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抽象与具象,本体上都属意象艺术的范畴,但两者在绘画的视觉感受上却截然不同。具象美术受制于物象自然形态,画面客观、真实、具体,反映着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和广泛联想的审美价值观。抽象美术理智、夸张,不受物象光、色变化的限制,画面将人的思维与反思维、和谐与非和谐应用到了极致,在视觉上具有刺激、振奋、联想的作用。抽象美术与具象美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它们都以特有的形式完成着共同的任务,即对人类情感的表现。无论是具象美术,还是抽象美术,都为揭示存在的本质,或是客观、主观地表现现实贡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建构的“中国形象”与西方“中国形象”话语谱系有着明显的联系与区别。针对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负面成分。例如“黄祸说“”以及中国妇女形象等问题,林语堂在建构自己的“中国形象”时作了修改;同时,林语堂也借鉴了西方“中国形象”的合理成分。这一借鉴隐含了现代性的观照。林语堂的“中国形象”建构策略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范倒。  相似文献   

3.
帽饰是服装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帽饰变化丰富,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的变迁.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对20世纪以来西方不同时期帽饰特点及整体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帽饰是根据当时社会背景、生活方式进行新的设计或是在原有帽型的基础上重新演绎设计.西方帽饰经历了形成、发展、丰富与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21,(4):90-97
"他者"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西方哲学史中无处不在,却又面孔各异。他者的形象从差异者、对立者、同一者、"上帝"再到对话者与共生者,其身份变迁的过程,也是"他者"(the other)与"我"(the self)的关系演变过程。教育活动中"他者"与"我"的关系,从"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到"双主体"学说都未能逃离他者困境。通过辨识他者身份,澄清对他者的认识误区,从"共生"与"对话"角度,构建"他者"与"我"的关系,可以为教育主体间关系研究提供哲学基础与伦理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新文学运动的内在矛盾中国新的思想与文化潮流,其开端也在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中英国以其船坚炮利,打败了以中央天朝自居的清王朝,迫使中国的封建主义社会向着一种新的形态转化。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一个全球社会,你不找他,他来找你。文明华夏与蛮夷小邦,竟然来了个颠倒。红毛鬼子成了一个难以对付的妖魔。一系列没有听说过的国家都突然冒了出来,世界渐次在眼前展现着,在极度的惊诧与震颤之余,中国人终于对新的生存空间愈益有了清醒的认识。亡国大祸迫在眉睫,救亡图存的社会运动随之崛起。历史的进步与痛苦在这个时期深深地…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个个生动鲜明、形神兼备的女性形象。金大奶奶、玉卿嫂、李彤、尹雪艳、钱夫人……从他的作品中鱼贯而出。旅美作家放梨华曾说过:“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刻划女人,能胜过他。”可以这样认为,白先勇总是以女性形象表现他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展现不同的生命形态。作为一个男性创作主体,他选择了女性的处境和挣扎以表现“逝去”的主题。而且,当我们从女性视角去透视时,就不难发现,客体化的女性形象渗透着男作家对女性的先在要求,她们是按照男性作家的预设而被创造出来的,而…  相似文献   

7.
“气”与“味”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向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本文从内涵与演变两个角度演绎和探讨了英美汉学家在这一对理论范畴的研究方面所作的努力。这一探讨不仅有助于中西文学理论的对话,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来说,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越世纪之工程──浅谈“信息超高速公路”河南省邮电学校李京一、何谓“信息超高速公路”“信息超高速公路”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2年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一项计划,它的名称为“全美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在今后的10-15年内,美国的信息网能像高速公路那...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针对“文学启蒙”的解读方式(包括如何理解、如何通过创作去操作实施)一般呈现出两种模式:一是认为只要用文学取代一切非文学的思想意识就可以启蒙井达到启蒙的目的;二是认为只有先进的思想意识、文化意识才可以启蒙,而文学只是一种手段方式而己。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解读方式在客观上产生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问题并因此也产生了针对“启蒙文学”这一创作现象的定位与评价问题。尽管文学启蒙往往只是一个时代话语、只具有时代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人类文化现象,其实质仍然是一个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风起云涌的变革大潮中,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等都步入了现代化的征程。与此相伴,中国的美术史学研究也在此种背景下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术史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史学的牵引,二是新式美术教育与出版机构的推进,三是近代美术考古学的促进。  相似文献   

11.
从把握命运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满怀豪情地要为社会服务,再到困于家庭和社会的层层阻碍,以至于感受到生命不自由的苦痛,而去探寻人生哲理,“五四”女性文学真实袒露了现代女性初次摆脱家庭女奴地位、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时的心路历程,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十分幸运地发生、发展在一个现代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影,是现代传播的一种形式.在过去的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的文学作品借助电影这一现代传播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经久不衰;电影也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宝库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源泉.近百年来,它们互生互长,共同繁荣,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界,如果破坏生态稳定的某一物种突然泛滥成灾,一般是它的天敌受到了严重侵害。近年来,学术腐败现象的大规模、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发生,表明了学术腐败者的天敌正日益变得稀少起来,出现了“老鼠怕猫、一派胡言”的现象。仅靠少数几个反腐勇士的所作所为,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杯水车薪。因此,寻求学术腐败者的“天敌”的任务,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一、学术界20世纪40年代,贝尔纳教授曾采用普赖斯的统计,表明“从1660年起科学出版物的数量是按指数曲线增长的”。1979年底,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公开发行期刊为1470种,1990年增长到6142种,至2000年…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元代剧论的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为收集资料起始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为整理资料并简单论述时期;从80年代到20世纪末为专题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体系基本建成时期。  相似文献   

15.
《漳州师院学报》2017,(2):89-93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了大量的秦代文献,有关律令、医药、农事和卜筮的文献最多。这与秦代统治者"焚书令"不废去"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吏为师"一致。秦代因时间短,且文化政策上焚书坑儒,文学整体上呈现出重实用而少文采的功利性特点。秦代铭颂类作品及"日书"最值得关注,尤其是"日书",潜藏着秦代民俗文化中的神话元素和志怪故事因子。关注出土的秦代文献,不仅有助于把握秦代文学的整体状况,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秦代文学中的"小传统"。  相似文献   

16.
今天高科技的发展,把我们许多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并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在现代众彩纷纭的新技术革命洪流中,纳米技术以其无限美好的应用前景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得世界各国在发展纳米技术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并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在21世纪国际地位的产业是纳米产业。 一、纳米技术是什么? 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是10-9(10亿分之一)米。1959年,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费曼教授为代表的几位科学家奠定了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他们指出:当物质的粒径在100纳米以下时,这种物质才可称纳米材料;当…  相似文献   

17.
在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官庄村,有一个占地1000亩的“绿色庄园”,园区内有以国家级面粉加工企业——华龙面业汤阴甲家面粉有限公司为首的8家龙头企业。说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龙头企业在一个小村庄落户,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西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庆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土诗是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而曲折前行的。从宏观和历史的角度来看,80年代乡土诗的整体创作经历了“兴盛→平淡→繁荣”的发展过程,并在题材内容、意象运用等内涵发展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丰富性、多样化的基本概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后期,外来语正以不可避免之势进入我国各个领域并被广泛使用,它正溶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中。以英语为主的外来语的翻译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只有既保留原语的民族特色,又顾及汉语言的可接受性,才能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20.
引言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间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为此.世界各国的教育界、工程技术界以及经济企业界等都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重要的应变战略,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工程教育,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继续工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国家也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为了适应21世纪对现代人才的需求,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开展继续教育是开发智力、提高科技队伍素质、振兴国民经济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建设。开展继续教育势在必行。1、开拓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是适应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