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一套便携式终端,集GPS/BD2双模卫星定位、生命信息监测和无线传输功能为一体,由士兵随身携带.该终端以ARM作为主控芯片,采集GPS/BD2定位数据和生命体征数据,并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军用CDMA网络,以短消息方式发送至后台处理中心实时显示和处理,还可以根据后台处理中心的指令进行状态调整.设计的终端对于抢险救灾、野外搜救等都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卫星数据收发站的发射开关控制器,通过控制卫星数据收发站调制解调器的电源开关,来实现数据发送的开始和结束。卫星调制解调器的电源开关闭合,表示此数据收发站开始发送数据,占用卫星信道;卫星调制解调器的电源开关断开,表示此数据收发站结束了数据发送,释放了卫星信道,此时,其它的数据收发站可以利用这个卫星信道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发射开关控制器来确定卫星信道的状态,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实现卫星定位接收机终端时间与卫星系统时间保持实时同步的一种异步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将移动目标的一步外推预测与卫星系统终端时差相结合,根据已获取移动目标信息及平滑信息获得具有实时性的定时数据;进一步外推的估计数据。首先,通过双星定位系统双向链路获取定时定位信息,将双向测距数据及时问同步误差数据进行处理、保存;其次,以平滑信息的数据及该时刻获取数据为基础,建立状态向量的动态模型;最后,将计算结果与直接获取测距数据进行对比.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获取结果的卖时性与精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Orbcomm的低轨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开发了点对点数据、短信双向透明卫星数据通讯机,通过运用.NET技术辅以Google Earth建立了海上安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海上安全救助系统由卫星数据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嵌入式子系统和互联网模块组成,该系统有效提供了远洋船舶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和共享等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LTE系统下行链路中,由于无线信道的随机变化特性,使得终端测量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值不准确,最终影响数据的传输质量,所以必须对测量上报的CQI值进行修正。然而原有的CQI修正算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介于此,本文在原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QI修正算法,可实现随着信道的变化,基站对终端测量上报的CQI值进行修正,从而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调制编码方式,以最大化地利用无线信道的传输能力。本文最终在LTE下行链路平台上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当终端在高速信道模型ETU300下运动时,在采用真实噪声功率估计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算法相比于原算法能获得更高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的无绳电话信道控制方式 :二分之一信道组循环不定位方式 .对无绳电话信道控制方式的性能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新的信道控制方式与惯用的循环不定位方式相比 ,呼损率及每信道容量稍有恶化 ,但平均接入时间显著缩短 ,综合性能良好 .  相似文献   

7.
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城市交通管理的核心是车辆监控,为了实现车辆的智能管理,获取车辆信息是首要任务,基于北斗二代的车载终端能够精确获取车辆信息,因此实现监控管理的前提是对北斗终端定位信息的采集.北斗终端数据接收服务的设计与实现成为车辆监控系统的关键,该服务负责采集车辆定位信息和车辆运行信息,同时负责完成与监控平台的实时信息交互.结合SuperSocket和WebSocket开源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实时通信,完成该服务的设计和实现,并通过对比实验分析,证明了该设计的先进性和高效性,解决了车辆监控系统中数据稳定获取和实时交互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描述了车载三维信息采集系统GPS获取定位数据的工作模式及系统主机通过VC 中的通讯控件(MSComm控件)从NovAtelGPS接收机获取定位数据的过程,并且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表明,此方法在卫星信号不丢失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三维信息采集系统的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GSM系统的介绍,提出利用短消息业务来实现定位信息的传送.系统采用GPS/GSM和PDA互连的移动终端来代替高性能GPS手机,通过AT指令,实现GPS数据的发送,再通过中心站的转换发送至用户,从而达到跟踪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移动定位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不需要更换用户手机,成本低,易于推广,但精度较低。基于终端的定位技术提高了定位精度但需要更换手机,增加了使用成本;基于卫星的定位技术,需要专用的终端接受设备,但精度高,覆盖面积大,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