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目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媒介蜱的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对该地区11个生境点的考查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2776枚媒介蜱,隶属4属11种,初步确定了莫索湾沙漠区、克拉玛依干旱区、安集海农垦区和精河平原牧场媒介蜱的种群落组成和区域分布,并对其群落结构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确定了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媒介蜱的优势物种为残缘璃眼蜱(Hyalomama detritum detritum)、亚洲璃眼蜱(Hyalomama asiaticum asiaticum)、亚东璃眼蜱(Hyalomama asiaticam)、盾糙璃眼蜱(Hyalomama scuperse);在农垦区和平原牧场地段内则以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亚东璃眼蜱、盾糙璃眼蜱为优势蜱种。  相似文献   

2.
牛蜱粗提物对家兔及人的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试验,观察牛蜱粗提物对家兔及人血浆的抗凝血效果.通过测定与比较加入牛蜱粗提物与未加牛蜱粗提物的兔血浆和人血浆的血浆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激活时间(KPTT),发现牛蜱粗提物能使兔血浆及人血浆RT、PT、KPTT均显延长,且其作用随着牛蜱粗提物用量的增大而增强.实验结果显示牛蜱粗提物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3.
记述分布于湖北的蜱总科1新纪录科:软蜱科(Argasidae)及4新纪录种:蝙蝠锐缘蜱A. vespertilionis(Latreille,1802)、长蝠硬蜱Ixodes vespertilionis Koch、拟蓖硬蜱I. nuttallianus Schulze和草原硬蜱I. crenulatus Koch.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畜牧体表寄生硬蜱的分布情况及物种多样性,对该地区12个调查点的寄生蜱类进行考察,采用形态学分类及16S rDNA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的方法对采集的323只羊和228只牛寄生硬蜱进行研究,从中选取26只硬蜱进行线粒体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并与34种GenBank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共鉴定出2科3属7个种的硬蜱。其中2种硬蜱与边缘革蜱(Z97879)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和96.8%,遗传距离为0.021和0.026;1种硬蜱与森林革蜱(JF979379)、草原革蜱(JF979375)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和96.3%,遗传距离为0.039和0.042;3种硬蜱基因序列与亚洲璃眼蜱(JF979380)16S rDNA的同源性为98.3%~99.8%,遗传距离为0.003~0.017;且获得的1种硬蜱,与刻点血蜱(Z97880)同源性完全相同。结论:首次应用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报道了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牛、羊体表寄生的硬蜱种类,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该地区硬蜱与GenBank报道的国际硬蜱有一定差异性,与国内其它省份分离的硬蜱16S rDNA序列亦不完全相同,具有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在浩瀚林海或莽莽草原,人兽穿行期间,常常有一种形状如蛛的小虫,悄然爬上身体,将口器深深地刺入人或兽的肌肤。当它吸饱血、状如豆粒般悬垂在体表时往往才被发现。这类小虫就是蜱。蜱(读音:皮)属于蜘蛛纲,是动物的体外寄生虫,多见于森林、草原及植被茂密地带,广布于世界各地。全世界已记录的蜱有800余种,其中约有172种是人畜有关疾病病源的携带者或传播媒介。在我国已知有23种蜱具有明显的医学重要性,其中有森林脑病毒的传播媒介,有斑点热、Q 热和莱姆病等病源体的传播媒介,也有许多寄生原虫病的中间宿主和传  相似文献   

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蜱类区系分布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蜱的种群组成及区系分布,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收集蜱,11个不同考察点,共获蜱2152只,计4属8种.结果表明,以古尔班通古特南缘为主的沙漠区,优势种群为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34.67%)、盾糙璃眼蜱( Hyalomma scupense)(26.20%);以奎屯、石河子等地为主的垦区,优势种群为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28.15%)、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26.20%);以天山山麓北坡为主的山地森林草原区,优势种群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100%).其中以沙生植物构成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区蜱密度指数最高(111.75只/人工小时).同时,采用动物体摘采法,首次在绵羊和刺猬体表分别发现了盾糙璃眼蜱和短垫血蜱.另外,列出这些主要蜱种与人类疾病间的关系.此调查结果可为准噶尔盆地的蜱类组成与分布及其与疾病间的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别应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雌蜱吸引性信息素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生物测定,确定长角血蜱雌蜱分泌的2,6-二氯酚(2,6-DCP)和2,4-二氯酚(2,4-DCP)具有性信息素的生物学作用,虫体表面点滴这2种物质,均能使交配成功率显著提高.利用气相色谱外标法确定了这2种成分在长角血蜱雌蜱不同发育期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雌蜱饥饿时就已经开始分泌2,4-DCP和2,6-DCP,随着吸血过程的延续,2种物质的分泌量持续增加,交配期达到峰值,交配后含量下降;不同发育期,雌蜱分泌2,4-DCP和2,6-DCP量的比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的家畜主要寄生蜱种的无形体和螺旋体的流行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采自家畜体表的546只成蜱(包括210只亚洲璃眼蜱,209只刻点血蜱,61只草原革蜱,40只边缘革蜱,和26只图兰扇头蜱)进行了无形体和螺旋体的核酸筛检。结果显示,无形体的总阳性率为53.48%(292/546),螺旋体的总阳性率为17.77%(97/546)。此外有15只蜱复合感染了两种病原的核酸。通过测序发现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绵羊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四种病原核酸,BLAST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这四种病原核酸存在序列多样性。由此可知,无形体在新疆家畜寄生蜱中呈高流行态势,疏螺旋体呈散在分布,首次从边缘革蜱中检测到绵羊无形体核酸。在新疆等偏远的农村地区控制家畜体表寄生蜱数量以及蜱传病原散播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河南省信阳市蜱及蜱宿主血清病原体种类,选择该市蜱密度较大的商城县采样区,对该县25个行政村的犬、羊、牛等288头家畜采用体表捡蜱法进行调查,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和免疫检测方法对这些家畜寄生蜱虫及蜱虫宿主携带病原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寄生蜱主要为长角血蜱,有少量的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这些蜱虫携带蜱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HGA)病原体;蜱虫宿主血清内检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这与该地区流行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不排除家畜传播人的可能.该调查为进一步研究豫南蜱虫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拉合尔钝缘蜱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拉合尔钝缘蜱饥饿成虫叮咬饱血后的Km小白鼠,于14d内三次测定成熟T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能力。结果显示:小白鼠的免疫功能受到高度抑制。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了该蜱的致病机理,为蜱媒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新疆塔城地区硬蜱的流行情况和群落结构特征,对该地区7个县(市)不同生境动物寄生蜱和地面游离蜱群落组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在该地区共采获硬蜱6286枚,隶属4属13种,初步确定了塔城地区的主要蜱种为银盾革蜱、草原革蜱、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亚东璃眼蜱、边缘革蜱。不同生境地区中群落组成有所不同,并有各自的优势种群。7个生境地区的硬蜱群落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只不过相似性的大小有所差异,乌苏市与沙湾县的动物寄生蜱和地面游离蜱的区系相似性皆最高,相似系数分别为0.6364和0.7500;动物寄生蜱相似性最低的为塔城市与和丰县,相似性系数仅为0.1667,而地面游离蜱最低的为塔城市与沙湾县,系数仅为0.1111。同一生境中动物寄生蜱和地面游离蜱群落结构参数的差异则是由于放牧动物的流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若虫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饲养了采自不同地区的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分析了它们若虫的形态性状,并在观察大量材料后,找出可用于鉴别两种若虫的形态特征:异盾上背中毛的数目,背中毛、间毛和亚缘毛三者的总数以及肛门环前部的宽度.根据耳状突的宽度,盾板上刚毛的总数以及基节I上距的大小,又能将这两种革蜱若虫与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其他三种(边缘革蜱、银盾革蜱和网纹革蜱)若虫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河南省西部地区犬巴贝斯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媒介蜱虫中巴贝斯虫的携带率,分别运用血液涂片及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对豫西地区2960只犬和813只蜱虫进行抽样调查。运用体式显微镜对蜱进行形态学观察,将部分聚合酶链式反应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鉴定虫株。研究结果显示:豫西地区有犬巴贝斯虫病发生,犬患病率为3.41%;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序结果均为吉氏巴贝斯虫基因序列;蜱虫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蜱虫以镰形扇头蜱为主(52.4%),血红扇头蜱略少,蜱虫带虫率为2.33%。  相似文献   

14.
用治疗双芽巴贝西虫病有效的药物贝尔尼(Berenil)和黄色素(acriflavine),在发病季节前10~15天给药预防牦牛(含犏牛、黄牛)双芽巴贝西虫病,取得满意效果.由于牛双芽巴贝西虫的传播媒介是蜱,因此在采用治疗药物预防本病的同时,不应忽视灭蜱措施.  相似文献   

15.
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又名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是由蜱传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为森林地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属蒙医"粘性脑刺痛"病范畴,同时也是人畜共患疾病的一种.近年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急速扩张,感染人群在不断增加.该病感染致死率较高,且后遗症与并发症的治疗难度较大,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效果不明显,但民族传统医学在治疗其后遗症方面有着显著疗效.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整理了蒙医在临床上对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并发症上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探讨了蒙医、蒙西医结合治疗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并发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记述分布于湖北的硬蜱属(Ixodes Latrille,1795)1新纪录种:简蝠硬蜱Ixodes simplex Neumann.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流行特点、病原形态、传播媒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防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流行于玉田和丰润两县的牛焦虫病病原为瑟氏泰勒焦虫(Theileriasergenti),传播者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掌握了该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蜱是一个古老的类群,但由于体型小、吸血寄生等特性,致使其化石记录非常有限.全世界蜱类化石共计20种(包括2个未知种),且主要局限在美洲、欧洲及东南亚.中国疆域辽阔,蜱类物种多样,古生物的遗体、遗迹非常丰富,然而至今无蜱类化石的有关报道.总结并详细描述了目前已知的蜱类化石,一方面可以促进对包括蜱类在内的寄生虫系统演化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希望引起中国科研人员对蜱类化石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的生物学特性,以幼蜱、若蜱、雌性成蜱、雄性成蜱各1只为1组,共30组,分别接种到15只兔的耳朵上,每只兔耳上接种1组,待其饱血脱落后收集并分装于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时间、吸血前后的体重变化、雌蜱产卵规律、孵化时间等项指标.结果表明:幼蜱、若蜱、雌蜱、雄蜱吸血后比吸血前体重平均增加15....  相似文献   

20.
段炜 《大自然》2011,(5):28-30
蜱俗称蜱虫、草爬子、狗豆子、牛虱,隶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蜱目,是蜘蛛、蝎等的近亲。人们往往将蜱误认为是昆虫,但实际上蜱和螨一样,与跳蚤、虱子、臭虫等昆虫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