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们斑一名刚刚转学来的女生李倩茹到办公室找我,她进来时.只有我自己在办公室。她那样羞怯,很不自在。我以为她是来问题的,没想到她小声对我说,她写了一首小诗,说着,顺手递给了我。其实那是一首只有我和她才称为“诗”的小诗,题目是《星星》。她是这样写的:“星星一闪一闪\我就静静地看\仔细看星星\星星慢慢地动\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正周一,我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刚上映的电影《大鱼海棠》,很受启发。电影中的主人公椿在人间巡礼,因法力失效而遇到危险,幸好被人救了,但那人因为救她而溺水身亡。为了报恩,椿到灵婆那里用自己的一半寿命换回救命恩人的灵魂,在自己生活的世界里帮他成长为一条鲲,并打开海天之门让他重返人间。在这期间,她经历了重重磨难和考验,最终在她的朋友湫的帮助下成功。  相似文献   

3.
盘妙彬是广西诗坛的"独行侠",从80年代到现在仍保着持良好的创作势头,他的诗歌优美、自然,在他的诗里行走,仿佛每一句诗句都是一阵自然的风,奇异灵动;仿佛一幅幅活生生的山水画,给人新视觉、新感受、新体验、新思维,乃至新思想,在淡淡而忧伤的情怀中升华了人生的哲思境界。正如作者在他的第一本诗集《红颜要来》里小传所说的,"以才华和作品存在于世界"。我们坚信他会抵达。  相似文献   

4.
《一朵小云》(A Little Cloud),是爱尔兰现代派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中的一篇小说。学者们普遍认为文章标题"一朵小云"象征着生活的甘霖。笔者通过仔细研读、反复推敲、研究,最终得出:"一朵小云"另有一层象征意思。就是借助云的易幻变的特征,象征着主人公的思绪的漂浮与想象,他的希望、梦想如同空中的小云朵,不断在变化中,变成各种美好的图案浮现在眼前,但实质上只是精神世界的幻想,就像海市蜃楼一般,必将消失破碎。而"云"最终化为了"雨",也就是结尾主人公小钱德勒因为幻想彻底的破灭,而流下的眼泪。  相似文献   

5.
正1986年夏季,我到荷兰的第一天,晚上早早就上床倒时差去了。正要关灯时,发现床头端端正正地放着一本黑皮书。打开一看,《圣经》,还是英文版的。我在大学所受的教育发酵了。英国外教警告过我们,不熟读《圣经》,就不懂欧洲人的审美观。历史老师也提醒我们,《圣经》读诗班和政治课异曲同工:统一思想,同心同德。我佩服房东心灵手巧、无孔不入,通过布置房间对我进行思想改造,牵引我这只迷途羔羊,抄小路皈依她的宗教。  相似文献   

6.
正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这几句诗来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非常著名的一首诗,写于英国湖区的一个春日。华兹华斯常常吟咏《水仙》,但这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一首。从天空中的云朵到湖边摇曳生姿的水仙花,诗人将自然的美  相似文献   

7.
《菊》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主人公爱丽莎就像一朵菊花,而她的生活却像那套上"手套"的手,得不到自由。主要着眼于"手套"的象征意义,力图从象征视角探讨生活在男权社会中渴望自由生活的爱丽莎的心弦是怎样一步步被撩动,她那一"戴"一"摘""手套"的过程又是如何体现她的心灵波动。  相似文献   

8.
张生茂  钱冰华 《科技信息》2007,(31):453-454
欧茨素以揭露美国社会的暴力和罪恶现象而闻名,她早期的作品多描写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女性的命运和生活状态。后来,她的创作触角逐渐深入到男性世界,《拳击》一书探讨了美国社会的阳性危机、生理及心理极限、正常及病态行为间的一纸之隔。近作《大瀑布》对阳性危机、挫败、人的尊严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勇气是什么?荣誉是什么?道德是什么?如何面对危机?《大瀑布》中的男性主人公用他们的行为明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佰维 《世界知识》2014,(18):83-83
<正>广阔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希望与失望,因而变得丰富多彩。《世界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认识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在高校期间,我知道了它,总是盼望自己能够经常阅读,来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工作之后,有了经济条件,但因为其他原因,不得不中断对它的阅读。但我外出活动,只要看到它,就购买并贮存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也在于民相知。《世界知识》伴随着我们  相似文献   

10.
聆听     
躺在草地上仰望一只鸟儿飞入我的眼帘又驮着自由飞走了天空的太阳一直望着我他忘记了照顾云宝宝我闭上眼睛细心地聆听生怕种子发芽的声音跑掉生怕云朵飘过的声音跑掉我静静地聆听聆听小草虫清脆的口琴声聆听树叶们开会的讨论声这时晚风轻轻飘来她告诉了我睡觉的声音聆听@高璨$西安实验小学四6班  相似文献   

11.
诗歌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辉煌的:春秋的《诗经》时代,外交辞令都用诗;李唐的诗歌地位更是发展到了“以诗取士”;宋元的词曲都达到了巅峰,那也只是诗的变体;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新诗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五六十年代的贺敬之、郭小川则妇孺皆知;只是到了现在,诗歌流派纷呈,似乎只是部分人的事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但是,人们爱诗、读诗、谈诗、写诗,尤其是青年人,正当诗一样的年华,他们对缪斯之神的膜拜是不会放弃的,不管是如何的经济大潮或商海之战的冲击,诗歌仍然在死死地守着她的阵角。这是一种剑拔弩张的僵局,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2.
张希凡 《世界博览》2011,(15):46-47
非洲社会和经济正因手机而变非洲大陆十年前还几乎没有手机,而现在几乎每两个非洲人就有一部。2007年末,肯尼亚由于一次选举存在争议引发了骚乱。生活在首都内罗毕的软件工程师朱莉安娜·罗蒂奇躲在家中,但她想知道外边到底情况如何。她打开电视,发现里面还"兴致盎然"地播放着电影《音乐之声》,而这时邻居家的房子已经被暴徒点着了。  相似文献   

13.
瞬间的美丽     
栾宇 《青年科学》2008,(6):46-46
我是一朵荷花,一朵美丽的荷花。我的存在给这个世界增添了许多光彩。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快乐的。每天都有人停下来观赏我,赞扬我。雨季来了,但我从不害怕,因为有荷叶大哥帮我遮风挡雨。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她那美丽的翅膀  相似文献   

14.
多存在一生     
《科技潮》1998,(1)
记得有位朋友问我:"我们能活多少岁?"我说:"想活多少岁就活多少岁。"——当我们面对一颗挂满黄叶的银杏树时,你也许仅仅从正面欣赏它,而我却要看它的侧面,背面。于是,我观察到了最美的造型。——当我们面对一朵粉红色的花朵时,你也许仅仅在阳光下欣赏它,而我却要看它在阴雨天中的色彩。于是,我观察到了最诱人的色。——当我们面对一轮火红的落日时,你也许仅仅注视着落日本身,而我却要再看看日落时的那片树林、山峰、飞鸟。于是,我观察到了被夕阳余辉勾划出的种种事物的轮廊。我总是携着那架满足我的观察欲望的照相机,寻找着这个世界中那些生疏的自然。所以,我断言我会比你多看到一倍甚至几倍的世界,比你多存在一生。——艺术的生活,将是美丽的生活。还记得有位离了婚的朋友问我:"我们之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杰出代表和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刻画了一位由于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妇女形象,但是福克纳却为她献上了一朵玫瑰。可以说,爱米丽.格里尔生就是一朵生活在杰弗逊这座黑屋中的玫瑰,她追求爱情,渴望婚姻,也曾努力抗争,但还是不幸沦为了父亲马鞭下的牺牲品,最终也未能斩断纤细而又刚强的一条红线,也只能在黑屋中慢慢凋残。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杰出代表和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刻画了一位由于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妇女形象,但是福克纳却为她献上了一朵玫瑰。可以说,爱米丽·格里尔生就是一朵生活在杰弗逊这座黑屋中的玫瑰,她追求爱情,渴望婚姻,也曾努力抗争,但还是不幸沦为了父亲马鞭下的牺牲品,最终也未能斩断“纤细而又刚强的一条红线”.也只能在黑屋中慢慢凋残。  相似文献   

17.
六月的红玫瑰--Robert Burns的诗“A Red,Red Rose“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罗伯特·彭斯的诗《一朵红红的玫瑰花》中韵律、用词及取意的分析而感受这首诗的清新与美丽 ,英诗和汉诗有着同样的能震撼读者心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正像我在《中国的“自传”》一章提到的①,一般认为西欧诗是空想的产物,而中国诗相对来说是写现实的。如果说中国诗是诗人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经验及由此产生的情感、思念,一一写入诗中,那么它即使不是描写了诗人人生的全部,至少也是描写了一部分。既然如此,诗...  相似文献   

19.
明治27年到28年,是樋口一叶创作的高峰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她曾被迫放弃写作而经营小生意,这段生活经历成为她的作品走向另一个高度和广度的基础,她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的含义。从后期作品《大年夜》、《浊流》、《十三夜》、《青梅竹马》和部分日记中能够清楚地看到,一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以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观察并表现现实世界。浪漫主义情调和现实主义灵魂在她的作品中和谐地融为一体,风格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开这个会很好,表明她确实把握着世界潮流,关注着时代特征。将近13年前,即1987年12月25日,《世界知识》为纪念她的1000期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主题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那确实是开了风气之先。在那个会上我也发了言,提出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关于时代问题,我讲得早一点,当时还是内部讨论。1986年12月2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召开了一个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