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河湖泥底污染及其处理问题,分别介绍了底泥污染的危害及其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分析了原位修复技术及其异位处理后的各项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性,为我国河湖底泥的修复及进一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保障国家水安全要注意污染底泥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的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因其具有污染持久性和有毒性等特征对水体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污染底泥修复刻不容缓。本文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的角度探讨了污染底泥的修复办法,为国家水安全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在单纯控制河流与湖泊外源污染条件下,由底泥释放出来的内源污染物仍能导致水体发生再次污染及富营养化的现象,从污染水体底泥着手,提出一种生态、经济、快速和效果稳定的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即原位钝化技术。该技术利用加入对底泥污染物具有钝化作用的钝化剂,经过沉淀、吸附等理化作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的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系统阐述了原位钝化剂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功能以及优点与不足,对比分析了铝盐、铁盐、钙盐钝化剂以及这3种钝化剂的相互组合及其与其他材料搭配形成的复合钝化剂(称之为组合钝化剂)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概述了国内外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一方面是组合钝化剂的推广及应用,另一方面则是研发新型的钝化剂。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双龙湖治理前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状况及原因,介绍了双龙湖原位修复综合治理措施(如环湖截污、湖底生态清淤、复氧措施、边坡护理、湖滨带生态重建与景观恢复、后期监管等措施)。对原位修复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湖水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修复综合治理措施是治理双龙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能够为国内外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方法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三峡大学文思湖底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检测三峡大学校区内文思湖底泥中的营养成份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质(TOC)等因子,评价了文思湖底泥的污染状况,得出底泥的总体污染特征及污染物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各个成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照相应时空段的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泥一水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思湖污染治理的合理措施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取向河道中投加铁碳填料和反硝化菌复合包的方式,构建了铁碳微电解耦合反硝化菌曝气辅助原位削减河道黑臭底泥污染物及净化水质技术,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铁碳填料投加30g/kg、反硝化菌接种量15mg/kg、曝气量为60ml/min和曝气时间为9h/d的最佳组合下运行仅28d后,上覆水COD、NH4+-N、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85.7%、98.6%、65.7%和96.4%,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底泥TOC去除率达48.8%;底泥中BD-P和NaOH-P组分显著增加;底泥可转化态N含量显著减少;表层5~10cm底泥由深黑色变为浅褐色,耦合技术能快速削减河道黑臭底泥污染物及改善水质. 耦合体系中,铁碳微电解改善了水及底泥复杂有机物的可生化性,碳去除效能显著增强,N素的去除途径增多,P被吸附及生成沉淀固定到底泥中;投加的反硝化菌虽未成为优势菌种,但对脱氮有诱导作用;曝气提高了水体溶解氧,改善了底泥生境,激活了底泥土著微生物活性,三者协同作用削减黑臭底泥污染物并净化水质. 本研究为铁碳微电解耦合反硝化菌原位削减河道黑臭底泥污染物及净化水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底泥泥质与污染物释放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底泥泥质与污染物(TP、TN、COD)释放量之间的关系,采用三峡大学校园文思湖水体底泥进行静水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有机质对底泥CODMn的释放有非常大影响;TOC对释放TN有较大的影响;TOC对底泥释放TP影响不大.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底泥泥质来抑制湖泊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实验结果可以为文思湖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底泥主要污染物稳定性实验研究及模型分析,了解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库库区水体水质的影响,为水库底泥处置和底泥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性分析。通过对底泥动态释放模拟实验,对底泥中部分重金属Cd、Mn、Zn及TN、P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Zn、Cd、Mn的释放速率及年释放量较低,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小;TN和P的释放速率及释放量较高,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大。这些结果对确定底泥的处理方案及防止底泥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库底泥污染物释放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底泥主要污染物稳定性实验研究及模型分析,了解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库库区水体水质的影响,为水库底泥处置和底泥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性分析。通过对底泥动态释放模拟实验,对底泥中部分重金属Cd、Mn、Zn及TN、P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Zn、Cd、Mn的释放速率及年释放量较低,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小;TN和P的释放速率及释放量较高,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大。这些结果对确定底泥的处理方案及防止底泥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厦门市域各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对污染负荷贡献的研究,各区域大气主要污染控制指标SO2现有排放量低于环境容量,NOx现有排放量个别区域出现超过环境容量的情况应予以削减,水污染物控制指标在个别流域控制断面出现超过环境容量的情况应予以削减。采纳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研究结论,本文根据污染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目标,提出主要污染物减排策略和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红城湖底泥样品的物理参数、营养参数和污染物,能够为底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测试底泥污染度(C_d)8,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属于污染水平,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镉锌镍铅砷总铬汞铜。综合分析底泥物性参数、营养参数和污染物水平,红城湖底泥可做公路用土和建筑用土利用。按照底泥∶水泥∶石灰=60∶20∶20比例进行掺杂固化7 d后,按照土工实验规范测试抗压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固化后底泥均达到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土抗压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覆盖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底泥修复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和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就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覆盖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底泥修复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和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就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区地表水体环境容量的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徐州市区地表水污染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对各地表水体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云龙湖BOD5和COD的环境容量均大于耗氧污染物的入湖量,而各河流则是污染物入河量超过其环境容量,需要进行削减.京杭运河、奎河和废黄河徐州段平水期COD的削减量分别为546.18,957.51和19476.95t/a,NH3-N的削减量分别为700.90,619.99和12004.49t/a.针对徐州市区地表水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洮滆水系的水文条件,水环境与污染源状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提出太滆运河与湖荡地区污染控制与河湖生态调控优化方案。以入湖河流、湖荡为主线,以集镇和村落小区综合整治、河流湖荡自净能力提升为重点,实施湖荡区清水水源保障技术、入湖河流清水河道保障工程示范,改善水系水环境质量,增强水系自净修复、调控能力,削减进入太湖污染负荷,构建太湖上游湖西地区水污染防控和水环境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16.
南通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南通市陆源污染物现状 ,通过对比 1 998年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海量 ,确定了污染物入海系数 ,计算出 2 0 0 0年污染物入海量 .并根据“碧海行动计划”的目标总量控制要求 ,求得 2 0 0 5年污染物的削减量 ,提出具体的削减措施 .本文提出的海域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是 ,以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线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 ,加强海洋污染监测 ,科学决策 ,稳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大冶湖的子湖——三里七湖的水化学特性、重金属含量和底泥中Cu、Pb、Zn、Cd、As(在250×250m~2的网度和0—2、2—5、5—10cm 分层)的分布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表明:湖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很高,其来源主要是某有色金属公司化工厂、某铁矿尾矿坝和某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的废水的严重污染,并与自然污染源有关。文中还计算了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损益关系,提出了综合防治污染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湖塘上覆水体COD浓度与底泥有机污染物释放之间的关系,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IM)原位修复湖塘底泥,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通过改变固定化微生物载体柱的设置位置、上覆水溶解氧以及上覆水p H,探讨了IM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然后以湖塘水为上覆水,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了解上覆水及底泥修复情况,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修复后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将载体柱设置在泥水交界面,并且上覆水的溶解氧浓度和p H值分别为6 mg/L和7。最佳工艺条件下,经过一个月的原位修复,IM组上覆水水质由劣Ⅴ类变成了Ⅲ类,而对照组为Ⅳ类;同时IM组底泥的总有机质去除率达到33. 4%,并且GC-MS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修复,IM组底泥样品中各种类型有机物的浓度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傍河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法众多,有着不同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情况,对不同的污染场地类型国内外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筛选机制.本文引入IOC(importance order of the criteria)筛选法,以地下水修复技术的修复成本、修复时长、技术有效性、技术可靠性、工人保护及人群保护为筛选指标,以吉林市某废弃工厂为研究区,在结合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场地地下水的修复目标污染物,根据场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目标污染物特性,结合抽出处理、曝气技术、渗透反应墙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特点,筛选出合理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结果显示,场地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超过单项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限值,确定为修复目标污染物.经过IOC排序法分析确定,在有效性优先条件下,抽出-生物反应器法是理想的修复技术;在经济优先的条件下,地下水曝气技术适用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综合有效性和经济优先2种条件,组合技术抽出-生物反应器法结合地下水曝气技术适宜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A湖是某市主要供水源之一,其湖泊底泥是由周围河流及水土流失带来的冲积物形成的湖积物,以及城市排污所携带的颗粒态污染物的沉积物。其湖底部的沉积物仍保持着湖区周围土壤母质的岩相特征,具有十分明显的分层。经对湖泊底泥采样分析,在供水区域底泥中,由于长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重金属、总氮、总磷含量均显著超出了该市土壤的正常含量。因此,可以认为,供水区域底泥中营养盐的含量已经达到了相关的水平,是一个水底营养库,在动态平衡过程中的释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因素。目前A湖供水区域内的生态和景观破坏极为严重,在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