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推进城乡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城乡区域的电网供电能力势在必行。只有确保县域安全、稳定供电,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因此,县域电网的规划及建设是我国电力企业目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们生活生产的基础能源物质,电力已经成为了人类活动所不能缺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而对于原有电网的改造也是重点的建设项目。尤其针对城乡供电所的改造工作,由于城乡供电所是农村电网的基础设施,不是一下就能改造完成的。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城镇供电所改造的相关思路以及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使用能源形式,在社会能源损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的电力企业存在着能耗高的普遍现象。万宁电网由于初期规划的时候受国内电力设备制造技术和电网规划的限制,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万宁电网的发展构建出城市电网能耗体系及提出电网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卫强 《广东科技》2007,(10X):126-127
电力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产品,目前我国城乡电网已难于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要求,特别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经济发展迅速,用电迅速增长,因此电网的扩大和改造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电力主管部门)的重视。本文针对斗门区农村城镇化及工业化发展迅速,土地资源已紧缺,线路走廊和变电站选址存在着较大困难的情况,提出采用4台主变压器配置110kV高压变电站的实施方案的设想,结合斗门区水产养殖用电负荷比重大且分布广的实际,制定了相关措施并进行了科学论证。这些措施成为斗门区电源及中低压电网建设和改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的改造,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电网调度安全运行问题浅谈了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加强运行方式的管理及应用实时安全告警系统等加强电网运行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配电自动化、智能化已经作为城乡配电发展方向来进行具体落实。本文通过城乡电网存在的问题的介绍,然后对城乡配电网一次接线、自动化控制模式,及国外智能化真空断路器、智智化GIS与智能化开关柜产品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最后还补充了城乡配电自动对配电开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生春  张杰  李春来 《科技信息》2011,(16):I0352-I0352
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简述和分析了智能电网的概念、特性和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总结智能电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很多新生事物的产生,尤其是电力企业。电网是应运而生的,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同的类型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升级,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的新阶段,开启了电网运行的新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改变。智能电网不同于传统的电网模式,它综合了多种新型的高科技,能够更快、更有效的传播信息,是我国电网将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智能电网提升了传统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住。本文就智能电网所开启的新型电网运行形式做出了系列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的改造,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三个条件是:合理的电网网架结构;可靠的继电保护;高素质的调度人员。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规范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加强继电保护和运行方式的运行管理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电力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指挥电网运行,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的改造,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电力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在现有电网结构下,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电力调度模拟屏的主要特点一是采用全电脑化融合式分层集散型设计方案,综合了单片机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及STD总线系统的争夺战,充分体现了测控调度系统的时代风貌。二是按功能划分出若干…  相似文献   

11.
三华特高压电网地磁感应电流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相同感应地电场作用下,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GIC)比较大,交流特高压电网建设使我国电网增加了1 000 k V电压等级,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单位阻值等GIC影响因素,准确计算我国1000k V特高压电网的GIC是重要研究课题。以我国三华特高压电网为例,只考虑1 000 k V电压等级网络,建立GIC模型,计算了东向及北向感应地电场情况下特高压电网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的GIC。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特高压电网1 000 k V变电站中受GIC影响最大的变电站有锡盟,上海等特高压变电站;另外我国特高压电网输电线路中GIC规划计算数据偏大的有石家庄—济南线路和南阳—长治(晋东南)线路等,应引起电网公司对GIC灾害防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何静 《科技资讯》2010,(18):138-138
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也是当前我国现代化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定义和特征,涉及的关键技术,并针对电网调度自动化方面,指出了智能电网的发展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网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张剑  吴玉成 《科技信息》2011,(29):I0379-I0379,I0119
介绍智能电网有关的定义以及特征,对比分析了我国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并分析发展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尚春山  张霞 《科技资讯》2013,(9):125-125,127
详细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定义,主要特征和先进性,并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智能电网对我国电网的重要意义,同时从实践出发阐述了在我国智能电网实现的几种方式,以更好的理解智能电网,加快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旭汉 《广东科技》2008,(16):103-10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与薄弱的配电网架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为了提高供电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用电需求,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电网设备的建设与改造,另一部分工作则是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网生产经营的科学管理水平。根据国内外的应用经验来看,电力GIS系统是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必须使用的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经济发展向低碳化过渡带来了供能和用能方式的重大变化,而电力系统的转变是其中的关键,与这一转变密不可分的是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目前已经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热点和推动经济复苏的亮点,带动了整个电力系统中各环节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配电环节,在整个智能电网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银保 《广东科技》2013,(20):39-39,24
智能电网我国电网技术发展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进入了建设阶段。总结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智能电网技术与传统电网相比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分析了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种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电网更具适用性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有安全、灵活、高效等一系列特点,它能够反映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该文基于简要介绍了智能电网基本情况,评价智能电网的优缺点,分析智能电网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为实现我国电力更好地发展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李劲松 《科技资讯》2013,(16):100-101
现代电网建设不仅求实现安全供电目标,而且考虑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的关系,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地域实际出发,以实现电网建设的综合效益。适应于电网建设的求,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并通过电网线路规划、线路选址等措施,来优化线路分布。本文结合我国电网建设现状和电网建设求,说明现代电网分布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电力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各国的电力需求都在不断增加.但近些年,我国电网系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引起了我国电力部门的重视,我国加大了对研究电力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并取得了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对电网脆弱性的评估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该文通过介绍电网脆弱性的研究现状,对电网脆弱性的三种评估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