。随着科技馆建设理念的变化,展教观念也从"教育"观众向重视观众体验转变,展示的内容与形式也从按基础学科分区向主题展开转变,其形式表现为实体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未来科技馆建设理念做了一些思考,较倾向于更加注重实体科技馆的建设(含有着"流动科技馆"之称的科普大篷车的建设)。并首次在业内提出尝试建立半流动科技馆的意义,做法。不失为为未来科技馆建设理念的丰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杨科 《科技咨询导报》2013,(20):204-204
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加快,而科技馆作为我国科普教育的重要环节,对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技馆的发展。目前,我国科技馆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如:管理的创新,功能的创新,展品的创新和服务方法的创新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试论如何做好科技馆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源丽 《科技资讯》2010,(14):165-165,16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科技馆已成为我国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保障。传统的科技馆管理工作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当前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发展需求。如何提高科技馆管理水平,这是关系到科技馆的灵魂,也是科技馆发展方向的依托。本文试图通过博物馆制度、服务及人事等方面,探讨在新时期博物馆如何管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科技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大丰富了旅游资源;科技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又给科技馆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本文从智慧旅游视觉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科技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助智慧旅游的技术手段,创新科技馆服务形式,促进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技馆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科技馆发展的根本是靠发展服务.发展科技馆的服务,个人认为要做好三个方面:向观众提供特色服务、联合相关对产业拓宽渠道、加强志愿者服务机制,这样才能促进科技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艳 《广东科技》2014,(8):18-19
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传播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重要场所,对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科技馆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对我国科技馆发展中的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概述,提出了看法与意见,旨在为我国科技馆的发展提供管理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科技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技馆教育有何必要性?浙江的科技馆现状及发展情况如何?在科技馆建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金英 《科技信息》2011,(25):404-404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科技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以科技馆常设展厅为出发点,着重从展品形式、展品内容等方面论述科技馆在未来的发展中对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普事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科技馆事业也随之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如何长久保持科技馆事业现今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了.该文从科技馆的队伍、制度、内容等方面分析了促进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朱卫国  刘燕 《江西科学》2009,27(3):462-465
近年来,我国科学传播理论不断发展与成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开展科技馆的科学传播和普及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科技馆作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科技传播媒体之一,有着其独特的特性和作用。科技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优势,以达到科普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我国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趋势,也为科技馆指明了方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明形态都发生着改变,人类的沟通和学习模式向着数据化、互联化、智慧化转变。科技馆作为实现科学传播的平台,服务的对象、教育的模式以及展示的内容与形式等都应随之发生转变。科技馆的发展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科技馆迈向强调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科技馆。通过对智慧科技馆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智慧科技馆具有智慧感知、智慧体验、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共享5个主要特征,科学地制定智慧科技馆建设策略将会成为科技馆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祖兴 《科技资讯》2014,(8):233-234
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科普工作明确了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正当我国科技科普事业方兴未艾之时,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新旧体制转型的阶段反映了出来。面对科技场馆从行政到科普研发,管理指导到推广服务的一系列转变,如何培养好一支能适应当今形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摆在人们面前。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科技馆现状入手,剖析科技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培养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以期为科普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东莞科技馆以制造业科技、信息科技为博览重点,配合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宣传推介现代制造业发展观念和科技思想,是一个独具东莞制造业产业特色和现代意义的专科科技馆.本文从内在优势和发展优势两个方面谈一下东莞科技馆在科鲁发展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潘少杰 《海峡科学》2023,(6):103-106
创客空间的有效融入是科技馆开拓创新的重要一步,也是科技馆提升和丰富科普形式,发挥科普教育职能的重要环节。该文阐述创客空间与科技馆的发展及互动关系,并结合潍坊市科技馆创客空间的运行实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科技馆创客空间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