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虚构几乎是所有艺术家都要用到的创作手法,但其作用在写实绘画中往往被我们低估,本文希望通过虚构这仪艺术手法在写实绘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其在写实创作中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西汉到南朝刘宋年间山水赋存在一个从虚构走向写实的发展特征,晋宋之际的赋作中,这个特征尤为明显,谢灵运的《山居赋》是其中的代表。谢灵运一方面运用汉大赋的传统手法,对始宁别墅的种种景观进行铺写;另一方面又多用雕绘修饰的手法描写景物,使其中山水景物的描写更加真实可信。此外,他的一些山水诗可与此赋对赏。从虚构向写实的转变与文人辞赋观的改变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山水赋的自身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虚构性是其成为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考察古代的叙事作品是否是小说或者是否具有小说性,一个重要的标准便是该叙事作品是虚构的还是写实的。但是,同样是虚构,都会因为虚构时心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虚构点。当人类还不能完全从童年时期的心态中走出来时,对外界的强烈好奇和莫明恐惧会在叙事作品中以虚构神奇的状态体现出来。因此,早期的虚构或者记述神仙鬼怪,或者讲述帝王将相的超凡之举,即使少部分写凡人生活,也充满了神异之处。这些虚构无疑反映着人类早年对于自我、外界等客体的心态特征:一是感觉到外界是神奇…  相似文献   

4.
唐代武侠是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武侠,唐代武侠小说的模式预示了后代武侠小说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以写实为特点的侠客传记向以虚构幻想为特点的武侠小说的转变;唐代佛道文化的繁荣鼎盛,是这种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钱锺书一向重视中西文学和文论的互相阐发,所论常有援引英国文学和文论。《谈艺录》中他根据中西文学史和批评史上的实际,把创作分为两大宗:一为模写自然;二为润饰自然。这两大宗派貌似迥然,实则内在相通。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也是一个关乎文学起源的问题,涉及写实与想象、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厘清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的关系,对于我们辨析文学中的真实与虚构价值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的新作《考工记》重回20世纪40年代,写出了上海一宅及宅中人载沉载浮开阖的60余载。她在历史追寻的同时关注个人日常经验,化回避为恢复,化疏离为和解;她在器物书写的过程中自觉地忖量人生与文化的关系,寄寓了真切的体悟与忧思。王安忆躬身力行的"纪实与虚构,创造世界方法之一种"创作美学,她忠实地写实,又牢牢把握虚构的权力,营造了其考工之下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7.
海南打破传统小说创作的规范,在叙述语言层面进行了一次文字的历险,主要表现为:叙述的非线型,多重文本互涉;写实与超验虚构;诗性想像。这一文本实验的最大收获是凸现了语言,包括某种语言意象、语言诗性特质等。  相似文献   

8.
高考不写诗歌在于中语大纲的规定,中语大纲的规定来于当代文章分类理论的误导。文章应首先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类;韵文和散文既可写实,也可写虚;诗歌属于韵文,就其质料是否虚构来看,有的属于文章,有的属于文学,有的具有文章、文学的二重性;诗歌写作应当纳入中学写作训练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对立统一的艺术规律,是艺术辩证法的核心。作者曾运用这一基本观点和方法写成了《论艺术辩证法》一文。但当时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写实与理想、再现与表现、有限与无限等等类型,都未论及,留下遗憾。今写"再论"即是对前作的补充和修订。  相似文献   

10.
作文需要虚构,因为虚构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虚构可以在"艺术真实"中表达"真实的思想";虚构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思维离不开想象思维,而想象力要靠虚构来激发。虚构不等于撒谎,虚构也不等于虚情假意,虚构可以让想象之花在心田绽放。  相似文献   

11.
伊瑟尔将文学虚构视为一种"越界行为",而且把文学虚构置于人类学的理论视野中,深入揭示出文学虚构对于人的现实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他尚未辨析虚构的两种不同含义,就将虚构与想象加以强行分割,以此来构建现实、虚构和想象"三元合一"的虚构理论,这就难免造成对文学虚构的误释。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13.
李绍俭 《长春大学学报》2010,(11):115-116,119
线是美术最基础的造型手段,是写实素描最基本、最本质的语言符号,是艺术家表露内心情绪的艺术概括形式。线在写实素描中不仅可以准确地塑造形体,还能对所要表现的基本特征做出有力的判断;线在写实素描中对物体进行内、外空间塑造的同时,还能刻画出物体的边缘线;线在写实素描中不仅可以提高写实素描的精彩程度,还可以加强写实素描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4.
《阿Q正传》是鲁迅的重要作品。多年来对阿Q形象的分析已经很多了。但以往的研究大多从形象的启蒙及象征意义方面去思考,因而,忽略了形象性格结构中的错位关系,以及反讽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事实上作正是通过反讽的艺术表现,揭示出阿Q精神世界与现实处境的极端错位,从而取得其象征意义的。本在对《阿Q正传》重新解读的基础上指出,阿Q典型性格的实现,就是其精神与现实、不正常与正常、虚构与写实之间的对立错位。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概述写实油画的起源及发展入手,并对不同时期写实油画作品加以分析,深刻展现了写实油画的表现手法及特征。写实油画起源于西方国家,但是在中国也有着蓬勃的发展及自身的创新应用,该文以大量的理论知识及实际作品分析为基础,在此之上对写实油画与实际生活之间密切的关联进行分析与论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明清小说序跋中的虚构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虚构论提出的背景和虚构理论本身的发展轨迹;二、虚构论的内涵;三、虚构论的价值,探讨明清小说的虚构理论对提高小说序跋在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野 《科技信息》2012,(20):204-204
上个世纪末,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传播到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了中国当代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新写实小说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现实文学的创作风格,通过写实的风格,真实的反映了当代人们生活的种种境遇。对现实的批判是新写实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揭露了当代社会平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揭露了平民百姓对特权的仇视与羡慕,在政治生活中,当代的"官本位"思想对知识分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侵蚀。本文从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点、悲剧意识、价值批判等方面浅析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18.
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现象——新写实小说进行了描述和评论,试图把握新写实发展的脉络,认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探究它出现的原因和性质、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钟山》杂志"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认为"大联展"对新写实小说命名、新写实小说内涵的理论界定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过分析《钟山》杂志"大联展"期间推介的新写实作品,认为其作品与理论倡导之间存在较大距离。  相似文献   

20.
杨惠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03-105
1989年《钟山》第三期倡导新写实小说,以它的卷首语中对新写实小说的定义来观照池莉的一系列小说,无论在发表时间、创作方法上,池莉都堪称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