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於梨华小说描写了一批带着深刻的中国文化记忆却生活于北美经验的华人离散者。从关注"失根一代"的苦闷到关怀边缘群体和思考普遍人性,於梨华的小说展现了离散群体在两种文化体验中的情感游移。  相似文献   

2.
《斯多嘎》是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作者在真实地描绘波澜壮阔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及宗教信仰的图景。对作者来说,通过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反衬出印度人民的生活的悲惨也许是小说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但就读者方面来讲,我个人认为除了对神秘的印度宗教文化深刻思考,更多的是对印度人民悲惨生活根源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明清公案小说中有很多篇目涉及梦的描写,梦境的塑造具有提供关键线索,推动案件进行的作用。明清小说中,梦境做梦者的身份分为平民和官员两个群体,做梦的内容也比较相似。这不仅仅是因为多维、神秘的文化渊源,也是因为神秘、禁锢的时代背景所造成的。公案小说中梦境在结构上的不同设置,可以起到预示、提示和解释不同的作用。因而,研究明清公案小说中的梦境塑造有利于更深层次的解读明清公案小说的叙事手段与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创作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3个中国移民者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经历。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美国,并且不断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影响。因此,他们从最开始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者变成了接受者,成为了他们最初蔑视的那种群体——"典型的美国佬"。任碧莲借助自身的跨文化身份及小说中角色身份的认同与建构,指出文化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而为当前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种族所面临的身份建构与文化困惑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词话》。认为该小说的宴饮描写具有浓郁的市井气质:其一,宴会食物质朴,做法粗犷,不见高雅气息;其二,通过宴饮描写展现人性、人情和市井智慧。分析了小说中围绕西门庆家的日常起居及人际交往向读者展示的明代中后期以"食色"为中心的世俗生活风貌。  相似文献   

6.
冯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65-66
莫里森的作品总是关于爱以及爱的缺失和扭曲。作家总是把非洲裔美国黑人的爱的扭曲与性压抑的描写相联系。而食物在她的小说中成了这两者间暗喻的纽带。莫里森根据吃和性这人类最基本的本能,选用黑人对某些特定食物的偏好和对性的释放来反映黑人爱的饥渴,而她小说中食物和性的交织也成了她作品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谭恩美的《喜福会》一书中,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描写,如神话传说、中国食物、中国式迷信等等,它们不仅使小说具有引人入胜的异国情调,更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美国华裔们的生活和面临的问题,如身份的困惑、归属感的缺失等等。探讨这些内容是如何体现华裔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进行了两种相异的解读 ,指出这种相异性源于作者双重文化心态而造成的双重创作身份 :既是新文学者 ,又是旧式文人 ;并进而探究影响作者双重文化心态形成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关孟昶 《科技信息》2011,(29):202-202
散居族裔批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散居族裔群体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的跨学科理论。华裔文学属于该理论研究的范畴。本文探讨了《喜福会》中母女两代人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最初的母女两代人之间的不理解与矛盾,最终都得到了化解,这标志着中西两种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学中,小说的"情与性"的描写是嬗进的。有情爱无性爱的十七年小说,冲破禁欲主义的"文革"的蕃篱后,从半遮半掩到一览无余的描写。这些描写表现出的对欲望的顶礼膜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文化从保守走向进取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1.
赞美乡土精神和肯定乡村文化的本质是90年代乡村小说创作的重要文化倾向.迟子建90年代的乡村小说创作体现了作家们共同的文化取向,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安定、平和的乡村社区生活描写而展示乡村社会的宽仁与厚道,通过对家庭亲情伦理的描写而展示乡民们的善良、谦和、敦厚,是迟子建价值选择的独特个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食物是小说《盲刺客》的一个重要叙事元素。在女主人公艾丽丝回忆家族史的过程中,有大量关于食物的描写,提供了深层隐喻:食物隐喻着不同角色的自我延伸,助人物于无意有意中构建真实自我;通过投射和内向投射,作为补偿机制出现的食物延伸着人们的情感诉求,有时以近乎成瘾的形式外显,实质隐喻的是一种存在焦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依靠潜藏在主流历史下的女性/民族双重叙事,在“吃”与“被吃”之间隐喻着加拿大的民族焦虑,并借由小说结局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市井小说创作潮流,以描写特定地域的市井文化为主要特色,是市民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市井小说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深层,有着真正的民族风味,为中国当代市民文学的回归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市井小说作家结构题材和提升主题的依据与出发点主要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观,没有真正把握住当代都市改革开放的灵魂与脉搏.  相似文献   

14.
赞美乡土精神和肯定乡村文化的本质是90年代乡村小说创作的重要文化倾向。迟子建90年代的乡村小说创作体现了作家们共同的文化取向,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安定、平和的乡村社区生活描写而展示乡村社会的宽仁与厚道,通过对家庭亲情伦理的描写而展示乡民们的善良、谦和、敦厚,是迟子建价值选择的独特个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3,(6):40-41
古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印度次大陆就已经有了远古先民,其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早为世人熟知。印度的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世人誉为诗体的古印度百科全书和世界文化宝库中两颗璀璨明珠。《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古印度婆罗多族的两个分支——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规模浩大,许多国王和神灵分  相似文献   

16.
洪丽巧 《科技信息》2011,(16):174-175
小说细节描写成功与否是小说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着重阐释成功的小说细节描写的重要条件,即小说细节描写要做到真实、典型、健康。  相似文献   

17.
E.M.福斯特的小说富有一种浓郁的母性情结,小说《印度之行》中所孕育的母性情结主要源于福斯特现实母爱的影响及其对女性之爱的追求和渴望。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所营构的阿巴拉山洞意象是其母性崇拜的文化表征,圣母形象穆尔夫人的建构则是其表现神性之母爱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8.
印度现代印地语女性作家曼奴·彭达莉在其代表作《班迪》中展现了女性主义思考和成熟的女性叙事策略。她通过孩童的新颖视角,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并将其客观地呈现给大众。印度知识女性在传统男权社会中是处于边缘化的群体,曼奴·彭达莉巧妙地运用策略使"雪恭"这个印度知识女性的符号从社会边缘上升为小说文本的主体。她将自己对女性的关注和深刻的认识蕴藏在表层化的儿童视角中,既关注了离异家庭中儿童的遭遇,又对印度知识女性群体表现出了极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宋元小说话本中存在大量的有关两宋帝都的描写,一方面是对东京昔日梦华的追忆,另一方面是对临安时下繁荣的再现.这些描写的叙事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唤起受众的亲切感、真实感和现场感;二是为小说的情结安排提供一个具有叙事学意义的环境;三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四是帝都场景的文化内涵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被称为当代文化研究之父,对当代文化研究有着重要贡献。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涉猎诸多方面:媒介传播、文化身份、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与族裔散居、种族与族性、社会与权力等等。在他几十年的文化研究中虽然有过诸多的转向和焦点,但对"他者"身份的源起和构建研究始终是一个不悖的原点。霍尔从自身的"他者"身份开始,探究了"他者"身份形成的实质是意识形态,而多元文化和文化表征及实践则是"他者"构建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