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沉积物捕获器的南海表层初级生产力及输出生产力估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陈建芳 《科学通报》1998,43(6):639-642
南海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南海颗粒有机碳通量受季风影响,其中北部的高生产力主要与东北季风有关,而南海中部除受东北季同影响之外,则更体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据颗粒有要碳通量估算的初级生产力和表层输出生产力分别为53.0-63.4gC.m^-2.a^-1和10.32-12.93gC.m^-2.a^-1,季同期间生产力与颗粒有机碳通量的增高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南海盛冰期时古生产力的增高可能是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产力     
一百五十年前,人类还不知道飞机、汽丰、电灯,甚至连煤油灯也还没发明。在较短的时期内人类获得了大量的物品,共计约有2000万种。二三百年前,人类使用的物品不超过20万种,即是说是今天使用物品的百分之一左右。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人类在数千年里只创造了今天使用的物品的百分之一,而最近二三百年却创速了百分之九十九呢?这个过程将持续多久呢?以后的情况又怎样呢?历史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正在研究这些问题,当今经济实践也紧紧围绕着这些问题。此外,还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几千年前达到鼎盛的古代文明不能取得较年轻的欧洲文化所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就呢?为何正是欧洲文化几乎传遍全世界,在短时期里从根本上改造了物质生产——社会发展的整个基础的方法技术和组织呢?  相似文献   

3.
王青玉 《科学之友》2009,(3):171-172
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多极化和科技全球化日趋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结构中的潜在因素,已渗透到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正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多极化和科技全球化日趋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结构中的潜在因素,已渗透到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正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植被净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志强  刘纪远 《科学通报》2008,53(3):317-326
利用3个光能利用率模式(CASA, GLOPEM和GEOLUE)和2个生态过程机理模式(CEVSA和GEOPRO)以不同空间分辨率和不同输入参数对中国植被净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进行时空模拟, 对5个模式模拟的中国的NPP进行了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的对比分析所得结论如下: CASA, GLOPEM及CEVSA 3个模式对中国NPP的月、季和年的时空模拟符合中国植被季节变化规律和季风气候下的中国植被的空间变化规律, 近20 a来中国NPP变化趋势以增长为主; 5个模式模拟的中国平均NPP季节的值为春季约为(0.571±0.2) Gt C左右, 夏季约为(1.573±0.4) Gt C左右, 秋季约为(0.6±0.2) Gt C左右, 冬季约为(0.12±0.1) GtC左右; 中国植被净生产力年值约为(2.864±1) Gt C/a; 5个模式较好地模拟了中国不同类型生态群落的生物量的季节特征和空间格局状况. 研究为中国利用造林、再造林、森林和农田管理等人为活动引起的碳增汇用于抵消中国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计算及碳收支平衡的研究提供参考, 为植被净生产力总量的国家本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9.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文泉  潘耀忠  阳小琼  宋国宝 《科学通报》2007,52(21):2535-2541
近来的气候变化对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生了综合影响. 通过对1982~1999年的中国陆地植被NPP及相应的气候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 (ⅰ) 中国近20 a来的气候变化使温度、降水、光照均朝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 其胁迫作用有所减弱: 受水分限制的西北地区, 其NPP的增长趋势平均为1.42%·a-1; 受温度制约的东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NPP增长趋势平均为1.46%·a-1; 华中、华东、华南受光照制约的地方, NPP增长趋势平均为0.99%·a-1. (ⅱ) 18 a来, 中国陆地植被NPP总量增加了0.76 Pg C (24.2%), 其中由气候变化约导致NPP增加0.36 Pg C (11.5%), 其他因素(气候-植被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变化、造林等)约导致NPP增加0.40 Pg C (12.4%). (ⅲ) 与全球情况相比, 中国陆地植被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区域差异,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几次厄尔尼诺事件中, 全球NPP均明显下降, 而中国的NPP因受季风影响, 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10.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计模型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朱志辉 《科学通报》1993,38(15):1422-1422
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运转研究的基础。近年来,NPP的研究倍受重视,尤其在国际生物学计划(IBP)期间,进行了许多NPP测定,以测定资料为基础、并联系环境因子建立的模型可以对NPP的区域分布和全球分布进行评价,也可用于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因而它是NPP研究的重要方面。Lieth等用53组实测资料提出Miami模型,他们把温度和降水分开处理。Efimova  相似文献   

11.
南沙海区南部近30ka来的古生产力记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房殿勇  翦知湣  汪品先 《科学通报》1998,43(18):2005-2008
选取南沙海区南部重力柱状样 1 796 2 ( 7°1 1′N ,1 1 2°5′E ,柱长 8m ,水深 1 96 8m) ,在高分辨率地层学基础上 ,通过有机碳、碳酸盐、蛋白石、浮游及底栖有孔虫群等多种指标探讨古生产力的变化 ,并定量计算了该柱状样近 30ka来的表层古生产力 .结果发现南沙海区南部末次冰期的古生产力增大 ,约为全新世的 1 6倍 ,推测与冰期海平面下降 ,该柱状样所在位置的陆源营养元素增多有关 .  相似文献   

12.
刘吉 《世界科学》1995,(3):20-2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意义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什么含义呢?我的体会包括了三个方面的“第一”。(1)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  相似文献   

13.
北冰洋: 生物生产力的“沙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4C吸收法、3H吸收法、234Th/238U不平衡法和210Pbex测年法分别测定了北冰洋的初级生产力、细菌生产力、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及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速率. 结果表明, 北冰洋水柱积分生产力介于3.8~197.1 mmol C/m2@d, 高于早期的报道值, 其中楚克奇陆架区初级生产力水平高于深海盆地. 积分细菌生产力与初级生产力的比值大于0.5, 表明在北冰洋寒冷的水体中细菌活动并未受到明显限制. 由234Th/238U不平衡获得的234Th亏损程度、溶解态与颗粒态234Th停留时间、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均证实, 北冰洋深海盆地仍存在一定的颗粒清除、迁出作用. 夏季期间楚克奇陆架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速率为25~35 mmol C/m2@d, 占水柱初级生产力的59%~82%, 表明有机碳的输送与埋藏是非常高效的. 上述证据均表明, 至少在夏季期间, 北冰洋并非生物生产力极其贫瘠的海洋"沙漠", 它存在相对活跃的海洋碳循环过程, 重新评估北冰洋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胶州洲的微生物二次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念志  肖天 《科学通报》1995,40(9):829-832
  相似文献   

15.
胶州湾的微生物二次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念志 《科学通报》1995,40(9):829-829
海洋是地球上三大有机碳库之一,海洋中有机物质的最终来源是初级生产,而进入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只能靠微生物来转移或传递.在贫营养海区,高达86.5%的初级生产力被细菌所消费并再循环.所幸的是,细菌利用DOC的过程中实际上又提供了上层营养级可利用的颗粒有机碳(POC).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微生物二次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从这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海南部12 Ma以来的蛋白石堆积速率与古生产力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1143站463个样品中生物硅的检测发现,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在晚中新世(12.3-5.7Ma)明显增加,与总堆积速率及碳酸堆积速率的变化一致,反映了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从而证实了晚中新世南海南部发生了一次“生物勃发事件(biogenic bloom event)”,与印度洋-太平洋海区的“生物勃发事件”相。中更新世(约0.7MPa )以来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明显增加, 可能与“中更新世革命”事件之后季风环流的增强所造成的上升流和营养供应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世界科学》2001,(6):26-26,32
记得几年前 ,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在谈到大学的作用时 ,认为大学除了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外 ,还有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为提升所在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做贡献。杨教授认为 ,事实上国际上的一流大学也都是这么做的。我是很赞同杨教授这一观点的。而且据我所知 ,这些年来国内不少大学都开始这么做了 ,但由于定位及指导思想上的差异 ,所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这次我与采访的启明星———上海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谈士力博士的一席交谈 ,使我获得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高校(校 )办产业可以搞到那么大的规模 ,而且直接创…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期间接收的NOAA AVHRR图像进行了植被指数NDVI分布图的计算; 讨论了其对全年NPP分布规律的贡献, 并据此分区计算出相应的NPP分布图; 又进一步将其与中国中原地区、华南地区森林、农田NPP野外实测样点数据相结合, 建立了遥感NPP分布估算的定量模型; 在此基础上, 将NPP与DEM进行了配适分析, 得到了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的森林、农田三度或三向分布规律性直观的、 定量的和详细的时空分析结果. 作者认为, 以往对中国NPP分布的研究由于受到图像分辨率较低(8 km)或定性分布规律分析的影响, 所得出的结论与实况有比较大的出入. 而通过中国东部南北样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山地森林植被与平原区农业植被NPP值的高低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 在华南地区前者高于后者; 黄淮海平原农业区比其周边低山带NPP值高; 而东北区NPP值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为中高山森林带、平原和低山带”. 而且, 大多数农业区NPP值在25~35 t·hm–2·a–1地带性差异不明显等结论. 总之, 遥感时空三维模型所表达的地带性NPP平均分布状况, 展现出较高分辨率的定位、定量的三向地带性分布信息, 较详细地刻画了其特殊地段或极端NPP分布的特征, 并得到定量或半定量的形成机理分析结果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20.
Nix  J  俞洪国 《世界科学》1989,11(4):30-33
一、生产力的定义生产力或叫生产效率其定义是什么?如何评价?众说不一。对农业生产力这一概念的争议,一直以来在农业经济领域进行得十分广泛。特别是对生产力评价的标准问题更是繁多。早先这场讨论的焦点是部分生产力的评价问题,尤其集中在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上。可是,近来人们越来越关心所谓的多因子和全因子生产率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