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要实现善治就应该:追求善治的责任性价值取向,构建认同型责任政府;追求善治的透明性价值取向,构建透明型公正政府;追求善治的法治价值取向,构建现代化法治政府;追求善治的公共福利最大化的价值取向,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追求善治的重视公民参与的价值取向,构建合作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等数学的素质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完成“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的同时,要重视揭示知识后面的精神世界,并认为有7个方面的内容。提出教师要由低到高引导提升大学生的追求,即由追求知识到追求能力,最终追求隐藏在定义定理后面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赵玉品 《科技信息》2010,(33):194-194
在追求存在这一个人生意义的王国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形式上符合人生意义的目标体系和过程体系。在内容上符合持久的,不断提高的幸福、愉悦、自由、坦然的标准和对好的存在、更好的存在、最好的存在的追求的实质。如果做更加广泛深入的追问。我们会发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与存在的更多本性相吻合,追求真善美是求得人生意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有效教学”历来是教育界人士的不懈追求,教育实践者们也一直在追求更好的教学方式,并试图在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和合法性的完美结合,其价值取向包括:自由——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的核心;平等——现代法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秩序——现代法治追求的基础价值目标;人文精神——现代法治最终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被钟嵘尊奉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在其田园诗文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陶渊明田园诗文中对自然美的追求表现为外在自然、内在自然与内外相合三个层面。外在自然美的追求即其挂冠归隐,寄情田园之乐;内在自然美的追求则是返归真我追求任真之趣、既而物我相忘,达到天人合一的真淳境界。  相似文献   

7.
民间法作为社会规范即法的一种存在形式,跟国家法一样,具有自身的价值追求,而法对价值的追求,概况起来又可以分为对形式价值的追求和对实质价值的追求。本论述试图从法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方面分析民间法存在的法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数学美的追求是数学不断发展的思想源泉,同时数学美思想也大大促进了其它科学的发展。通过数学家对美的追求及数学美的创造,阐述了数学美的追求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个性与编辑审美追求的特色是一种因果关系。编辑的个性,直接影响或决定编辑审美特色的形成。编辑的个性不同,其审美追求的特色也不尽相同,编辑个性的多样化形成书刊审美追求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万素花 《科技信息》2008,(17):183-183
阮籍的一生是悲哀的,始终在各种思想矛盾中突围,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他在政治上追求儒家思想,在理想上追求老庄之学,在人格上追求玄学精神,但在现实社会中却都无法实现。本文主要从阮籍所追求的儒家思想及其幻灭和隐选——人格独立与生命存在等两方面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的痴与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是古今第一大情人,也是天地间第一大痴人。他的痴是一种对美对生命的追求和眷恋,更多地表现在对大观园内女儿们的关怀上——即他看重的是人。在现实的生活中他经过了情惑、情悟的体验,最终是上了”情绝”——“悬崖撒手”、“归彼大荒”之路。贾宝玉从痴到悟,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那个时代的黑暗与腐朽。贾宝玉的悲剧结局是时代的必然,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从提问的思路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惟有持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二元世界观的西方人才能提出,同时又注定了这个问题不可能被这类西方人解决.这种思维方式预设了一个精神性的实体,然后从此出发寻求解决的方案,这显然是个头脚倒置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虽有许多缺陷,但也有许多优势,是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孔颜之乐”与“曾点之乐”所呈显的儒家“乐”的境界,历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两者有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儒家理想境界追求心灵的安顿过程中,它们代表的是先秦儒家“乐”的境界的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 ,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 ,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将成为人类的新追求。知识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昂贵,因此人们注重知识、学习知识、创造知识。而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传播知识的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学籍管理。是实施“学年制”管理方式,还是采取“学分制”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笔者在这里将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康熙帝一贯奉行和平的外交原则,诚恳解决中俄边境争端。在谈判持续十余年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转而组编"新满洲",永戍黑龙江,建立巩固的东北边防。两次雅克萨之战,取得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国际公法形式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后期浪漫派”、“现代派”作家徐訏的创作,其成名作《鬼恋》脱胎于中国古代鬼故事中的“人鬼恋”故事模式,并暗含了民间“道魔斗法”的情节结构模式,他的艺术探索与追求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钱理群的鲁迅研究独具特色之处就在于,采取了“单位观念、意象”研究方法,对鲁迅文学世界中最具鲁迅个性色彩的单位观念、单位意象进行文本细读,把握鲁迅深邃复杂的精神与心灵世界。同时,在对鲁迅文化精神探寻中观照现实,对现实进行严峻而理性的反省,在对历史与现实的上下求索中,达到与鲁迅的精神与生命的感通与交融,凸现其“不合适宜”的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与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周作人与成仿吾似乎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追求。在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表达上,周作人由人生关注转向艺术园地,成仿吾则由艺术之“美”走向人生之“善”之“真”;在文艺的表现自我上,周作人由社会大我而一己小我,成仿吾则由小我而转向大我:两人相背而走,殊途亦不同归。而且在追求道路上,两人好像作了一个方向上的置换,似乎是对自己前期选择的一种背弃。然而,深入表象下的本质,我们发现的是他们对艺术追求的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