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迪·科恩,总是喜欢戴一副黑色墨镜。他曾在影片《缅因黑人》的屏幕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男主人公的形象。这点干真万确。无论怎样,他无形中卷入了我们人类的行列。尽管他在影片中自始至终扮演着一个决心追捕"外星人"的英雄角色,人们对他并不陌生。其实明星科恩的真实身份是旧金山河口研究所的一名海洋生物学者。6月初,他在美国华盛顿的普吉特海峡以南的乌伊拉巴海峡落潮后露出的沙滩上,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螃蟹蜕下来的皮(空壳)。这是一种蜕皮的螃蟹,属于梭子蟹类的一种,它名叫大西洋绿蟹。它原产于欧洲大陆,是迄今为止华盛顿海岸…  相似文献   

2.
<正>比尔·詹金斯大大推动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公平公正的发展。1968年,比尔·詹金斯(Bill C.Jenkins)成为新上任的统计官员,同时他也是美国公共卫生署(PHS)的首批黑人官员之一。当时,一位同事向他透露了政府一项名为"男性黑人未经治疗的梅毒"的研究,自1932年以来,该研究一直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基吉及  相似文献   

3.
心中的世界     
《科学之友》2008,(6):96
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一次,有人问他是如何取得如此骄绩的,布拉格沉思片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4.
心中的世界     
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一次,有人问他是如何取得如此骄绩的,布拉格沉思片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布拉格出生在一个平常的黑人家庭,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穷困潦倒,勉强够温饱.他非常自卑,看不到生活的一点希望,学业颓废,小小年纪,整天只知道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相似文献   

5.
<正>●凭借所得税记录大规模数据库,一个法国经济学明星挑战了关于不平等的传统智慧。在一个被雨水浸泡的4月15日——美国所得税日——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早早抵达华盛顿的一个智囊机构,带来一堆他的新书《21世纪的资本》。这位43岁的法国经济学家是来谈论他的激进思想的。这个房间充满了年轻的政策专家、头发斑白的新闻记者、律师、政治助手,甚至还有一位美国前议员,戴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会大厦是一座白色的有巨大圆顶的古典建筑,它已经成为代表美国的标志。就在它的对面数千米远处,矗立着高耸的华盛顿纪念塔,它也成为美国的另一标志,而且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最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华盛顿纪念塔 这座纪念塔从1848年奠基,一共用了36年之久才把它建成,美国人称赞它是现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塔高555英尺(167米),全用白  相似文献   

7.
美国首都华盛顿虽然有闻名于世的华盛顿纪念碑,林肯、杰费逊纪念堂以及国会大厦、白宫等等,但是它的更大特色在于庞大的博物馆群。如果你是旅游团或代表团的一员,你对这些博物馆的了解只能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就是住上几个月也未必能详细了解。我有幸在华盛顿停留了半个月,几乎天天泡在博物馆里,也只能说是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8.
月亮石     
到了美国,方知美国有好几个城市都叫华盛顿。而我们要去的是属于哥伦比亚特区的华盛顿,它是美国的首都。那里有由36根大理石柱支撑的林肯纪念堂,有5.8米高的杰斐逊塑像,和欲刺破蓝天的169米高的华盛顿方尖形纪念塔,这一切都令人流连忘返。但最让世界各地观光客激动的是能够亲手摸一摸一块来自月球的石头。这块五头被陈列在美国国家宇航博物馆中。月亮石就在一进大门的大厅中,它被固定在一个特殊不锈钢架上。月亮石很小,呈狭长的扁平三角形,虽然灰暗,但被人摸得十分光滑,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在不锈钢架的侧面,有一段英文铭文,翻…  相似文献   

9.
有谁能比美国科学院更有资格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建立一座新的科学博物馆?最近开业的玛瑞茵·柯施兰德科学博物馆 ,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丹尼尔·柯施兰德的智力产儿。他曾在1985~1995年担任美国《科学》杂志主编。柯施兰德博士为了表示对他52岁的妻子(也是一名美国科学院院士)的  相似文献   

10.
[引子] 1844年5月24日,一位53岁的职业画家用他亲手制作的简易电报机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条电报: "What hath God wrought!"(上帝创造了如此的奇迹!) 电文从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通过有线电缆发到巴尔的摩.发报人是画家塞缪尔·莫尔斯,收报人是他的助手阿尔弗莱德·维尔.  相似文献   

11.
有一年,我到美国参加学术交流大会。期间参观了美国好几个博物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独一无二的全美牙医博物馆。该馆位于巴尔的摩的马里兰大学校园内,这座博物馆告诉参观者牙齿医疗的历史,观众也可看到用动物的骨骼为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制成的一副假牙。在展示厅中,还有各地发生牙病的相关报道。像《印度斯坦时报》曾报道,一名23岁的印度男子,因为抵受不住“蛀牙”的疼痛,竟然上吊自杀。他用皮带系在天花板的风扇上上吊,他的家人从他的遗书中得悉,他是因为牙痛才被迫走上绝路的。真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牙齿脱落对人的记…  相似文献   

12.
如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没初匕硅谷城带来的成功更具有越力。被公认为世界十大著名硅谷城的有:美国的奥斯汀。博伊西、波士顿、香摈乌班纳。盐湖城、西雅图、华盛顿特区、英国的剑桥、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它们既代表着世界发展的趋势,又象征着经济与科技的结合为人类带来的曙光;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整个世界,还使人们由此创下辉煌的人生足迹。纵览世界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几乎全是依靠硅谷技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使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硅谷成为一座座高科技城,一座座具有强大实力的经济柱石。美国…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最精华的地区,从国会大厦到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排列着许多巨大华丽的博物馆建筑群,上文提到的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字航博物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已经使你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几乎这所有的十几座博物馆都是属于史密松学会的,它的总部就是在林荫道旁的一座棕色古堡,是一座哥德式古典建筑。今年正是它150周年纪念。它在传播知识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史密松学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综合体和科学文化机构。就拿美国来说,在华盛顿特区还有两大科学文化团体可以和它相比。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创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会联合会,附属的学术团体近300个。但是它没有史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总统里根对全国的一次演说中,他谈到一架从华盛顿到东京只需2小时的特超音速飞机,抱怀疑态度的人可能认为他在白日做梦。事实上,五角大楼和美国宇航公司为了实现该设想已努力多年。被命名为“东方特快”的该计划中飞机将以25倍于音速的神速穿越大气层,进入太空,再返回地面。尽管没有  相似文献   

15.
<正>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已经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来揭露目击者证词中的缺陷。她的理念为美国司法系统提供了全新的推动力。1984年9月9日凌晨,美国加州,一个陌生人通过打开的起居室窗户进入了M夫人家。发现M夫人在睡觉后,该陌生人试图强奸她,但在吵醒了房子里的其他人之后逃走了。M夫人向警察描述了这名闯入者:他是黑人,体重大约在170磅,身高在5.7英尺到5.9英尺之间,扎着小辫子,带一顶蓝色棒球帽。  相似文献   

16.
<正>总统病房的实验1881年7月的一天,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在华盛顿车站突然遭到暗杀。一颗子弹打在他的脊椎上,鲜血淋漓,昏迷不醒,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华盛顿的夏天又闷又热,这一年更逢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加菲尔德因流血过多,身体十分虚弱,躺在病床上不断地痛苦呻吟。虽然总统夫人和护士们一直守在身旁,但是医生还是提出,只有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极为复杂的模型可以模拟数百万模拟人的灾难情景假如一颗原子弹落在华盛顿5月的一个星期一上午11:15,一辆看似普通的货车驶入美国华盛顿市中心西北第16大街和K大街的交叉路口,就在白宫北边相隔几个街区远的地方。货车中,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接通了开关。这颗原子弹以恐怖分子几个星期前劫持的5公斤高浓缩铀为动力,爆炸后形成的火球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的2/3,整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1997,(3):24-26
最近,科学家在艾滋病研究上取得了几项重大新进展。2个月前,研究人员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的“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大会”上向全世界发布了有关一种叫做蛋白酶抑制剂的强效艾滋病治疗新药,以及预测HIV感染预后的新方法的重要新闻。这种蛋白酶抑制剂使长期以来一直不持乐观态度的艾滋病研究人员深受鼓舞,为此,今年3月出版的《天然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艾滋病──一种最终可治疗的疾病”的编辑部社论。华盛顿大会的组织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道格拉斯·D·里奇曼(DouglasD.Richman)说,这一时代一定会到来,但同时他又…  相似文献   

19.
小可 《自然与人》2011,(6):36-38
美国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Indian),下文称作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是美国史密森学会的第18座博物馆.拥有三座设施,分别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馆、位于纽约市的乔治·古斯塔夫·赫耶(George Gustav Heye)中心和位于马里兰州的文化资源中心..其中,华盛顿国家馆于2004年9月21日对公众开放,是一座较新的设施;乔治·古斯塔夫·赫耶中心是一座永久性博物馆;文化资源中心则是一个研究和收藏单位。  相似文献   

20.
媒体造假 2010年1月,美国天文学会大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一如以往,一些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在会上公布了他们的尖端研究结果,其中有些内容哪怕只是听起来就够吓人的了:类似超新星和伽马射线爆发之类的事件不仅会烧掉你的眉毛,还有可能毁灭整个地球!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西恩在这次大会上公布了他的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