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人文主义的科学--贝塔朗菲的永恒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认为,在现代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和生命科学)发展中出现的诸多新趋势面前,近代经典科学观和还原论方法论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从贝氏创立一般系统论入手,分析了他批判还原论、主张整体论的方法论原则,进而分析了他针对经典科学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最后表明贝氏科学观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开放的系统、实现人文主义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和道教理论为主干组成的中国传统气论是现代人体系统论的"近亲"。它把人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活结构",在整体观、联系观、恒动观等多方面与现代系统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论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气论是崭新的,它可以为现代科学、哲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时它又是古老的,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使它没有走上以准确、精确为基本要求的科学殿堂。  相似文献   

3.
以中医和道教理论为主干组成的中国传统气论是现代人体系统论的“近亲”。它把人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活结构”,在整体观、联系观、恒动观等多方面与现代系统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论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气论是崭新的,它可以为现代科学、哲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时它又是古老的,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使它没有走上以准确、精确为基本要求的科学殿堂。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管理模式的思想基础是机械还原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型组织是针对19世纪、20世纪组织管理的弊端,全球经济的新环境与组织管理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是更具人性的复杂性组织。学习型组织重在强调思雏方式的变革,提升系统思雏的能力,从机械观走向系统观。从简单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雏。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突现主义学派为代表,在哲学层面上构建了一个层次突现进化论的体系。这个重要的哲学学派力图在反活力论与反还原论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他们提出的许多观点已触及了突现的主要问题,对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系统生成论体系与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图从生成论的自然观出发,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从系统论到混沌学,直至复杂网络研究的这一系统科学之学科群,重新梳理、认识各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建构生成论的系统科学体系。文章以超循环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复杂系统生成的基本机制,并由此推出生成性系统的重要特征。试图突破西方传统的还原论,提出系统生成论的方法论原则——“复元论”或“探源论”,为系统科学的生成论研究方向寻找统一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还原论思想的起源及文化背景切入,分析了其自然观基础,进而论述了还原论传统在近代科学中确立的前提及修正式的发展路线,揭示了还原论传统在近代科学中的危机及整体论的出场。最后表明,以整体性和整体论为根本特征的系统科学的出现,事实上预示并践行着又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逻辑经验主义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主题统一科学纲领中蕴含着深刻的系统思想,通过对统一科学纲领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其系统思想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强还原论到温和的还原论,经历了走向百科全书的科学统一,有走向突现论的哲学趋向。探索逻辑经验主义‘统一科学’中的系统思想既推动了统一科学的发展,也为重新认识逻辑经验主义提供了新的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中叶起,系统科学异军突起,以系统科学为主的科学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之前经典物理学确定因果性为主的线性研究线路,逐渐被非线性的统计、混沌、分形、测不准所代替,在哲学层次上,原子论、还原论、构成论、确定论,也逐渐被有机论、信息论、生成论、非确定论所替代,在此变革中,经典哲学本体解构,认识提升,时空观改变,方法论更新,即,系统科学的研究范式转换所形成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深刻影响哲学走向,促进构建哲学全新宏观图景。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研究用还原论与整体论统一的方法即系统方法探索复杂性,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世界范围的复杂性研究的兴起和高涨,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和发展的大好时机。辩证唯物主义对复杂性研究的指导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间接的指导作用;二是直接的指导作用。复杂性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推进是多方面的。如有,复杂性科学进一步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复杂性科学进一步充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