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闺情诗与山水诗的角度,探讨王维追求高洁的审美理想在其诗中的体现。文章提出,王维的诗,注重塑造高雅清丽之境,他的闺情诗芬芳雅正;山水田因诗多采用淡雅的雨雪意象寄寓孤高雅洁之情怀,以审美化倾向代替了以往诗歌雨雪意象的忧郁色彩,对后世文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作者认为这一独特视角主要来自王维作为画家的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2.
夏荥 《科技信息》2011,(18):I0132-I0132
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因其绘画造诣,被誉为“南宗画派之祖”;因其以禅入诗被誉为“诗佛”;因其音乐造诣,初为官时为太乐丞。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MarshaL.Wagner曾说,“近几十年来,王维的诗歌翻译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中国诗人都要多。”(1981:i)从王维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及其庞大的英译数量来看,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王维的诗歌英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维诗歌英译数量庞大,而学者对其诗歌英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对王维诗歌的英译状况及对其诗歌的英译研究情况,以为更多的学者在此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其诗歌艺术特色以“优美”和“壮丽”著称。具有一种空灵悠远的境界。为何他的诗歌创作会有这样的特色呢?儒、道、佛观念对王维审美情趣的影响,结舍他所经历的政治上和生活上的颠簸,形成了王维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构成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代的伟大诗人,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清新自然,富于禅意.王维及其诗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地位,他的作品也被广泛地被介绍和翻译到国外.不同的翻译家们对王诗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王维诗歌英译也有许多不同.作者通过对不同译本的欣赏和比较,试图揭示译者在用另一种语言反映以王维诗歌为代表的唐诗之美的成就,最终说明唐诗因其不朽的魅力,在英语世界得以广为传播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诗歌前后期的诗风有很大不同。他的作品,大致可以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主要学习杜甫关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丰富,热情饱满。王安石后期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是我们全面研究王安石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王安石晚年诗歌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艾兹拉·庞德是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旗手与领袖,他对美国以至世界诗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处于建构时期的中国现代都市诗当然不可避免地有着庞德影响的痕迹.庞德所重视的现代都市一瞬间的"震惊"体验,在中国现代都市诗中体现为不同的表现形态:这既有面对都市的雄奇与伟力的毫不掩饰的惊奇与赞美,也有初到都市产生的不适与迷惘,还有长处于都市的落寞与漂泊.庞德对20世纪中国现代都市诗创作主体"现代"诗派与左翼诗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庞德对"现代"诗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复杂多义与表现情感多义的手法上.中国左翼诗人则主要在对劳动者的歌颂与礼赞和对都市罪恶的批判等主题表现上接受了庞德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马致远的隐逸散曲中,很大一部分作品是以村居为背景的,其主题大都体现为对隐逸生活的描摹和歌颂,这与陶渊明田园诗在题材内容和思想主旨上具有一致性,可以说是陶诗在马致远笔下的另一种表现。而且,马致远自号“东篱”,并将此号反复写入其曲文,充分表现了他对陶渊明的推崇,以及他效法陶诗,向往“采菊东篱”回归田园的审美追求。但是否马致远的散曲仅是陶诗的散曲化,在审美趣味上并未出现新的内容呢?将陶诗和马致远的田园散曲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们虽然同是经历了从对现实社会、特别是政治官场的厌弃和疏离,到倾心于自然田园的…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层面考察王维的诗,无论前期创作的清新博大,还是后期创作的静穆空灵,除了艺术趣尚之外尚有潜在的文化道德内容。王诗的思想性既与盛唐时代息息相通,又与中国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将诗歌导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使中国古典诗歌更切合儒家“诗教”风范。因此,王诗调理性情,引领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1.
对与李白知己杜甫的<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一诗进行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证明李白的籍里是唐代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相似文献   

12.
唐人小说中隐含着唐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复杂画面。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的《玄怪录》,虽以记录精灵粉怪、嗜奇记奇为主,但作品中包涵着深厚的政治文化意蕴,折射出作者对唐代政治的特殊观照。这部传奇极力彰显了京都皇权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详细描摹了城市司法机构为市民声张正义提供的庇护与安全的权威,细腻刻画了科举制给应试举子所带来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将比较批评方法广泛运用到《唐诗评选》中,《唐诗评选》对唐诗在诗体、诗风、作品方面的分析都运用了比较批评,这有助于展示船山先生对唐代诗体的演进过程、诗风的时期变革、文人风格的异同以及诗作的语言、格调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所收许浑诗《颍州从事西湖亭燕饯》是研究许浑早年行迹的重要依据。而《夹注名贤十抄诗》与《文苑英华》所收此诗题目“颍州”作“颍川”,结合诗文中关于许州西湖和许浑早年行迹的记载,可以断定《全唐诗》所收此诗颍州应是颍川的讹误。  相似文献   

15.
行卷诗是科举制衍生而出的“行卷”活动风尚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具有独特的创作特色。唐代是科举制成熟定型和行卷最为盛行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故而其行卷诗在各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形成了选材自由、内容新奇、风格多样及表达技巧高超等特色,并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陶渊明接受史中的重要发展时期,陶渊明的思想和诗艺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唐代许多诗人对陶渊明都有过接受。在时代风气的影响下,因与陶渊明有相同的生活情趣和相似的人生经历,杜甫接受了陶渊明,并在诗歌创作中刻意学陶,形成了自己柔美的风格。在陶诗的传承过程中,杜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三令节是唐代官方认定的佳节,在唐代帝王提倡和唐世娱乐风气影响下,唐代文人三令节雅集宴游之风广为流行,诗文创作亦为频繁。唐代三令节文人集会宴游诗充满文人独特的情感基调和文化内涵——春愁秋恨,嗟老叹病的生命情怀和怀旧思昔,今昔对比的时空感悟。  相似文献   

18.
李陵《答苏武书》被萧统系于《文选》“书”类之首。唐刘知己从史迁阙载和风格上首疑作者之伪,苏轼坐实之。近世以来,已成定论。其园有三:仍前贤之成说,伪托苏李赠答诗的波及,李陵其人为俘虏的道德判断所累。本文详考了辨析了作者伪托说理由之妄,论述李陵为《答苏武书》作者之由。司马迁曾园平议李陵其人而罹祸,兹后再元人为李陵置一辞。本文从忠孝的取舍与尴尬角度析李陵降胡之因由,并对《答苏武书》所披露的李陵的心路历程作了勾勒。  相似文献   

19.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性的角度逐句分析了原诗及其三种译文,比较了其过程类型、参与者与环境因子,结合原诗剖析了较为成功地做到了形式对等的译文三的意象、美感、形式对等、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唐诗的研究历来是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现代汉语信息处理研究中建立起来的计算机语言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对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进行深层次研究.此项研究的基础是唐诗语料中未登录词的提取.文中尝试运用统计等手段对唐诗语料进行了未登录词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