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建国 《科技资讯》2010,(24):119-119
本文对直埋敷设管道的管段类型进行分类,简述了直埋供热管道施工工艺,并总结了直埋供热管道在施工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直埋供热管道的设计方法、管道布置形式、管网施工进行叙述,提出了供热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敷设方式同传统的地沟敷设相比具有占地少、施工周期短、维护量小、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因此目前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受技术限制,无补偿直埋敷设应用较少。本文采用弹塑性理论对直埋供热管线进行应力验算,得出130℃以下供热管线均可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供热直埋保温管的发展历史,结构,性能,直埋保温管与地沟敷设的对比,以及供热直埋管道的绝热保温技术.  相似文献   

5.
综述热水管道传统敷设方式现状,对管廊热水管道的现行敷设方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依据热水管道有补偿直埋敷设向无补偿冷安装直埋敷设的研究进展,提出管廊热水管道无补偿架空敷设方式,取消补偿器的设置,增加管网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管廊热水管道无补偿架空敷设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廊热水管道无补偿敷设的理论与工程设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直埋蒸汽管道保温厚度计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涛 《科技信息》2007,(9):241-243
集中供热的健康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基础建设水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直埋蒸汽管道敷设中,保温层厚度的计算,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环节。在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未出台前,保温层厚度大多是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所得,或者是根据国家保温图集选取,这样得到的保温层厚度不能准确反映所敷设蒸汽管道的实际情况。本文是从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的角度作了有关分析计算,以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刘磊 《创新科技》2014,(12):85-86
近年来,直埋热水供热管道敷设技术,随着其研究的深入、理论的日渐丰富以及工程应用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尽管该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但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工程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仍然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协同解决。本文针对目前热水供热管道直埋时常见的四种敷设方式,在管道敷设方案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具体施工工程中如何选取合适的敷设方式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两种采暖管道敷设的比较,表明直埋管道敷设方式具有工期短,投资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保温效果最佳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室外管道的安装按其敷设方式可分为地沟敷设、无沟敷设(又称直埋铺设)和架空敷设。本文从地沟敷设、无沟敷设这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固定墩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论述,实用性较强,对于地下综合管廊及直埋热力管道设计具有可参考性。  相似文献   

11.
贾玲玲  韩阳 《河南科学》2010,28(7):833-837
场地的不均匀沉陷是导致埋地管线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埋地管线在沉陷情况下的可靠性研究甚少,为了研究埋地管线在沉陷大位移下的可靠度,运用蒙特卡罗法对埋地管线在地面沉陷位移、材料性能参数、内压等随机变量下的可靠度进行计算.同时通过对变量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地面沉陷位移、管线的直径、厚度及管线内压的变异性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增加地面沉陷位移和管线内压将导致管线应力的增加,降低了管线的可靠度,失效概率增大;而增大管线的直径和壁厚将导致管线应力减小,提高了管线的可靠度,失效概率减小.因此减少地面沉陷位移,降低管线内压,增大管线的直径和壁厚有助于提高埋地输油钢管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部某滑坡段埋地管道的实际工况环境,开展了滑坡段埋地管道受力的理论分析,由于滑坡带的埋地管
道受力非常复杂,因此,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滑坡段埋地管道与土壤互作用的有限元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以方便和准确
地模拟埋地管道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以及管道不同工况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根据该模型,详细地分析和
研究了不同斜坡角度和不同滑坡长度下管道内的最大应力、应变的变化,重点分析了西部某段埋地管道的斜坡角度为
20℃时,管道内的最大应力随滑坡段长度的变化关系,为安全滑坡段长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方法可以在类似的
斜坡地段埋地管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海底埋地输油管道启输计算模型没有具体分析海水本身自然对流换热对管道启输的影响,启输计算模型能否应用于海底埋地输油管道启输计算需要实际投产来验证.因此急需研究海底输油管道预热计算模型满足海上油田开发的需求.对海底埋地输油管道进行了传热分析,建立了海底埋地输油管道三维物理模型,分析了海水本身自然对流换热对管道启输的影响情况.通过处理物理模型将管道启输传热模型简化为一维圆环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试验验证.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对比表明:①当海水底流流速小于1.5m/s时,在此区域内海水自然对流换热对海底输油管道传热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海底输油管道正常矩形散热区域转换为圆环区域后其散热量基本不变,可见海底输油管道转化为一维模型是可行的.③在验证稳定状态沿程温降的过程中,发现各个测温点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1℃,说明该启输计算方法具有很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4.
纵向布置作为埋地管道跨越山区地形的主要方式之一,滑坡对其致灾模式与横向布置埋地管道存在显著差异,横向布置埋地管道的变形机制和减灾对策并不适用于纵向布置的埋地管道。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埋地管道承载纵向滑坡作用的变形破坏规律,分析滑坡几何形态对管道变形破坏规律的影响,探讨改变管道径厚比、埋深、内压值对减小埋地管道受滑坡作用变形破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埋地管道遭受滑坡作用最大的应变发生在滑坡坡脚管段;②埋地管道应变随滑坡坡度、厚度、长度增大而增大,其中滑坡厚度对管道遭受滑坡作用变形破坏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滑坡长度,最后是滑坡坡度;③减小管道径厚比、埋深、内压都能有效增强管道的抗灾能力,从管道施工难易程度、成本、减灾效果以及运营管理四个方面考虑,最佳方案是减小管道的径厚比,其次是改变管道内压,最后是改变管道的埋深。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在役埋地管道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地管道的使用极其广泛,了解目前国内外在役埋地管道方面的研究动向及有关成果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土壤、海浪、地震、管材、防腐的方法与测试、失效判据等方面对国内外在役埋地管道的研究动向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温度应力下海底管线屈曲分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底管线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屈曲变形问题是管线设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管线屈曲变形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温差、地基土特性、管线埋深和膨胀弯设置等因素对管线屈曲变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考虑初始缺陷管线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工程对策.结果表明,管线中的应力随着温差的增加、地基土体摩阻力的增大及管线上覆土厚度的增长而增大,设置膨胀弯可以使其端部一定范围内的管线自由变形.从而释放由于温差和压差作用在管线内产生的附加应力.当管线有足够的埋深时,不发生竖向的屈曲变形.降低温度和增加埋深等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管线屈曲.  相似文献   

17.
管道埋深是水毁灾害风险评价、防治决策的关键指标之一。基于洪积扇采坑区冲沟发育特征、几何形态及其对油气管道的影响方式,将冲沟演变过程简化为溯源侵蚀和沟床回淤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管道埋深预测模型。利用15处水毁点管道埋深实测值对模型预测值进行验证,偏差小于15%的比例达73%,预测结果基本可信。模型中管道埋深与冲刷比降、回淤比降、设计埋深、水平距离、沉积厚度呈线性正相关,与采坑深度、原始坡面坡降、采坑边坡坡降呈负相关。该模型能快速预测出不同沟床比降下的管道埋深,可为采坑区穿越段管道风险评价、灾害防治、选线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腐蚀是引起埋地输气管道泄漏和破裂的主要因素。对引起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以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为顶事件的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故障树,结合管道腐蚀破坏机理和故障树模糊分析原理,分析导致管道腐蚀产生的因素,得到模糊故障树的各阶最小割集和引起埋地输气管道发生腐蚀失效的主要因素。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是对传统故障树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腐蚀是引起埋地输气管道泄漏和破裂的主要因素。对引起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以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为顶事件的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故障树,结合管道腐蚀破坏机理和故障树模糊分析原理,分析导致管道腐蚀产生的因素,得到模糊故障树的各阶最小割集和引起埋地输气管道发生腐蚀失效的主要因素。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是对传统故障树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地下管线跨越断层地震反应拟静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跨越活动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问题,根据实际管线埋设情况,采用有限元实体简化模型,并在管段有效计算长度范围内设置弹性支座,对管土体系施加等效位移荷载,利用拟静力方法对断层运动引起的管线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考察了断层位错量,跨越角度,贯通裂缝宽度和径厚比等因素对管线地震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出了管线地震反应的一般运动规律,同时认为适当地设置弹性支座有利于管线有效抵抗断层运动造成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