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三个方面对目前的负磁导率材料谐振频率和谐振强度的调节方法进行了总结:1)改变组成材料的性质实现其谐振频率的可调;2)在SRR开口缝和内外环之间加栽电容器实现谐振频率的可调;3)电激励或光照调节基底介质的介电性质实现谐振幅度的调节.展望微波段及未来红外和可见光波段可调谐负磁导率材料的研究将极大推动智能化左手材料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超材料吸收器在宽波段上具有高吸收效率,本文利用金属和介质层堆砌成具有金字塔结构的超材料吸收器。该种超材料吸收器结构具有90°旋转对称的特性,因此其在任意偏振上均能保持高吸收效率。经过模拟计算可得,本文设计的超材料吸收器在波段为0.747~2.665μm时具有90%以上的吸收效率,而且TE和TM偏振具有相同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雪地为背景,根据不同的伪装样本,开展了基于偏振图像的检测研究。使用光电耦合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获取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偏振信息,通过分析和计算,获得反映物体表面状态的偏振度图像和偏振角图像。利用偏振角图像、偏振度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差值,论证了雪地与样本#1~#5之间在可见光图像、偏振角图像与偏振度图像的区别。根据巴氏距离求得雪地与样本#1~#5间的相似度,得到相似度最高的材质、相似度最低的材质。研究表明,此结果对雪地伪装装备的设计和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识别融入雪地的伪装材料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对光子晶体光纤最内侧的单一孔径进行掺杂,使其折射率从1.0渐变至1.45,进而分析受掺杂孔折射率的影响,光子晶体光纤光学特性的变化.利用有限元法对单一孔径渐变折射率的光子晶体光纤的功率分布,径向功率最大值,纤芯有效折射率,双折射以及偏振模色散等光学特性进行分析模拟.在光子晶体光纤非对称孔径研究上得到的结论有助于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磁屏蔽层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系数与品质因数的影响,发现其能使谐振频率发生偏移,降低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填充铁氧体材料的多层线圈设计方案,借助数学建模分析发现:该方案可提高系统自感和互感系数,提升系统的耦合能力和传输效率,达到优化加入屏蔽层后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王奇  金哲 《应用科学学报》1997,15(2):127-135
该文研究超晶格体中TM电磁表面波的传播特性.分析了超晶格体液晶层晶轴取向θ角对TM表面波传播的重要影响,导出了TM表面波色散关系,给出了其电场和磁场的分布曲线.理论揭示:超晶格中TM表面波存在的条件是:(1)θ=0或θ=π/2;(2)超晶格体覆盖层的复介电常数ε满足Re (ε)<0.  相似文献   

7.
相量形式的电路起振条件中,在谐振频率■处环路增益的幅角对频率的偏导■符号是电路的一个关键特征.对于内含RLC串联结构或RLC并联结构作为谐振选频环节的电路,一般性地推导出了谐振选频环节中电阻元件的参量(电阻值或电导值)变化或频率变化所引起的环路增益模变化和幅角变化之间的关系.据此得到了判断这一偏导符号的严谨而方便的定性方法,此方法简单到只需分析谐振选频环节中电阻元件的参量(电阻值或电导值)变化对于环路增益的定性影响效用即可.论证了电路中同一位置处选取RLC串联结构或RLC并联结构作为谐振选频环节时,两种情况下得到的这一偏导符号相反.这一偏导的符号对于定性判断采用常规放大器件的电路是否具备依赖于内稳幅的可稳定振荡性起着重要作用.当这一偏导的符号不满足可稳定振荡的要求,则只需要将谐振选频环节的内部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变更一下就能解决问题.这种定性分析也为新型LC振荡器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Mueller矩阵偏振成像能够全面表征被测样品物的偏振信息,从而成为获取被测样品内部微观结构信息的重要测试方法.利用双旋转波片原理搭建了后向散射Mueller矩阵偏振显微成像系统,并结合新的数据处理算法实现对各向异性植物组织的Mueller矩阵显微成像.针对植物样品的Mueller矩阵的二维分布图像及极化参数图进行分析,并在不同时间进程下通过观察各极化参数图对植物样品的变化进行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强度成像,Mueller偏振参数成像可以更加灵敏地反映被测样品的微观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襄阳电网中发生的一起110KV空母线铁磁谐振事件,阐述了对此类铁磁谐振的分析,给出了大电流系统中空母线铁磁谐振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无刷直流电机的优点及其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建立了电机的基本数学模型,并且阐述了其电磁转矩波动对电机运行中性能的影响,重点从理想反电动势无刷直流电机和非理想反电动势无刷直流电机两种情况下分析电磁转矩波动的因素,并采用相对的控制策略来控制电磁转矩波动;提前角开通换相法与电流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最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组建了无刷直流电机的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转矩波动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