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农村村庄高血压病发病、治疗、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估高血压病的患病、知晓及控制情况,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高血压病的并发症。方法应用问卷调查和上门家访的方法,分析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结果遵义县团溪镇农庄村草田组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2%。知晓率47.6%,治疗率22.9%,控制率40%。结论在广大农村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监测和控制。是农村社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良好的用药指导对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率及控制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方法 对本科2003年2月~2003年10月份住院的8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根据医嘱按时发药,实验组除根据医嘱给予服药外,还予以合理的药物及非药物方面的指导.定期门诊随访上述病例2年,观察比较其控制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病情控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高血压病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用药指导,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控制及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进行检查分析,并与209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各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各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之间进行比较亦显示出显著性差异;颈动脉IMT随高血压分级增加而逐渐增厚。结论血压增高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变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如不及时控制及治疗将会引起心、脑、肾、血管等多个靶器官的损害,降低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威胁生命。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显著提高了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把高血压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血压.方法介绍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结果使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掌握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防治要点,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把高血压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血压.方法介绍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结果使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掌握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防治要点,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良好的用药指导对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率及控制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本科2003年2月~2003年10月份住院的8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根据医嘱按时发药,实验组除根据医嘱给予服药外,还予以合理的药物及非药物方面的指导。定期门诊随访上述病例2年,观察比较其控制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病情控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用药指导,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控制及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周媛媛 《甘肃科技》2016,(22):136-137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94例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及在饮食、情志、活动方面的行为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前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健康教育后294例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明显提高,心理状态有所改善,不良行为明显改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形成健康意识、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何冬花 《甘肃科技》2014,30(15):142-144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力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如何做好在青壮年群体中关于高血压病的发病与预防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病相关问题的及早认识,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高血压病可导致全身器官血管的病理性改变,深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现就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对脑组织的损伤等病理生理机制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海拔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在对62例高海拔地区高血压患者病情、病程、血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以及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进行初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入院、出院记录对比,判断干预效果.结果 93%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服药等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90%高血压患者出院时血压达标.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海拔地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血压值降低明显,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较强,值得在广大高原医疗卫生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了,而80%~90%的高血压患者是由原发性高血压所引起,并以血压增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头痛、头胀、项扳、眩晕、情绪急躁、失眠等症。一旦发现高血压,应该立即予以合理治疗以阻断高血压发展,减少心、脑、贤、血管并发症,预防中风猝死。在临床上,首先考虑的是药物治疗,其效果不容忽视,坚持长期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严重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通过文献资料发现,用合理的体疗(又称运动锻炼)及按摩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手段,不仅能降低药物治疗副作用,昂贵的医疗费用,且还有很好的康复疗效,同时能够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本文重点介绍了有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体疗和按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也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强烈的焦虑、紧张、愤怒常是高血压的发病诱因,单纯降压治疗因不能缓解患者心理应激和纠正其心理行为障碍而影响降压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黛力新和心理干预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把高血压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血压。方法介绍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结果使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掌握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防治要点,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及阿替洛尔对其影响.方法 102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划分为左室肥厚组68例,无左室肥厚组34例,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QTd,QTlcd测定.随机选出50例行常规降压治疗,另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洛尔,血压降至理想水平4周后复测QTd,QTlcd.结果 1)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d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及健康者;2)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程度与QT离散度呈正相关;3)阿替洛尔治疗后QT离散度明显缩小;4)阿替洛尔治疗4周后心肌肥厚无明显逆转.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增加有关;阿替洛尔可明显缩短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而减少心脏病事件发生率,长期应用可能因逆转左室肥厚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社区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瑛珏  刘传荣 《科技信息》2008,(18):327-328
结合临床实践,以相关循证医学为基础,对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提出以预防为主的非药物防治和高血压健康处方的概念,较为全面地分析与讨论了最新药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蒙医对高血压病具有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论述了蒙医药对高血压病发病机制、辩证分型、实施治疗的特点及实验研究方面,为高血压病的蒙医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祁军艳 《科技信息》2009,(21):388-388
目的: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降低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交谈、问答、复述、宣传卡、小册子和授课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出院指导,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残率,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结论:对患者实施出院指导及心理护理,是整体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预防高血压的营养食谱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疗法在预防高血压方面有显著的作用.文章以一位52岁女性高血压患者为例,从患者体格、饮食和营养状况入手,设计适合其病情的膳食营养食谱.结果表明:有针对性的营养食谱能达到较好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