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茎点茵溃疡病、杨树球二抱溃疡病、细菌性溃疡病、黑斑病等四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作一综述,并针这几种病害的颓防治理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望对日益发达的杨树生产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与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分胁迫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关系。笔者介绍了与水分胁迫有密切关系的农作物黑腐病、杨树溃疡病、松树枯梢病、柏树溃疡病、云杉溃疡病、栎树溃疡病、山茱萸溃疡病和松材线虫病等几种病害的流行情况及其这些病害严重发生与水分胁迫的关系与机理。  相似文献   

3.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  曾鹏 《甘肃科技》2016,(1):138-140
近年来,随着杨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杨树溃疡病迅速在我国各地传播和蔓延,已成为我国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杨树溃疡病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该病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发病原因以及发病规律,结合当前综合防治措施现状,提出合理的杨树溃疡病综合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以防止该病害的进一步蔓延和扩散,为我国林业工作者在今后对杨树溃疡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该项成果对猕猴桃的病虫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陕西猕猴桃有42种病虫害,其中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根腐病、黄化病是猕猴桃主要的病害。研究发现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不仅可以从伤口侵入寄主,而且还能从叶痕、果痕等自然孔口侵入寄主,提出了秋季是猕猴桃细菌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利用CNS膜的保护原理和抗菌素的杀菌原理,研制出了针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的特效配方A3制剂,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地区国槐(Sophora japonica)溃疡病病原主要是Dothiorella ribis,其次是Fusarium tricinctum。它们终年潜伏在外表健康的绿色树皮组织内,当树皮失水到肿胀度85以下时,即会引起病害。终年都能用失水的方法诱发溃疡病发生。与上述二种病原同时潜伏在国槐健皮组织内的真菌还有六种,它们是健康组织内的寄生菌,但不引起病害。  相似文献   

6.
查明危害呼和浩特地区地膜栽培中番茄的两种病害;番茄角斑病(Pseudomonas corrugota)和番茄溃疡病(Corynebocterium michigamens pv.michigganense)(Smith)Jensen.).国内文献没有见到对前者病害症状的描述.本文所提供的症状可用于诊断这两种细菌病害.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孝感市及周边地区主要园林绿化树种病害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危害园林树木病害种类有34种,包括樟科、木犀科、蔷薇科、芸香科等数十种植物,病害种类包括炭疽病类、溃疡病类、枯斑病类、褐斑病类、煤污病类、白粉病类、灰霉病类、疮痂病类、叶斑病类等十大类。其中褐斑病等病害在孝感市区频频发生,新疫点不断出现,并有继续向周边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对全球柑橘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破坏作用。微生物防治在柑橘溃疡病害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减轻病害发生,且对环境安全、无污染。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有关微生物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研究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柑橘溃疡病的微生物防治目前仍主要集中在生防菌的室内筛选与鉴定,其中以细菌中芽孢杆菌类单菌防效研究较多,施用方式主要以活菌株或菌剂为主,具体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抑菌活性物质分离鉴定也鲜有报道。生防真菌和噬菌体的开发具有较大潜力。柑橘溃疡病生防菌的资源开发、作用机制以及田间应用均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郭菲 《汉中科技》2013,(6):61-62
2009年城固县沙河营镇猕猴桃产区首次发现溃疡病,此病害在猕猴桃红阳品种植株上容易发生,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和生产实践,发现、摸索总结出了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对策等,以期在生产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番茄细菌性斑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番茄细菌性斑点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及番茄溃疡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这三种主要的细菌性病害都会导致番茄生产大幅度减产及果实品质严重下降,尽  相似文献   

11.
树木溃疡病是指枝干皮层局部坏死的病害,在针阔叶树上常有发生,为害严重的常环切枝干,引起树木死亡。侵染性树木溃疡病主要由兼性寄生真菌侵染所致,也有个别是由细菌引起的。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观察和部分文献对树木溃疡病的症状、病原、侵入途径、侵染时期、侵染发生的条件,寄主的抗病性和防治方法作了一般性的讨论。树木通常只有在栽培不当或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致生长削弱时,才会发病。病害防治首重分析发病的诱因,采取合理的造林技术措施,消除各种削弱树木活力的因素。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2.
在苏北杨树上新近发生一种不规则黑斑型溃疡病,调查发现该病害是造成苏北新造林地杨树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病原的分离、接种和再分离,发现杨树黑斑型溃疡病主要由2种病原菌引起:一种分生孢子单孢,纺锤形,基部平截,孢子大小为(17.5~27.5)μm×(4.0~5.5)μm,平均大小23.5μm ×4.5 μm,分生孢子梗透明,在近基部分枝,太小为21μm×2.0μm,经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另一种产生甲型和乙型两种孢子,甲型孢子单孢椭圆形,乙型孢子线形,一端弯曲呈钩状,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两种病原菌单独接种均可使杨树枝条产生小的黑斑,混合接种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形成大型不规则黑斑.  相似文献   

13.
柑橘溃疡病是植物检疫性病害。该病菌主要侵染芸香科植物,以甜橙、脐橙、酸橙等品种最为感病,柚类次之。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蜜柑大食蝇,蜜柑小食蝇曾为柑橘四大检疫对象,曾引起政府和果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很好的扼制;但随着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橙类和柚类栽培面积的扩大,柑橘溃疡病的发生面积也越来越广,凡是有橙类和柚类栽培的地方,都有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这必将对我国的柑橘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笔者将对柑橘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能引起果树工作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正>番茄溃疡病菌分子检测取得新进展番茄溃疡病是由密执安棒杆菌密执安亚种(Cmm)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细菌病害,目前还没有快速有效的防治办法。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李健强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亚种特异性引物的设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1989年至1991年调查了呼和浩特、包头二市郊区保护地和露地的番茄病害,并对番茄猝倒病(Pythurm aph■idermatum)、立枯病(Rhicocto■sola■ phytopnthora spp.),早疫病(Alterneria-sol■i)、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s),实腐病(Phoma dastructiva)、叶霉病(Cl■losporium fu■ Cooke)、白粉病(Lereil■ t■、Brysiphe polygoni)、无性世代(Oidiopsis tauric■)、溃疡病(corynebocterium michiga-■ pv.■(Smith)Jenen.)、疮■病(■(Doidge)Dye.)、角斑病(P■)、脐腐病(生理性病害)、日灼病(生理性病害)、裂果病(生理性病害)等13种主要病害症状的准确识别和有效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溃疡病是猕猴桃主要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文章利用不同猕猴桃种植园的溃疡病发病植株进行Psa菌株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6个具有丁香假单胞菌形态特征的菌株,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鉴定与序列同源比对,所分离菌株为Psa,该菌株在‘红阳’猕猴桃的接种检测中显示不同致病性,其中ScYbH2、ScDjyH2、ScYbH1接种植株出现溃疡病症状,而ScMbJ1、ScDjyH3、ScYaH2未表现显著致病性。烟草叶片超敏反应也显示它们具有不同的植物免疫系统激活能力。该研究获得了猕猴桃溃疡病分离菌株,其表型差异为后续的致病基因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定植技术对杨树发生溃疡病的影响,通过对杨树新造林地苗木采用浸水、生根粉及外生菌根菌剂等7种处理,调查研究了当年和次年杨树溃疡病的发生状况。结果表明,浸水可以减轻当年溃疡病的发生;生根粉和菌根菌可提高杨树的成活率,但不能减轻当年春季溃疡病的发生率;菌根菌剂可明显增加杨树当年胸径增长量并减轻次年溃疡病的发生,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菌剂的作用较好,其胸径增长量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甲、概述溃疡病急性穿孔,是一种严重地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常见急腹症之一,在溃疡病外科手术治疗中约占36%。发病以20~50岁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有类似溃疡病急性穿孔症状和转归的记载,根据历代医学文  相似文献   

19.
为了鉴定火龙果的病原菌,本文从火龙果发病枝条分离病原体,通过菌丝和孢子形态学观察、核糖体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和回接实验,首次在海南发现火龙果感染溃疡病,其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随后,分别用多菌灵、精甲霜.锰锌、氰烯菌脂、甲基托布津、达科宁(百菌清)等5种常见杀菌剂在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从抑菌圈的大小初步鉴定多菌灵为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为指导生产上的化学防治提供了选择杀菌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闽楠溃疡病(Clonostachys rosea)是近年来出现的危害闽楠较为严重的枝干性病害,对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为能有效地防治闽楠溃疡病,选用8种杀菌剂和12种植物抑菌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和玻片萌发法测定其对病原菌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效果最好的是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其EC_(50)分别是0.290 mg/L和0.818 mg/L;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是多锰锌、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和百菌清,其EC_(50)分别是2.071 mg/L、4.335 mg/L、4.757 mg/L和5.207 mg/L,苯醚·甲环唑对粉红粘帚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后续的野外防治试验。供试植物浸提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显著的是知母,抑制率为80.67%,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显著的是艾叶和苦参,抑制率超过60%,知母、艾叶和苦参对开发闽楠溃疡病新型抑菌剂具有潜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