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鼓励科技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从事有创意的专题研究而设立的“大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已于2002年11月初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评审工作。 此次评选出的获奖论文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众多申报论文中经过认真审核、评议产生的,他们是:  相似文献   

2.
旨在鼓励科技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从事有创意的专题研究而设立的“大 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已于2001年4月初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评审工作。此次评选出的两名一等奖、四名二等奖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众多 申报论文中经过认真审核、评议产生的,他们是:A类:一等奖: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科学转型[刘益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 学史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4)]二等奖: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胡铁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19(3)];西周金文中纪时术语——初吉、 既…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1 2月 1 5— 1 8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 50多位科技史学者聚集在风景如画的桂林 ,召开了第四次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会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举办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青年学者科技史研究的创新和交流、繁荣科技史研究、鼓励青年人的优秀研究、检阅科技史的研究生教育。会议组委会从开始征集的 2 1篇青年学者的论文中 ,评选出 8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并全额资助他们与会报告。会议还通过资深学者对青年报告人现场评议的方式 ,使他们接受不同老师的教育 ,…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丰富了祖国的科学文化宝库。然而,作为中国科技史或民族史一部分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过去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领域。为推动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创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学术丛刊。该丛刊主要登载少数民族古典科学文献研究论文、有关少数民族科技史资料、少数民族科技文物研究的论文、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综述,以及少数民族科技  相似文献   

5.
金秋九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科技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以及全国70多个单位的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科技发展史中,二十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中国,近代科学的所有学科体系都是在二十世纪逐渐建立的。而且,由于社会与政治的影响更给二十世纪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这次会议收到的52篇论文广泛涉及到专门学科史、地方科技史、人物传记以及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前,科技史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史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少国家设有科技史的系或科技史的专业,培养科技史的硕士、博士。如美国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四十所大学有科技史系,日本有二十多所大学有科技史系。国际科技史学术会议从1928年开始已经召开到第十六届大会。1981年的第十六届国际科技史会议有五十多个国家1200名代表参加。1968年又成立了国际技术史合作委员会。目前出版的各种科技史学术刊物已有100种以上。在科技史出版物和专著中,出现了不少有影响的刊物和著作。美国的乔治·萨顿(George  相似文献   

7.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有着不解之缘。还在念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就把《通讯》介绍给了我们。从那以后,我就成了《通讯》的一名忠实读者,每拿到一期,都要认真阅读。时间长了,经过和其他杂志的比较,我发觉《通讯》确实有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和堪称一流的学术水准,不愧是国家的一级学术刊物。就拿科学技术史专栏来说,目前国内发表科技史论文的杂志不多,《通讯》是其中引人注目者之一。《通讯》刊出的科技史文章,以思想性和理论性强而著称,其中不乏观点新颖、富有创见之作,对繁荣我国的科技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和导向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从1957年建所即开始筹办,经过数十年、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是目前国内收藏最丰富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也是国际上收藏中国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图书馆阅览室位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二层西侧,包括本所研究成果、创办期刊、学位论文和赠书展示区,以及现刊、工具书、民国图书、古籍等多个典藏区。另有图书库和过刊库,位于研究所一层西侧,主要贮藏中外文普通图书和过刊、报纸。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大会于1980年10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哲学、史学、文博、图书、出版、新闻等一百五十余单位的二百七十多位科技史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古代和近现代科技史论文、报告二百四十余篇,分十一个专业组进行宣读、讨论。会上宜读的论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部分有较高的水平。在金属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等方面讨论了一些新的较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3(4):372-372
一、本刊是中国惟一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史学报。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的方向,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二、本刊发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与科技史学理论和各学科史的论文、研究讨论、评论、书评和学术信息等。论文应有新见解、新方法或新材料,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谨,文字洗练;研究讨论是关于某种学术观点的商榷讨论:评论是对科技史学理论观点或研究进展以及重要著作的评述。书评以严肃的学术态度,分析和评介海内外出版的科技史著作;学术信息报道科技史学界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科技史暨第三届中青年自然辩证法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科技出版单位的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联合发起召开的。开幕式上,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主题报告。樊洪业报告的题目是《当代科技史的研究现状》,他着重介绍了8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关于当代科技史研究的状况,包括《当代中国》各卷中关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8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西安隆重举行。与会的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 70余人(其中正式代表139人),提交论文130余篇,这是该学会1980年10月成立(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又一次盛会。大会收到了有关学会和机构发来的贺信和贺电。在开幕式上,钱临照教授(理事长)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三年来我国科技史工作的概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由于全国广大科技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科技史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纵深方向发展,不仅考证史实史料,描述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宣传,而且开始深入探讨它的规律性问题,走向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道路。特别突出的是,过去基本处于空白状况的世界和中国近代科技史的研究,由于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密切,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三年来,科技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略晚于中国考古学,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滋养。尽管目前中国考古学对科技史的容纳程度有限,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两者曾经的密切关系也有迹可循。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的关系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1957年、1980年、2004年为节点。早期科技史家与考古学家保持着良好关系,王琎、梁思成、竺可桢、王振铎等是其中代表。夏鼐与柯俊的交往是中国考古学家和科技史家交往的典范:夏鼐撰写了许多科技史文章,与科技史家们来往频繁,促进了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交融;柯俊在其帮助下,开展了商代铁刃铜钺、晋代周处墓"铝片"等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工作。科技考古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科技史与考古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史与考古学将沿着各自轨迹发展,由"术"而"学",共同促进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14.
本专栏刊登国内外新近出版的科学技术史书目信息,以飨读者。欢迎出版社或编著者提供新书信息及惠赠样书,以便存目;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仁撰写书评书介。本刊特约国内收藏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提供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书目信息。本书目分为中国科技史与世界科技史两部分。中国科技史又分为古代科技史、近现代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三部分;世界科技史则分为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两部分。每部分大致按照科学史总论(包括博物学、科技考古)、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包括环境学)、生物科学(包括心理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顺序排次,以类相从。近现代科技史部分中,科学家传记单独列出。每类下按时代、地区排序;单行本居前,丛书居后。  相似文献   

15.
1980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召开的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是中国科技史界规模空前的盛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受到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1978年中国的政治变革、科技政策和规划,以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李昌的影响,是筹备工作经历搁置后该所联合所外力量重新筹备而获得的成果。这次会议恢复了中断24年的全国综合性科技史学术交流活动,展现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状态;遵循严谨程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为日后国内和中国国际科技史交流活动的展开奠定重要的组织基础。这次会议是中国科技史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反映了1980年中国科技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推进了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科学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身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学科的首届院士,胡适曾将科技史列为需要整理的专门史,纳入其倡导的国故整理体系中,并对《水经注》、墨家科技、印刷术、李约瑟难题以及外国科技史等展开研究。胡适的科技史研究在学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研究范式对当代科技史学者有方法论的启迪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1、4、7、10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二、栏目:本刊发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科技史学理论和各学科史的论文、研究讨论、评论、书评书介和学术信息等。论文应有新见解、新方法或新材料,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谨、文字简练;讨论是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青年科技史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中还有一名外国学者。从1985年起,在蓬莱、承德和南戴河曾分别召开过第一至三届全国中青年科技史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该系列会议的延续。本次会议的讨主题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经济的关系。开幕式上,宣读了学部委员、老一辈科学历家席泽宗先生的贺信。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梁宗正、秘书长周嘉华分别发了言。随后,会议日程分别由学术交流和参观考察两部分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一些论文和专著由于对宋代宋慈《洗冤集录》疏于考据发生的错误和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阐释中国古代科技史料发生的错误以及《甘石星经》被误认为是战国时期甘德、石申之书的错误,论证了考据史料对科技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对避免此类错误继续发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3、6、9、12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二、栏目:本刊发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科技史学理论和各学科史的论文、研究讨论、评论、书评书介和学术信息等。论文应有新见解、新方法或新材料,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谨、文字简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