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发展和成因——基于位涡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MICAPS全国各站点资料,应用等熵位涡原理,对2009年1月下旬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过程冷空气源地在中高纬新地岛附近.寒潮爆发后,其向南越过长江流域,低层风速加大常以冷涌的形式出现.整个寒潮爆发阶段,高空高位涡向南向东从高层到底层不断侵入到中国,并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了对流层顶折叠的现象.此过程中伴随着正涡度增强,对应的低涡系统也越强,当到达我国北方地区时,东亚大槽加深,槽后冷空气随着高空引导气流迅速南下影响我国.  相似文献   

2.
气候特征保护区的气候,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冬春季这里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南下必经之路,频繁入侵的寒潮受大兴安岭山脉的阻拦,冷空气便积聚于保护区境内.因此,保护区是锡林郭勒草原最寒冷的地区,年均温-1℃~2℃,极端最低温度-44℃.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资料对2018年影响成都地区的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基础上,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的;两次过程中高纬环流形势均表现为"两槽一脊"型.过程I有横槽转竖现象,地面冷高压先分裂后整体南下,冷空气南下速度快,持续时间短,气温骤降,局地降雨强度大,普遍出现6~8级瞬时大风.过程Ⅱ是由南支槽和850hPa东北回流共同造成,地面冷高压分裂南下,冷空气南下速度慢,持续时间长,但日降温幅度较小,平均风力较大,降水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 2021年5月1日石河子地区一次全地区性大风过程,结果表明:西西贝利亚低槽是这次大风天气的影响系统,500hpa的高空环流场上西西伯利亚低槽在脊前较强西北风带引导下迅速南下,造成了这次大风天气过程.不断增强的锋区,为冷空气爆发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条件,前期持续升温,热力不稳定增强,上游冷空气入侵...  相似文献   

5.
该文运用天气学原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9月22~24日发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属于两脊一槽型,寒潮爆发前21-22日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极涡位置偏南,极地冷空气沿着脊前偏北气流不断向新疆冷槽补充,使冷空气在寒潮关键区堆积,为寒潮爆发提供充足的冷源。寒潮天气发生前,巴彦淖尔市处于高空暖脊中,暖平流强,基础温度高。过程发生后,24日凌晨,冷气进入巴彦淖尔市后,云系移出,天空打开,在平流降温+辐射降温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强降温,达到了寒潮标准。  相似文献   

6.
寒潮与寒流     
随着冬季的到来,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频侵入我国的北方地区,造成一次次大风降温天气。每当冷空气袭来时,人们常常说寒流来了,其实冷空气是寒潮而不是寒流。  相似文献   

7.
长知识     
全球温差最大的地区——上扬斯克每年深秋到来年春末,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寒冷的气流常常像潮水般地滚滚而来,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出现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剧烈降温和霜冻天气。这种冷空气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寒流”。当一天内气温猛降10℃以上,而最低气温在5℃以下,并伴有6级以上偏北风时,我国气象上称为“寒潮”。寒潮的故乡是北极附近和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区太阳斜射,昼短夜长,十分寒冷。冷空气比较重,喜欢下沉,堆积在低层大气。上述地方的空气又冷又重,就像被关在冰窑里,不断堆积形成一个厚度很大、范围很广的冷气团。这块沉重的气压…  相似文献   

8.
中條山的前寒武系及其大地構造發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西西南部影响黄河急转弯的地方,有一带不很高的山脈,叫作中条山。这是一带狭长的、走向东北的、约成弧形的山脈,它的弧顶指向东南。这是一带西北翹起,东南沉陷的块断山脈。因而在地形上是不对称的。它的西北山坡就显得陡些,东南山坡平些,流向西北的河谷就短些,流向东南的河谷就长些。弧顶在胡家峪附近。弧顶西南的山嶺走向南西西,东北的山嶺走向北北东。中条山脈,从西北到东南,一般不厚,约十几公里到二十公里,从西南到东北,顺黄河延伸颇远,可达二百公里,由于流向东南的河流剥蚀形成的向东南绵延的支脈很多,延伸远的可达数十公里。如果把这一部分也算上作为中条山的宽厚,它就不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实时探测资料和模式预报产品、运用欧洲细网格产品对大风天气进行解释检验,分析了2020年6月20日14时至21时石河子垦区区域性大风沙尘天气成因,结果表明:大风沙尘过程是里海快速长脊,西西波利亚低槽快速东移南下,冷空气沿西北路径南下爆发形成,大风发生时地面气压增加8hpa,850hpa温度场和风场存在强烈的斜压,...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一个地处特殊地理位置的崎岖山区,冷空气入侵时东部地区受影响的次数、强度和持续时间较西部为甚,形成一个纬向(东西)的气温梯度,它与太阳辐射引起的径向(南北)气温梯度在数值和季节变化上都很相近。两种梯度合成的结果,在同一高度上形成一个西南——东北向的气温梯度,其值隆冬最大,春秋次之,盛夏为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5年3月9日至11日忻州市大范围的强降温和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横槽转竖并东移后,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是产生强降温天气的必要条件;高空横槽、地面冷锋和蒙古冷高压是寒潮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余市2001—2011年共10年寒潮季(11月至次年3月)的冷空气天气过程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资料,统计分析了新余市寒潮若干天气气候特征和寒潮过程的天气现象及其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1年期间新余市寒潮强冷空气逐年的活动频次增加,寒潮均出现在11月—3月,2月和3月为新余市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时段;(2)造成新余市的寒潮天气过程的冷空气有西、中、东三路,主要为中路;(3)对新余市寒潮天气过程特征物理量统计得到了一些表征寒潮天气特征量的阈值。  相似文献   

13.
正气象灾害——寒潮寒潮是指冬季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寒潮主要危害寒潮大风:寒潮大风是由寒潮引起的大风天气。风力通常为5~6级,当冷空气强盛或地面低压强烈发展时,风力可达7~8级,瞬时风力会更大。寒潮冻害: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16年1月20-23日和1月31日-2月1日,江西2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红外云图、天气雷达产品,对暴雪天气系统的环流背景,以及暴雪不同阶段风场垂直结构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月20-23日暴雪过程,是北极极涡、东北冷涡稳定维持,低纬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乌拉尔山阻高的崩溃,横槽旋转,冷空气分裂向南爆发;1月31日-2月1日暴雪过程,是横槽转竖冷空气西北路扩散南下,蒙古高压冷空气主体偏强,1 030 h Pa等压线和雨雪分界线有较好的相关性;温度层结应考察整个温度层结的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0℃以上的融化层;逆温层厚度增厚,这表明暖湿空气增强;降水期间以层状云回波为主,暖平流的维持及低层风场辐合的存在。850 h Pa东北风是形成降雪较为有利的形势,风廓线雷达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把握湖南省冷空气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利用1961~2017年湖南省88个地面观测站日最低气温的均一化资料,通过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湖南省冷空气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冷空气活动与地形因素有很大的相关性,弱冷空气在武陵山、雪峰山一带偏多,洞庭湖平原地区偏少,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在南岭以及雪峰山、幕阜山、连云山一带偏多,寒潮在南岭、幕阜山、连云山一带偏多。弱冷空气趋势增多,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277 次?(10 a)-1,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寒潮趋势减少,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7 次?(10 a)-1、-0.166 次?(10 a)-1、-0.11 次?(10 a)-1。极端冷事件趋势减少,年际变化倾向率为-3.36 d?(10 a)-1。弱冷空气在湘中、湘东等大部分地区趋势增多,较强冷空气在湘西、湘西南地区趋势减少,强冷空气在湘北、湘东北大部分地区趋势减少,寒潮在湘东北、湘西南、湘东南等大部分地区趋势减少。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林业、水利、生态以及气象预报预测预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图、ECWMF数值预报分析物理量产品资料、FY2F红外云图及降水数值预报模式的综合应用,分析2018年12月2日新疆石河子地区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欧亚范围为两脊一槽型,欧洲、新疆至贝加尔湖地区分别为高压脊区,里海、咸海至西西伯利亚为低涡,石河子地区处于该低涡底部前偏西气流上,由于西西伯利亚低槽主体南下明显,受其影响造成强降雪降温天气,冷空气是西北路径,高空锋区强,降温剧烈,冷中心达-40℃,位于中纬度40~60N°,75~95E°,低槽走向为西南东北向,北风带形成,西伯利亚低槽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的天气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7.
2015年3月30日~4月2日欧亚范围环流呈阻塞形势,乌拉尔山为阻塞高压,咸海到巴尔喀什湖切出一低涡,新疆下游蒙古地区为浅脊,由于乌拉尔脊东北伸展,巴湖低涡沿新疆国境线西侧东北上,由于下游脊的阻挡,3月30日至4月2日维持在巴湖打转,造成新疆自西向东强冷空气入侵,新疆石河子垦区24小时平均气温下降了9.3~11.2℃。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自动站资料、T639、EC数值预报资料细网格分析,低涡寒潮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场、云图演变、能量场、动力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乌拉尔阻塞形势下,巴湖低涡东北上的过程不断分裂短波,由于强冷平流南下、下游阻挡作用,导致寒潮天气爆发;强降雪天气与强上升运动区,温度梯度的密集带、中亚偏西南气流、风速大于20m/s的大值区经过新疆石河子垦区,水汽能量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T639温度平流0场资料对2014年12月1日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的特点是前期温度较高,冷空气较强,强降温的同时伴随大风;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建立和崩溃以及横槽的转竖和地面冷高压加强是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温度平流场上的强冷平流是造成此次寒潮的主要原因;高空强大的西风急流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向寒潮影响区输送和高空的动量下传;横槽前存在强烈的上升气流,横槽后存在强烈的下沉运动,有利于横槽东移转竖。  相似文献   

19.
选择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2016年"霸王级"寒潮,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台站资料,采用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平流层极涡指数与二维阻塞高压指数,分析了两次极端低温过程期间西伯利亚高压、阻塞高压与平流层极涡的组合性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与1970-2005年的气候平均态相比, 2008年西伯利亚高压偏强8.7 hPa,阻塞高压频率偏高50%,极涡偏强190 gpm;2016年西伯利亚高压偏强16.8 hPa,阻塞高压频率偏高约60%,极涡偏强约296 gpm,说明2016年寒潮过程中3种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异常比2008年更显著.分析两次极端低温过程中3种大尺度系统的组合性异常特征,发现与1970-2005年气候平均态相比, 2016年寒潮过程期间极涡偏强,北极高空有较强冷空气,北极地表爆发性增温与中高纬阻塞高压的发展,使大量极寒冷的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积聚,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向中国爆发,使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2008年平流层极涡能量下传,使得阻塞高压长期维持,西伯利亚高压主体也长时间维持,小股冷空气不断东移南下,使中国南部地区维持长时间低温,并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长时间的雨雪冰冻天气.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天气图、单站地面资料、NCEP再分析物理量场资料,对2014年10月9日-11日发生在金昌市的一次大范围大风、降温、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地面气象要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降雪降温是蒙古强冷空气大举东移南下与中低层强盛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底层水汽在本地辐合和较大的湿度为降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为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高的不稳定能量是对流增强、降雨强度增大的必要条件;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冷空气入侵和过程发生时能量积累和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