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bFGF在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高效分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的分泌表达。方法:bFGF缺乏典型的分泌信号肽,将鼠抗体轻链基因Igx的信号肽序列引入该基因的5′端得到新的IgK-bFGF重组体基因。同时考虑到人源细胞氨基酸编码密码子的偏好性,对整个基因序列密码子的第3位摇摆碱基作了偏好性调整,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得到的重组质粒用酶切的方法线性化,尽量去除质粒载体上大肠杆菌起源的基因序列,然后通过电穿孔的方法将线性质粒转导入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果:与野生型的bFGF基因相比,嵌合体bFGF被大量分泌到培养基中,同时对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这种嵌合体基因的构建可以明显提高成纤维细胞对bFGF。的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调控CD34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FGF、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TUNEL原位凋亡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AR)。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FGF、MVD和PC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而AR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bFGF、MVD和PCNA均呈正相关。bFGF和MVD与AR均呈负相关。结论bFGF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糖类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类对bFGF(m)在溶液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在相同浓度的bFGF(m)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糖类,测定放置一定时间后的溶液中bFGF(m)可溶性浓度的差异和促细胞有丝分裂能力的变化。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添加蔗糖与海藻糖的bFGF(m)溶液随糖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和比活性增加。在蔗糖与海藻糖为0.8 mol时bFGF(m)可溶蛋白浓度和活性数值最高,所测得的蛋白质量浓度依次为(1.145±0.007 2)mg/mL、(1.125±0.005 6)mg/mL;所测活性数值依次为ED50=0.48 ng/mL、ED50=0.58 ng/mL;而添加葡萄糖、乳糖和麦芽糖的bFGF溶液,实验组中蛋白质量浓度和活性相对于对照组均未见有显著性提高。结论:海藻糖和蔗糖能够减少bFGF(m)聚集和沉淀程度,增加bFGF(m)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提高单位体积中的bFGF(m)活性单体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Balb/c 3T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重组质粒pGEX-bFGF转入到DH5α大肠杆菌体内,增菌培养表达bFGF,亲和层析纯化,制备8种不同药物浓度的bFGF,分别进行诱导Balb/c 3T3细胞增殖实验研究,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bFGF诱导Balb/c 3T3细胞增殖存在浓度依赖性,最适浓度为4~16μg/L.结论 bFGF具有较好的诱导Balb/c 3T3细胞增殖的能力,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和川芎嗪预防大鼠常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疗效及探讨其对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工因子(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常压缺氧方法建立HPH大鼠模型;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bFGF表达水平,结果:拉西地平和川芎嗪均能显著阻抑缺氧大鼠肺动脉压的升高,两药莪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肺动脉管壁增厚不明显,缺氧对照组大鼠肺内bFGF染色颗粒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而缺氧加拉西地平或川芎嗪组肺内bFGF染色颗粒较缺氧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拉西地平和川芎嗪均有预防HPH的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bFGF表达而调控肺血管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6.
bFGF和NGF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和脾细胞增殖等实验,观察bFGF和NGF对正常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一定剂量的啪F、NGF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表现具有协同促进效应,而同剂量的NGF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略强于bFGF。此外,bFGF、NGF还能协同促进活化淋巴细胞分泌sIL-2R。结论:一定剂量的bFGF、NGF表现出较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并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对血管新生和心肌保护有重要作用。其在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上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bFGF对心肌和心肌侧枝血管生成的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很强的血管生长因子,在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bFGF还可调节骨骼肌成肌细胞功能,促进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抑制其分化。本文对一次急性运动后大鼠腓肠肌bFGF蛋白的表达与运动后肌纤维间毛细血管增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 ,寻找有助于诊断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 .方法 :收集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等的手术切除标本各 2 2例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4μm) ,分别做HE染色和用ABC法进行bFGF(1∶2 0 0 )、血管标记抗体CD34(1∶10 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参考Weidner和Maeda方法进行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结果 :在乳腺腺病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肌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等均表达bFGF ,其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胞浆 ,肌上皮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的阳性产物部分见于胞核 ,但乳腺癌细胞的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胞膜 ,少数位于胞浆 ;胞核阴性 ,与良性增生性病变形成鲜明的对照 .2 2例乳腺癌bFGF膜阳性者 17例 (占 77 3% ) ,其MVD =90 5 6± 2 3 6 2 .肿瘤直径 4cm(10 /2 2例 )时 ,MVD增高达 93 19± 2 0 75 .乳腺腺病MVD =4 2 0 5± 12 2 6 ,乳腺纤维腺瘤MVD =4 3 14± 18 2 1,与乳腺癌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1)bFGF免疫染色阳性产物在乳腺癌细胞中主要分布在胞膜 ,在良性增生性病变细胞中主要位于胞浆和胞核 .乳腺癌的MVD明显高于良性增生性病变 .2 )质量好的免疫染色、bFGF反应产物的分布特征 ,结合MVD有助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用于无血清培养扩增软骨细胞的可行性及最适质量浓度。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at costochondral growth plate chondrocyte,RGC)。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第1代RGC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观察0.1、1.0、10.0和100.0μg/L bFGF对无血清培养RGC形态的影响,并分别用^3H—TdR和^3H—Proline掺入法检测上述质量浓度bFGF对无血清培养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第1代RGC表达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保持了软骨细胞的分化表型。随着bFGF质量浓度的增加RGC的形态由多角形变为梭形和圆形。与无血清对照组相比,上述4个质量浓度的bFGF均显著促进RGC的增殖和胶原合成(P〈0.05),其中1.0和10.0μg/L bFGF促RGC增殖的作用与10%胎牛血清(FBS)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促胶原合成作用较弱,相当于10%FBS对照组的印%左右(P〈0.05)。结论:bFGF可用于无血清扩增软骨细胞,1.0~10.0μg/L是适宜的质量浓度范围,但其促胶原合成作用较弱,还需添加其他因子以弥补促胶原合成作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56例精白类免疫前后配对血清,用BA-ELISA、常规ELISA和PHA等三种方法作平行比较试验,其结果:PHA法GMT免疫前1.83;免疫后62.43,抗体滴度升高34.1倍;常规ELISA法GMT免疫前4.86;免疫后340.8,抗体滴度升高70.05停;BA-ELISA法GMT免疫前9.05;免疫后1037.05,抗体滴度升高114.6倍。以免疫后PHA法GMT62.43作为敏感度1,则常规ELISA法比PHA法敏感5.46倍;BA-ELISA法比PHA法敏感16.61倍。而BA-ELISA法用于血表中白喉抗毒素检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花生经过烘烤后致敏性增强,水解是降低过敏原致敏性最有效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在于筛选有效降低烘烤花生致敏性的蛋白酶.结果表明:Alcalase蛋白酶脱敏效果最好,胃蛋白酶作用效果最不明显.水解效率高的Alcalase、Flavorzyme、Protamex和Protease M蛋白酶两两组合水解花生蛋白,较之单酶水解情况,水解度提高显著,但是花生致敏性降低并不明显,因此研究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是降低烘烤花生致敏性的最佳用酶.  相似文献   

13.
采用ELISA夹心法检测人重组IL-2在酵母菌中表达产物的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特异性强、简易、快速和重复性好等特点,尤其对利用工程菌制备及纯化rlL-2过程中能较快地监测出是否有该产物表达.  相似文献   

14.
15.
猴B病毒BVgD-多肽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猴B病毒抗体BVgD-多肽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Western-blot分析猴B病毒糖蛋白D(BVgD)上的多肽抗原决定簇(BVgD-多肽)的抗原性,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ELISA法的最佳实验条件。用灭活BV全病毒、HSV-1和BVgD-多肽三种抗原系统对猴血清样品进行平行检测,比较分析了三种系统的抗原性特点。并且将检测结果与美国BV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建立了猴B病毒抗体的BVgD-多肽ELISA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与BV全病毒和以HSV-1病毒为抗原的试剂盒相比,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好,避免了制备BV抗原对实验室要求高和HSV-1抗原引起的非特异性问题。检测结果与美国实验室BV抗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85%。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 (钩体 )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病。人类感染钩端螺旋体后表现出多种器官和系统病变 ,愈后不良 ;也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 ,引起流产。动物中 ,犬钩端螺旋体的感染率较高 ,感染后 ,临床表现多样 ,大多呈隐性感染 ,不发病 ,但钩体在肾脏中长期存在 ,持续随尿液向外排菌。由于钩端螺旋体对人的强致病性 ,以及由动物传播给人引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快速准确地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 ,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目前钩端螺旋体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钩端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科 ,钩端螺旋体属问号状钩端螺旋体种的成员。目前发现血清型…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更快速、简便的检测人血清抗CyPA自身抗体的方法.用重组人CyPA和胶体金标记的蛋白A建立了检测抗CyPA自身抗体的滴金免疫测定法.将rhCyPA点样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抗体在血清渗滤过程中与膜上抗原反应而固定,通过胶体金标记的蛋白A直接显色,阳性结果在膜中央出现一红色斑点.整个测定过程在5min内完成.与ELISA法对比检测了45份SLE病人血清,两法均阳性20份,均阴性23份,总符合率为95.6%.本法简便易行,耗时短,试剂安全、灵敏、特异,便于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应用酶标单抗(HRP-MCAbⅡG_6)ELISA竞争法对7只感染伊氏锥虫的家兔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等优点.与间接ELISA检测结果相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两种方法检测相符合,因此本法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胶原酶灌注法、固定液灌注法及针头法用于肝细胞的分离效果良好。本文根据大鼠的不同年龄和实验需要,分别采用以上三种方法,对出生后4天到两年以上的12个年龄组的大鼠进行了双核肝细胞数统计,并与切片法做了对照。双核肝细胞随大鼠的年龄变化很大。出生后不久,只有一个很低的值,20天后开始迅速增加,40天左右达到最大值(45%),成年期降至25%,其后,直到老年基本趋于稳定状态。切片法获得的双核百分率只有灌注法的1/3到1/2,说明用切片法统计双核数是不准确的。双核百分率与生态学上的其他指标结合起来可以推测大鼠的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