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快速方便检测糖尿病人的血糖值,弥补使用有创血糖仪带来的污染和疼痛等不足,研究了一种无创血糖测量方法.该方法用波长为1 650 nm的红外光源透射人体指尖,接收光信号并进行光电信号转换,通过A/D(Analogue to-Digital)采集、串口通讯、数字滤波和傅立叶变换完成数据处理,并将血糖值存储和输出.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可实现对血糖浓度的基本测量,同时具有测量速度快、无污染和实用性强等优点,通过无创方式即可检测出血糖值,避免了有创检测带来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中体温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方法无创伤地检测人体血糖浓度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分析了经皮漫反射光谱测量人体血糖的原理,针对信号微弱、生理背景噪声难以直接定量等现状,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初步计算了血糖浓度和人体温度变化导致的漫反射光强,并通过葡萄糖水溶液实验对模拟计算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两名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估计了活体实验中的温度变化对血糖浓度模型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附近,体温降低0.1℃引起的漫反射光强与血糖浓度升高2.7mmol/L相当,而对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无创血糖预测,体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误差源,它对模型的影响占总误差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创伤的方法检测血糖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是当今国际医疗和传感器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之一.无创血糖检测将使糖尿病检测手段产生质的飞跃,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唾液中葡萄糖含量仅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1 50~1 100,所以通过人的唾液测量血糖值,其精度要达到0.01mmol L.基于光谱分析技术,实现了葡萄糖的微量检测,精度高,重复性好.为实现无创血糖检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血糖浓度进行紧密控制能减少或减轻糖尿病病人的长期并发症,糖尿病病人在诊疗期间经常要进行血糖浓度化验,频繁进行的抽血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和不便,也给医护人员增添了工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国内外正在积极研究血糖浓度的无创性检测方法.本文对多种葡萄糖无创检测方法(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组织的力学操作,脉冲光声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血糖无创伤检测技术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体血糖无创伤检测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有关的基础研究结果,从简单到复杂的模拟样品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吸收光谱无创伤血糖测量方法具有可行性。同时文中讨论了人体血糖测量时测量波段与测量方式的选择、测量部位的选择等一些基础问题,并提出了血糖无创伤测量进一步研究的关键是,将成熟的软硬件技术结合人体特性,综合考虑测量方法,解决人体测量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体血糖无创监测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提出一种血液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新技术, 通过对正常人的全血和血清与高糖全血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测量,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 以16个特征波长处的吸收值作为网络特征参数, 进行网络训练. 结果表明, 网络训练11次即可达到误差精度要求, 误差在-0.01~0.03 mmol/L, 达到了国家计量检测规程关于生化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血糖浓度检测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其并发症起关键性作用。本研究综述了家用血糖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首先,主要从3个方面总结了血糖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基于酶促葡萄糖传感器的血糖检测;基于光学的血糖检测;基于非酶促葡萄糖传感器的血糖检测。其次,介绍了血糖检测设备准确性评估标准。再次,分析了家用血糖检测设备及其相关技术。最后,指出高精度的可穿戴血糖监测设备、血糖预测与闭环控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发一种人体血液酒精含量无创检测方法迫在眉睫.近些年来,随着近红外光谱在定量分析化学物质含量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延伸,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的方法,在MATLAB软件环境下,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建模,然后将适当的样本数据训练后,最终预测人体血液酒精含量.就如何在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建模的基础上,对人体血液酒精含量的数据处理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糖测量方法是采用直接抽取患者血液, 根据生物化学反应原理测量血糖, 这种有创测量方法存在疼痛、易感染、不能连续测量等问题。根据光电容积脉搏波检测理论, 研究了一种血糖测量方法,实现临床无创连续血糖测量。该方法采用波长为805 nm 和940 nm 两束近红外光透射患者手指, 其中805 nm为血糖敏感波长, 940 nm 为参考波长。从透射光中提取与血糖有关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标定, 计算血糖值。经实验验证, 该方法能实现连续的无创血糖测量。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溶解于磷酸缓冲溶液中血糖在8000~5000cm^-1波数范围的近红外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测定血糖含量的模型,根据数据特点,提出了按浓度大小选择预测集样本的方法。用来进行最佳模型隐变量个数的选择,结果显示,利用近红外光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成功地进行血糖的定量分析,方法的测定误差为0.197g/L。  相似文献   

11.
小波变换在血糖浓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变换特性对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滤噪处理,能有效地从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将该方法应用于近红外血糖浓度测量的基础研究中,实验结果表明,校正模型的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减少了53%和58%,这对于血糖浓度测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机接口在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的交流与控制通道,从而实现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互。脑电因具有非侵入式、易于使用及设备价格低廉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脑机接口。本文回顾了基于脑电的无创脑机接口的研究历史,从脑机接口的类型、应用及面临的挑战3个方面综述了脑机接口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脑机接口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数字化跑道测试系统,测试了30名普通大学生下肢疲劳前后的步态指标,提取有效指标,实现了对运动疲劳的无创检测.结果表明,步长和脚印方向角是判断男生下肢运动疲劳的有效指标,表现为步长变短、脚印方向角变大;双支撑时间和COPY偏差是判断女生下肢运动疲劳的有效指标,表现为双支撑时间变长、COPY偏差变大.总体而言,普通大学生在下肢运动疲劳后的步长变短,双支撑时间变长,COPY偏差变小.  相似文献   

14.
颅内血肿和水肿的无创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颅内血肿和水肿测量的现状及无创检测方法的意义,提出一种无创检测的新方法.根据涡流感应原理,将外部激励磁场作用于大脑,在颅内脑质中感应出涡流,通过测量该涡流激发的二次磁场的强弱来反映颅内血肿和水肿的情况.详细分析了无创检测方法的电磁场理论基础,开发出实验测量系统,并对测量系统的关键模块做了简要介绍.通过模拟水槽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分析了现有系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陶曾  王敏 《科技资讯》2014,(11):20-21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常见病,不能根治却能很好控制。如果能够有精确、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需要时就能监测血糖浓度,这将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进步。超声调制的光学检测方法是新兴的且很有发展前景的无损诊断技术,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超声调制的光学信号与浑浊介质中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超声调制的光学信号可以灵敏地测量出浑浊介质中葡萄糖浓度的微小变化,且在吸收介质中比在散射介质中,超声调制光学信号对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更灵敏。这为该方法应用在血糖的无创检测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意义;介绍了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提供了一种实现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的HES(hemo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system)系统.HES系统可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电图参数和脉象分析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链合成障碍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重型地中海贫血是流行区域出生缺陷的主要病因,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产前诊断是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出生的唯一有效途径,通过筛查流行区域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对可能生育重型患儿的高危夫妇实施基因诊断和胎儿产前基因诊断,可达到干预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对地中海贫血主要采用有创产前诊断技术,但取材不可避免会对母体或胎儿造成伤害,因此安全有效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和技术一直是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的方向和目标.本文综述基于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的无创产前诊断应用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无创血液成分测量作为一种急需的医疗检验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未能消除个体差异和测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技术难以进入临床应用领域.动态光谱法从理论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基于动态光谱理论首次尝试对人体血液中多种蛋白含量的无创测量,采集110名志愿者指端透射光谱信息,并以血液成分含量生化分析值为参考,建立血液中多种蛋白含量与动态光谱数据的偏最小二乘法(PLS)校正模型.对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22 1和0.956 0,预测集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77%、3.49%和3.40%.结果表明,应用动态光谱对血液蛋白含量进行无创测量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精度,也为近红外光谱法对血液成分的无创测量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可靠的肝组织活检诊断本身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肝脏病变的不均匀性而导致的取样误差,存在一定的损伤性使患者难以接受,很难反复取材,故而不能动态地观察肝纤维化及纤维化形成的情况。另外,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办法确定肝组织胶原的含量,仅根据肝内纤维增生的情况进行大概的估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组合应用多项指标诊断与评价肝纤维化,建立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成为当前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模型,本文对目前主要无创诊断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分析,主要从血清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两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无创诊断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最后对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0例运用无创性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干预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恐惧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配合治疗的程度.结果干预组病人,恐惧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配合治疗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无创性机械通气病人的恐惧,减少减轻并发症,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