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方军 《科学通报》2007,52(6):645-645
根据2007年3月9日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公布的“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我国将自主研制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以期实现我国空间天文卫星零的突破,在黑洞物理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前沿     
正我国"慧眼"获黑洞等大量数据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目前已在轨运行45个月,获得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大量观测数据。"慧眼"卫星于2017年发射升空,它搭载高能、中能、低能三台X射线望远镜主要在轨探测器,既可以实现宽波段、大视场的X射线巡天,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同时也是大视场和大面积的伽马射线暴全天监视器。  相似文献   

3.
动态点击     
<正>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全球多国科学家10月16日同步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并同时发现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我国第一颗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和位于南极的巡天望远镜,都对此做出巨大贡献。本次引力波事件GW 170817是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由两颗中子星并合产生的新型引力波事件(区别于以往发现的双黑洞并合),发生在距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的编号为NGC 4993的星系中。引力波是黑洞等极端天体物理过程中引力场急剧变化。人们形象地称它产生时空扰动并向外传播的现象为"时空涟漪",这种时  相似文献   

4.
欧洲太空总署去年12月发射了世界上最强大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用来探测宇宙深处的星体,以期找出发射X射线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最新资料由于X射线不能穿过地球的大气层,因此科学家要把X射线望远镜发射到太空.才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从远处星体发出的X射线一目前.世界卜最强大的X射线里远镜是美同太空总署的ChandraX射线望远镜;不过,欧洲太空总署计划发射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将会比ChandraX射线望远镜强大很多信这个被称为“X射线多镜任务(简称XMM)”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拥有了组镜子,由于每张镜子的厚度均小于1毫米,科学家叶以将…  相似文献   

5.
张立勇  胡钧  何建军 《科学通报》2020,65(7):577-593
X射线暴(X-ray burst)是指天体的X射线亮度突然增强10~50倍的天文现象.它是发生在由一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和一颗伴随的"捐赠者"伴星(通常为红巨星)所构成的密近双星系统里的剧烈核过程.作为宇宙中发生最频繁的热核爆炸事件, X射线暴已广泛为国际上众多基于卫星的X射线观测站所观测和研究,其中包括2017年中国发射的"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核物理学家需要提供精确的核物理输入量,例如原子核质量、衰变寿命、核反应率等,结合天体物理模型,进而深入理解X射线暴中天文观测到的光变曲线、双星系统相应的天体物理环境参数,以及爆炸灰烬中的核素丰度分布等重要科学问题.本文针对天体Ⅰ型X射线暴中关键核反应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详细介绍了X射线暴中的一些主要核合成过程,以及所需的关键核物理输入量,总结了相关研究方向的具体目标,为研究者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建学 《科学之友》2004,(10):24-26
发现黑洞。美国宇航局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在1999年探测到一颗超新星周围物质喷出的大量X射线,科学家据此认为,这颗超新星中央存在黑洞。该望远镜拍摄的另一张照片,显示了一个遥远类星体喷射出的X射线流达20万光年之远,其喷射出的能量可能相当于10万亿个太阳释放能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罗西 《科学之友》2005,(9):40-40
根据欧洲航天局XMM—Newton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显示。坦普尔1号彗星是个微弱的X射线源。这些数据是通过该太空望远镜上的EPICX射线照相仪在7月4日对彗星的深度撞击过程进行观测时所获取的。  相似文献   

8.
Co/C软X射线多层膜中的互扩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测多层膜的结构变化,使我们能够在非平衡条件下,研究材料间相互作用,测量原子扩散速率以及形成化合物的激活能。Gook和Hilliard,提出用X射线衍射可测量低至10~(-27)m~2·s~(-1)的互扩散系数。以前的测量工作主要集中在晶态和非晶态金属多层膜,而关于非晶态的金属/非金属多层膜中的互扩散行为的研究则报道较少。作为一种有效的X射线反射镜,Co/C多层膜已成功地应用于X射线望远镜。本文研究了在低温退火条件下,溅射沉积Co/C多层膜中的互扩散现象,并讨论有效扩散系数对调制波长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超级泡泡     
在这幅最近发布、由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等合拍的集成照片上,嵌在银河系中一个卫星星系内的巨大尘埃气云里的星团“NGC1929”,以X射线波长炙热地闪耀着蓝光。  相似文献   

10.
超级泡泡     
《大自然探索》2012,(11):4-4
在这幅最近发布、由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等合拍的集成照片上,嵌在银河系中一个卫星星系内的巨大尘埃气云里的星团“NGC1929”,以X射线波长炙热地闪耀着蓝光。  相似文献   

11.
两块晶体的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黎刚  王楠  吴自玉 《科学通报》2004,49(19):1930-1936
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DEI)方法利用一块或一对放在样品和探测器之间的完美晶体(分析晶体), 把X射线(经过多块晶体单色化, 具有较高单色性和准直性)穿过样品时产生的透射光、折射光和散射光彼此分开来成像, 是一种和X射线相位变化梯度有关的成像方法, 能够大大提高弱吸收体硬X射线成像的衬度和空间分辨率. DEI成像的光路通常较为复杂, 入射光要经过多块晶体的衍射, 调节不便, 不利于实用化. 为了探索简化DEI方法的可行性,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仅用两块Si(111)单晶体(一块作同步辐射白光的单色器, 另一块作为Bragg模式的分析晶体)作了一系列DEI成像实验, 在摇摆曲线的十多个位置获得了衬度和分辨率均比吸收像明显提高的硬X射线衍射增强像, 并解释了分析晶体位于摇摆曲线不同位置时所得图像在明暗对比和成像衬度等方面的差别. 这是目前使用晶体最少的Bragg模式的DEI成像.  相似文献   

12.
《科学24小时》2009,(6):51-51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日前拍摄到一张奇异而罕见的照片。看似宇宙之手伸向红色光芒。  相似文献   

13.
《知识就是力量》2012,(8):F0004-F0004
2012年3月,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的一张太空“绒球”新照片.这个“绒球”是第谷超新星的遗迹。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3,(12):10-11
车轮星系的剧烈恒星潮 这是一幅由星系检测器和多个太空望远镜观察到的车轮星系的伪彩色合成图像。它们包括:星系演化探测器的远紫外检测器(蓝色)、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宽视场行星照相机(绿色)、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摄像机(红色)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高级CCD成像光谱仪(紫色)。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9,(6):6-6
近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由“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新近拍摄的一张不同寻常的深空X光照片,其上显示的手状星云让人十分惊讶。实际上。照片显示的是从脉冲星B1509发出的强力粒子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硬X射线位相衬度成像技术的发展状况,详细论述了X射线干涉相衬、衍射增强相衬,类同轴相衬等几种典型的成像原理.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正>同步辐射装置是世界上运行数量最多的大科学装置,相比于常规的X射线,同步辐射具有高亮度、高准直、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等优点.同步辐射硬X射线(SRX)同轴相位衬度成像的密度灵敏度高,穿透能力强,能够实现多尺度空间分辨,在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该方法成像的衬度和空间分辨率与光源的尺寸和对称度、入射光的发散度和空间相干性等因素有关.目前世界上主要的SRX相衬成像束线的光源对称度都很低,制约了成像衬度和空间分辨率的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60年代,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出现真好像是为当时的天文学指出了未来的方向——一门脱离地球本体束缚的观测科学。然而现在,哈勃空间望远镜看起来竟像是近代的“古董”,虽然它曾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天体图片,但其成本的高昂、信息的迟滞及技术的缺陷造成的混乱已为欲利用空间来研究太空的天文学家们敲起了警钟。 哈勃空间望远镜实际只是在“大观测站”四重唱中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其余几项进展得也并不尽如人意:开普顿γ射线观测站已  相似文献   

19.
Her X-1是著名的双星X射线源。它的一个子星是自转周期为1.24秒的中子星,另一个是光学子星HZ Her。近来,几个独立的观测都发现在Her X-1的X射线波段有强的硬X射线谱线。不仅在~58keV出现第一条谱线,  相似文献   

20.
多波段天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07,29(4):193-199
1608年望远镜问世,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和天象,并很快做出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开创了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新纪元。随着技术进步和认识上的提高,从1940年代起的几十年中,相继诞生并发展了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和 射线天文学,从而实现了对天体辐射观测的全波段覆盖,诞生了多波段天文学,人类对宇宙和宇宙中各类天体、天象的物理本质的认知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