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川南威远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邻井的测井储层评价结果优选“地质甜点”作为导向目标层;其次,分析沿井眼轨迹方位钻遇不同岩性、物性、含油性及脆性的地层剖面的随钻测井响应特征,并根据LWD和MWD资料实时确定地层倾角和厚度,准确建立前导地质物理模型;最后,利用井眼轨迹-随钻测井曲线-气藏岩性剖面综合成图技术及时判断水平井井眼轨迹在页岩储层中的位置、延伸长度及上下行方向,实时优化井眼轨迹与修正前导地质物理模型,指导钻头在优质页岩储层中的钻进,提高钻遇率。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的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钻井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大平台密集型丛式井作业中,槽口与槽口之间的距离很近,如西江24-3平台槽口与加密槽口之间的距离为2.38米*1.02米。如果不考虑井眼碰撞的问题,或者防碰作业措施不恰当,会给现场定向井施工和作业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出现与邻井碰撞,钻穿套管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必然会延长钻井周期,增加钻井费用和作业成本。本文从西江24-3平台防碰绕障的作业难度出发,结合实际作业经验,总结了一套确实可行的轨迹控制经验,为南海其它平台浅层造斜与绕障作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璐  李胜  穆国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6):6440-6443
为解决部署在梨树断陷的首口页岩气水平井梨页1HF井存在的井壁失稳风险高、机械钻速低、固井施工难度大、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在梨页1HF井施工过程中,通过综合应用油基钻井液、旋转导向地质导向、双凝双密度水泥浆等技术,并进行了钻头优选和钻具组合优化。施工结果表明井眼稳定,井眼轨迹平滑,水平段共完成进尺1 020 m,储层钻遇率92.7%,固井质量优秀。该井实现了安全、高效钻进,实际钻井周期22.56 d,较设计钻井周期缩短了14.94 d,平均机械钻速7.98 m/h,较设计提高了82.19%。该井良好的施工效果,可见对后续梨树断陷页岩气水平井施工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质导向钻井是以井下实际地质特征来确定和控制井眼轨迹的钻井技术。使用这一技术,可以精确地控制井下钻具命中最佳地质目标。新疆油田MBHW04水平井是国内第一口使用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井。重点介绍了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具体步骤及其在新疆油田MBHW04井中的应用情况,包括自然伽马测井资料的解释和应用。应用地质导向钻井技术,该井获得良好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GD7-P14井特点与难点,以及钻井过程中运用的井眼压力控制与防喷、钻头与钻具组合的选择、井眼轨迹控制、邻井防碰等钻井技术,该井采用FEWD随钻测量仪器完成了四靶点、三阶梯、双水平段施工,实现两口水平井所能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除四川盆地外)海相页岩气勘探程度整体较低,地质条件复杂,水平井地质设计与导向难度大。为了提高低勘探程度区水平井钻探效果,从水平井地质设计、地质导向流程、标志层厘定与识别、地质模型建立与修改、最优甜点段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地质导向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导眼井测井、地震、地层资料,建立钻前地质模型,利用空间几何关系,可较为准确的计算靶点的坐标和垂深;②总结出入窗前和水平段"两段式"地质导向方法,提出地质导向的关键是准确识别标志层、正确计算地层倾角、及时修改地质模型、适时优化最优甜点段、合理调整水平井轨迹,以提高最优甜点段钻遇率,同时确保井眼轨迹光滑,为后期完井和压裂顺利施工奠定基础;③LY1HF井使用该地质导向方法,甜点段钻遇率100%,气测显示良好,井眼轨迹光滑,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谈复合钻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明 《科技资讯》2011,(24):112-112
复合钻井技术是采用滑动导向钻具组合进行钻井,可适时变更定向和开动转盘两种工况,连续完成定向造斜、绕障、增斜、稳斜、降斜及扭方位操作,而不用起钻变更钻具组合,就能快速钻出高质量的井眼轨迹,从而减少起下钻次数,提高钻井速度和精度。本论文从复合钻井技术特点出发,结合复合钻井技术在我国安塞油田和长庆油气田的应用现状,认为:(1)复合钻井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明显提高了机械钻井速度,采用复合钻井技术,可以使得轨迹控制简化,保证井眼轨迹圆滑,保障井身质量;(2)复合钻井技术能有效控制井斜,并提高井眼控制精度,实现连续控制井眼轨迹。  相似文献   

8.
渤海油田某井组是海上丛式井组中井数最多、密集程度最高的井组之一。为了防止井眼碰撞、窜槽,针对井间距小、井网密集、井斜大、周围老井井眼轨迹参数不准、井眼净化难度大等问题,此井组采用了表层防碰实时监测技术。结果表明:在三口井的危险井段实施了防碰实时监测,在隔水管打偏的A-14井预警一次,经过WMD测斜数据和COMPASS扫描计算出的中心距与传感器采集的振动信号特征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验证了预警的准确性,并说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井眼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9.
针对丛式井侧钻水平井设计过程中需要避开已钻障碍井的问题,分别根据障碍井段为直井段和定向井段,将障碍物抽象为圆柱和圆环模型,运用矢量代数给出了障碍物轴线方程,并根据侧钻点方向线、靶点方向线与障碍物是否相交,确定绕障井的剖面类型。以绕障轨道总长度最短为优化目标,以绕障轨道距障碍物的最近距离、最大井斜变化率、最大方位变化率以及最大井眼曲率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丛式井侧钻绕障水平井轨道最优化设计模型。根据不同的绕障类型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最优化模型能够得到井眼轨道总长度最短的轨道,并满足安全绕障距离及井斜变化率、方位变化率、井眼曲率的要求。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试算和校核,并且适用于其他类型绕障井的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盐井定向对接施工时,利用地质录井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及测井测量曲线等地质导向技术控制井眼轨迹在指定盐层延伸。总结了地质录井、自然伽马测量等的导向特点及作用,分析了地质导向技术在施工中的具体措施。结合肥城盐田H9-H10对接联通井应用实例,充分展现了地质导向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并提出了做好地质导向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井眼防碰监测技术在南海油田W9H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刚  陈超  蔡鹏  于长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601-6604,6617
目前,海上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丛式井、大位移井及水平井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加密调整技术的应用,增大了井眼交碰风险,对钻井和油田正常生产构成了潜在威胁。利用定向井防碰地面监测系统在南海油田某区块的W9H实施钻井防碰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对该井防碰监测过程中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信号特征进行识别、归纳,为定向井防碰地面监测系统和防碰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技术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163X2井是冀东油田在高尚堡地区布置的一口三维多靶点定向井,目的是评价高63区块局部小高点Nm、Ng油层分布与发育情况,落实储量规模,评价油藏产能。该井设计井深2621米,水平位移562米。连续的井斜、方位变化,复杂的井眼轨迹给钻井工程带来许多困难和风险。该文首先阐述了该区地质情况,分析了设计轨道数据以及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重点阐述了各段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在优化钻井参数,合理控制井身轨迹的基础上,使各靶点成功入靶,为今后同类定向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曾龙  梅东风 《科技资讯》2010,(14):100-101
西峰油田由于受地层因素的影响,水源条件的限制,加之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和高难度防碰绕障井的大面积施工,给安全快速钻井造成了极大障碍,井下事故也随之屡屡发生。因此,认真分析钻井事故的特征、原因和处理难点,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事故处理的方法与对策,是西峰油田钻井技术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上加密调整井的井眼防碰问题,设计了一种井筒防碰地面监测预警系统,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系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监测通过套管传输到套管头上的钻头振动信号,利用数据采集、信号滤波放大和专门编制的监测软件记录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振动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确定信号特征与井间相对距离的关系,识别钻头对风险井套管的趋近或碰撞。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感知通过地层、套管传输到套管头的钻头振动信号,并能识别出钻头对风险邻井的趋近,验证了系统在设计理论和方法上的可行性,为加密调整井的井眼防碰、保证钻井安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对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及测井曲线综合成图进行了研究,借助VB6.0语言编程,实现了测井曲线、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综合成图,直观显示出井眼轨迹与地层的三维空间接触关系,赋于井眼轨迹三维地质信息和测井信息。通过处理实际资料,综合成图效果较理想,该程序使用方便和三维可视化绘图功能强,为研究人员进行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电缆测井曲线或随钻测井曲线的地质参数解释及其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抽油杆与油管系统的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井眼轨迹模型和扶正器布置模型,并利用Visual Basic6.0语言开发了抽油杆管防偏磨优化处理软件。利用该软件结合井况参数,对辽河油田公司A定向井进行计算,模拟计算出该定向井的井眼轨迹,优化配置了扶正器的配置数量和间距,有效的达到了防偏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丛式井井眼轨迹的控制与监测,基于钻头破碎岩石的振动信号,建立了浅层钻进时的钻头位置预测模型。通过研究钻头钻进时的振动特征和振动波在套管与地层中的传播衰减,认识到根据套管头处采集的振动信号能量来确定井筒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钻头位置的场强定位是可行的。结合风险井的井眼轨迹测量数据和圆周测距定位算法,推导得出了钻头大地坐标的计算方法。根据渤海某平台的现场监测数据,利用所建模型计算得到了正钻井井眼的三维轨迹,将计算所得井眼轨迹与实际井眼轨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有效定位钻头位置,确定钻头走向,为防碰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优化设计中油藏地质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井身剖面的优化设计不仅应从钻井工艺和力学角度分析,而且也需从油藏地质条件出发进行考虑,本文根据塞平1井的设计施工实际,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水平井资料综合论述了地质因素诸如油气藏开发地质类型、油层厚度,产层几何形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对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的影响,分析了确定水平井段方位取向、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垂深和入靶点位置、初始造斜点位置选择以及井眼直径大小等参数的原则、方法,以达到地质—工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丛式井钻井技术在陕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北油田丛式井施工特点,从井身剖面设计、井组防碰、井眼轨迹控制等方面,探讨了丛式井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保证井内安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鄂西渝东红星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存在优质页岩储层厚度薄、横向地层产状变化快,且对比性差等不利条件,对地质导向技术提出了挑战。为了保证该区块的页岩气水平井能有效穿越优质气层段,从红星地区二叠统吴家坪组目的层地质特征入手,分析地质导向面临挑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三维地质建模随钻跟踪、确定导向标志层(点)、优选导向工具、优化随钻导向轨迹控制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首次建立了平均角法轨迹控制计算模型和不同造斜率约束条件下标志层(点)与井斜分段控制图版,能够解决单纯利用等厚法预测靶点误差大和轨迹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难题,显著提高了靶点的预测和轨迹控制精度。应用试验8口井,取得了平均优质页岩储层钻遇率93.0%和钻井提速29.7%的成果,实现了有效提高储层钻遇率、优快钻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