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受众自己的文化知识背景和对译文的期待及交际需求。旅游资料文本为呼唤型功能文本,这就决定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和策略可以指导旅游资料的翻译。安徽特色文化旅游翻译存在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旅游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认为翻译应该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旅游翻译的应用性决定了旅游文本以信息功能为主,感染功能为次。文章通过对长沙市部分旅游景点误译的举例分析,认为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3.
功能翻译理论下旅游翻译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功能翻译理论及其范畴内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旅游翻译的原则、方法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旅游翻译具有明显的信息型、召唤型特征。因此,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即“目的论”是旅游翻译的方向标;文本功能类型分类说、功能对等、交际翻译等理论是采取灵活翻译策略的依据,而诺德的忠诚原则则是旅游翻译灵而不乱的质量保证。旅游翻译应该是一种灵活的动态顺应翻译。  相似文献   

4.
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在吸引外国游客及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形象。文章从功能目的翻译理论出发,探讨河南省旅游宣传材料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达到提高旅游景点英文翻译质量的目的,更好地促进旅游景点的对外宣传以及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的旅游资料应该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信息的准确传递。通过对昆明的"云南民族村"景点介绍的汉译英文本的翻译效果调查,分析了旅游资料翻译中一些常见的翻译策略和语言错误,指出"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的翻译可以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原芳莲 《科技信息》2007,(27):340-342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为基础,从宏观角度研究法律翻译。通过从全局到局部的逐步分析,把宏观的翻译目的,文本功能和微观的法律语言结合起来,主张以翻译"充分"代替翻译"对等",以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为中心指导翻译策略和方法,突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同样对法律翻译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宁宁 《科技信息》2009,(6):108-108
旅游英语的特殊性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本着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和以读者的接受能力为重点原则,综合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充分发挥其目的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更好地推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语旅游资料英译中文化信息的翻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英语的特殊性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本着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和以读者的接受能力为重点原则,综合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充分发挥其目的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更好地推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在翻译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旨在探讨译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对应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功能派翻译理论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翻译活动,为导游词翻译的策略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本文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和原则,结合导游词翻译的特点.权衡译文内容和形式间的关系,探讨其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字幕翻译的目的是在时空的制约下,如何准确有效地向译语观众传达相关的信息。而功能译论则考虑译文功能,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达到的交际目的,强调“目的决定方式”。本文选取《老友记》部分字幕的英译,运用功能译论分析其优劣,探讨合理的翻译策略,从而说明这一理论在字幕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目的论的对外宣传资料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目的理论(Skopostheory),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所收集到有关企业介绍、招商材料、产品说明、旅游指南等对外宣传资料为例,认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应该考虑译文语体、读者效应、译语文化等因素,采用信息突出性、信息召唤性和信息简洁性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人文景观资料英译的要求及策略与技巧,指出人文景观旅游资料的翻译应注重信息内容的传递和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预期达到的功能,在翻译中须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灵活的翻译技巧使译文合乎目的语习惯,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功能翻译理论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重大突破,它挑战了传统的等值翻译观,主张译者需要以译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基本准则来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以实例对自然景观旅游解说的英译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指出自然景观旅游解说的汉英翻译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文化审美方式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相似文献   

15.
英语旅游标识语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强制和召唤等语用功能。英语旅游标识语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形态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本特点。在英译汉语旅游标识语时,可以采用交际翻译策略、语用翻译策略、反译法和词类转换法翻译策略,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以及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6.
邹雪娇 《科技信息》2012,(30):213-214
广告翻译是一种以交际为目的的翻译实践活动。通过文化的解码与重组将原文本在另一种文化中进行转换以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广告、商标翻译的这种特性体现了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特色。试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基础通过对中英经典广告及商标译文的分析论证此种翻译思想对广告、商标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范林夏 《科技信息》2013,(6):239-240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所预期达到的功能,并以此来指导广告翻译过程中策略的选择。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旅游景点是展示中国旅游形象、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依据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灵活、恰当地运用增译法、加注法、句式重构法、增删调整法和反译法五种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进行翻译,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从而增加外国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旅游翻译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诱导行动。提出译者可依据关联翻译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对原文进行动态取舍,并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认为介绍原语文化、社会风情的旅游资料多采用直接翻译的阐释法为好。  相似文献   

20.
郭志敏 《科技信息》2010,(32):177-177,179
功能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它是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为翻译理论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综述功能翻译理论发展及突破,有助于我们更了解翻译行为的本质,使我们的翻译实践有更好的衡量标准。以功能翻译理论指导应用翻译,提高应用文体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