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0、2000、2006、2012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函数等方法,研究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城市圈人口密度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征,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对应关系;1990年以来,人口密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由空间相关引起的人口分布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除东南—西北方向,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度在另外3个方向均增强;人口向以武汉中心城区、黄石市辖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应用百度地图POI零售业网点点状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最近邻距离分析、叠加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零售业网点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零售业网点数量分布不均衡性显著,各行政区内各业态比例差异明显;(2)不同业态类型集聚程度不一,高密度聚集区集中在城市传统中心区;(3)零售业网点空间结构呈现"南聚北疏"的发展格局,城市中心区呈现"T"字形结构,且由中心向外围集聚程度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3.
基于第5次、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县域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指数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空间耦合关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人口、经济二者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趋同性、一致性,且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关联效应,在空间布局上总体呈"东高西低"分布态势;(2)2000-2010年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呈两极分化发展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优于西部区域,且这种空间非均衡性愈趋明显;(3)全局Moran指数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分布呈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趋势有所强化;局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进一步揭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是导致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的主要驱动力,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东西部空间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探究民族山区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对振兴民族山区旅游经济、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指导意义。以贵州为案例地,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实证探讨其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贵州省旅游景区等级分布上呈现"梭形"特征,不同类型景区地域分布差异较为明显。自然景区与人文景区整体均呈现集聚分布特征,但局部空间集散特征差异较大。自然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分散的点状格局,且具有沿行政驻地中心向周边扩散的特征;而人文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密集、外围稀疏"的"十字架"放射状格局,且呈现明显的等级性与沿铁路网分布特征。贵州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是地形地貌、水文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交通条件、政策法规、区域经济与人口等人文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合理规划、强化提质、整合规划、完善保障、人才建设等措施可优化贵州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与业态提升。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的实时动态性与高效便捷性为商业中心布局特征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利用百度POI与百度热力图数据,选取株洲市天元区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热力人口空间分布情况与商业业态空间聚集度,分析其社区商业中心布局特征.研究表明,天元区社区商业中心体系呈现"三核,多点"的空间结构,社区商业中心空间等级与人群空间集聚程度保持一致.不同业态类型与人口集聚度的相关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餐饮业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关系更紧密,较其他业态具有先发性;零售业与商业业态空间集聚度呈现一致性,更能代表商业业态的整体发展趋势;服务业则在部分区域表现出一定滞后性,如高校社区、美的城片区等.最后针对社区商业发展现状,提出合理调整业态结构、差异化发展业态类型、科学完善布局体系等建议,以促进天元区社区商业中心空间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以期为陕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采用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利用Arc GIS 10.3软件,对陕南2000—2016年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陕南人口与经济分布集聚趋势不显著,并且存在不协调发展现象;以2006年时间节点,2000—2006年呈现经济要素集聚为主,2007—2016年转变为人口要素集聚为主。(2)陕南各县区经济地理集中度逐年上升,集中分布趋势加强,相比陕南整体的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各县区平均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较大,集聚趋势更显著。(3)陕南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核心—外围"分布,以汉台区为例的市辖区集中程度显著增强,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和镇坪县一直是经济分散区。(4)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的区域范围缩小,人口集聚略高于经济集聚的区域范围增加,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出现分离。陕南人口与经济不一致发展趋势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陕南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制约作用。为了促进陕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注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及2005年和201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数据,测算黑龙江省每五年间迁移到全国其他30个省份的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及其变化率大小,分析黑龙江省省际迁出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省际迁出人口分布以北方地区为主且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并逐渐向南方地区蔓延,尤其海南省迁移选择指数上升幅度最为明显.(2)黑龙江省迁出人口迁移强度在各地区具有较强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从2000~2015年集聚区范围逐渐缩小,逐渐向环渤海地区集聚.(3)人口迁移强度变化率在北方地区较小,且始终保持稳定;南方部分地区变化率逐渐递增;西北及内蒙古地区变化率大多呈先减小后增加再趋于稳定的趋势.(4)黑龙江省迁出人口的迁移强度变化率在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间空间关联性不强,在2005~2010年具有较强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高值集聚区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低值集聚区分布在天津地区.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交汇地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特征、等级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差异显著;其等级规模结构以高等级旅游资源为主,中低级旅游资源相对偏少;其空间分布上具有交通指向性特征,主要沿县级城市、交通干道及河流集聚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其分布密度的地域空间差异明显,且呈负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地域单元对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带动性不强,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湖北武陵山区可以通过构建南北旅游发展轴,打造两条旅游发展带,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确立四大旅游功能区等措施来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研究选取2007-2015年济南市10个区县(市)户籍人口与低保人口数据,运用贫困人口区位商下的数据离散程度指标以及贫困人口集聚度分析和坐标解析等研究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软件,探究济南市贫困人口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济南市贫困人口减幅21.3%,城市贫困人口减幅64.98%,而农村贫困人口增幅19.95%,贫困发生率从2007年的2.17%下降至2015年的1.69%;贫困人口分布区际差异扩大,贫困人口在次中心外围区集聚程度加深,空间上呈现5种地域演化类型.社会保障水平、教育水平、城乡发展差距、交通通达度是影响济南市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生"视角建立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分析方法从宜居性综合程度、单因素空间分异现状和耦合度分析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结果表明:(1)生产、生活、生态单因素宜居性程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城市空间综合宜居程度较高,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特征,宜居程度高的地区集中在中心城边缘区;(3)生产、生活、生态间的耦合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耦合度最高的是"生产—生活",呈现一定的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仅仅为城市中心区绿地系统规划,随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出台,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运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原理,以城市自然基质、承载能力及新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为基础,选择适合于市域的生态结构模式,构建市域生态节点、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三位一体的市域生态体系.从市域生态环境的角度,完善"一点、一线、两翼"及整个区域生态协调性,形成市域城乡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根据各区域生态敏感性程度的不同,进行控制性规划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借鉴种群生态学中“生态位”概念,建立“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生态位”测度模型,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图形诊断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得到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生态位”对比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矿产”基地整体上处于劣势水平,并提出相关优化对策:扩大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生态位”,提高综合竞争力,推动汨罗“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居民点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点分布经常作为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指示因子.文章以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计算出的福建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居民点密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并基于这种考虑,利用GIS技术定量地分析福建居民点分布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道路网、河网、与海岸线距离的关系,认为这些客观存在的关系是进行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空间布局的研究逐渐成为旅游学者、专家研究的焦点.文章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最邻近分析法、地理集中性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将福建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类型征及其在各地市的分布密度等定量化分析,并且分析了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景区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经济状况以及政府的支持情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林美容的《髙雄妈祖信仰与地方社区》的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探讨了高雄县妈祖信仰的主要分布状况,分别探讨了高雄县妈祖庙的空间分布和以妈祖为副神祭祀的地方公庙的空间分布,其次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族群与人口密度三个方面探讨了高雄县妈祖庙空间分布的原因.另外,从移民、分香活动和文化认同及妈祖文化的多功能性四个方面探讨了高雄县妈祖庙的空间扩散状况,最后,从妈祖信仰是联系海峡两岸文化认同的纽带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两方面探讨了妈祖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零售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式——超级市场,对其空间布局的研究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超级市场空间布局的研究进展.一般来讲,国外超级市场的研究比国内的较为先进,如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网上购物等方面.国内研究较多关注的是超级市场的规模结构、空间布局、阶段演进等问题.因此,超级市场的发展及其布局的理论及实证等方面均有待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指标作为反映城乡一体化结构差异的重要指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对省直管市城乡一体化进行分析,在结构上有远极圈层、辐射圈层、核心圈层三个圈层显现,而且表现出核心圈层带动能力不足、缺乏区域整体协调设计以及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8.
基于VIIRS时序夜光遥感影像,运用夜间灯光统计分析、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以及夜间灯光发展指数分析等方法,在地市级和区县级尺度上对2012—2019年海西经济区城市规模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海西经济区夜间灯光总量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不均衡分布,而内陆地区的夜间灯光增长率相比沿海地区更显著。位序-规模分析发现,海西经济区地市级和区县级首位城市规模均逐渐增强,地市级捷夫指数维持在0.95左右,区县级捷夫指数呈逐渐减小趋势,城市间规模发展逐渐均衡。夜间灯光发展指数分析发现,海西经济区各城市夜间灯光分布水平与人口分布水平逐渐趋同,沿海地区城市(特别是汕头、揭阳等)相比内陆地区城市趋同趋势更加明显,各城市内部呈现均衡向好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海西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应因地制宜地发挥区位与生态优势,促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调发展;密切城际交通,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挖掘粤东地区的发展潜力,加强同粤港澳地区的城际交流,为海西经济区发展注入新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借助超图地图(SuperMap)软件,采用最邻近距离模式和基尼(Gini)系数等研究方法,对济源示范区11个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态势进行测定.发现济源示范区旅游景区总体空间结构呈均匀分布、区域内空间结构呈集中分布且集中度较高;临近景区之间资源属性单一,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不合理.提出区域统筹规划,对景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提...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该领域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以福建省设区市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三个评价要素选取量化指标,构建福建省设区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FA)得出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综合评价值,并通过比较分析福建省设区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差异,提出福建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