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开放、多元、民主的社会里,道德对话将成为高校德育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要进行成功的道德对话,需要有“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以及平等性、开放性、针对性和情感的交流等原则。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形,有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环境对话等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道德对话:高校有效德育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开放、多元、民主的社会里,道德对话将成为高校德育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要进行成功的道德对话,需要有"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以及平等性、开放性、针对性和情感的交流等原则.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形,有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环境对话等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高校德育模式已逐渐由与生活情景割裂的以灌输说教为主的传统模式走向以互动为核心的动态发展性的情景对话德育模式.本文尝试对情景对话德育模式的探讨.旨在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以促进大学生个体道德行为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培养道德情感:高校德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重道德认知教育,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通过论证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多年的高校德育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增强德育实效性进行深入地探讨,这对提高高校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目前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造成这种道德教育低效的最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的价值无根性,拯救无根性德育的得力之举是建立道德信仰。高校应从激发学生道德直觉和建立科学的道德教育体系出发,建立学生主体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发展、应用与人类道德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只有不断增强科技道德观念,才能引导科技健康发展.高校德育是培育科技道德的主阵地,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科技道德规范,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高尚的科技道德氛围等途径来实现科技道德与高校德育的融通.  相似文献   

7.
梅苏蔓 《科技信息》2010,(6):354-354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偏重道德认知而忽视道德情感,导致知行分离,德育的实效性不高。本文解析了道德情感的相关概念,透过我国高校道德情感教育不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从而着重提出了培养道德情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共通的意义空间:有效阅读教学对话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效对话"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症结主要在于对话双方缺少"共同语言".如果将语文阅读教学视为特定环境下的互动传播活动,则阅读教学对话就是传播双方的意义交换,这样,有效对话所必需的"共同语言"就是实现意义交换所必备的"共通的意义空间",因此,要加强有效对话,就必须设法搭建对话的桥梁--"共通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9.
对话德育是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创造、以人为本的德育,对话德育情境教学有助于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学生丰富健康的个性,有助于德育回归生活,使德育课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简论道德情感培养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建设中,道德情感在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着重要性,体现在一种心理的内在力量对大学生道德认识、道德动机、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11.
德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目前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造成这种道德教育低效的最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的价值无根性,拯救无根性德育的得力之举是建立道德信仰。高校应从激发学生道德直觉和建立科学的道德教育体系出发,建立学生主体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2.
大学德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德育,即道德教育,所涉及的是道德问题,研究道德问题的学问是伦理学。大学德育的实施首先需要了解道德心理,道德心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践行四个方面。此外,还需要了解道德与哲学、道德与法律、道德与经济和道德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即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传话”与“对话”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对话”式教学,把学生从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学生对话,不仅习得了知识,而且张扬了个性,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是密切而深刻的,宗教主要通过其道德教化功能来达到使人为善的目的,其中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我们德育工作借鉴的。本文通过对宗教道德教化功能进行研究,在分析了宗教与道德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得出宗教道德教化功能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道德互动指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习惯的生成过程,其动因既受道德自身运行规律的制约,更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当前道德互动的主要动因是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这些启示我们:当前的高校德育改革要跳出单纯的教学方法改革的藩篱,要从重新设定德育价值目标、正视和利用学生的正当利益要求等方面,促进道德互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道德的多样性、差异性使道德批评陷入了主观主义,道德的功利性使道德批评与文学对象难以契合,道德形而上不能确证文学批评的合法性。文学价值不等同于道德价值。对文学内容的道德性改写是不合理的,用道德形而上形而下既不能说明一部作品、一个形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说明不了它们的美学价值。文学史不是道德史。“红色道德形而上”也弥合不了“政治伦理化”与“审美价值”之间的裂隙。  相似文献   

17.
18.
19.
道德知识是人类道德实践认识的结果,是人类对道德的精神把握和对客观伦理关系的主观认识。它是指承载或表征主体际价值关系的符号。它不仅包括人们的道德观念系统,而且包括道德行为方式。道德知识不仅是群体类意识,也属于个体知识,它是一种整合性知识,具有主观性、控制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等特点。道德知识体现为伦理精神、道德规范与个人道德知识三种类型。道德知识的课程价值以个体生命实践为取向,具体体现在德育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从体验、道德体验的概念解析着手,在把握道德体验、道德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道德体验场域,如何通过道德体验推动学生道德发展作了一点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