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如何提高连作晚稻抛栽产量,是抛栽技术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宁波市大多用特早熟晚粳甫粳38、丙对一3对等品种作连晚抛秧,这类品种稳型小,分美力强,往往前期生长过旺,成穗率低,不易高产。甫粳18号中熟晚粳,具有穗粒兼顾,穗型偏大的特点,一般比宁波市当家中熟晚粳宁67多14粒,比特早熟晚粳甫粳38多19粒,产量潜力大。用于抛秧,适当增加基本苗,易获得较高产量。据lop年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庄桥镇Zhm的宁甫粳18每667m2产460kg;4.3hm2宁67均产420kg/667m2;0.68hm2特早熟晚粳甬粳38为408kg/667m2,用雨粳18作抛秧比宁67增9.5%,比…  相似文献   

2.
"巨胚红粳1号"是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功能性水稻品系,主要特点是产量高,胚大(比普通品种增大2~3倍),糙米呈红色,富含花青素.经分析测定,"巨胚红粳1号"稻米的营养价值均明显好于普通种的糙米和精米,尤其γ-氨基丁酸(GABA)和维生素E含量均高于普通种糙米2倍以上,营养极其丰富,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石明松(1973)从晚粳品种农垦58大田中发现了具有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性状的水稻农垦58S,并被正式命名为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它的发现及利用可以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方式由“三系法”改变为更经济的“二系法”,这将对杂交水稻的生产起到十...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世纪。中国的水稻育种在经历了20世纪的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配套两次革命后,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值得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深思探讨。 一、回顾和启迪 建国以来,我国的水稻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至50年代中后期,通过大规模的地方品种评选和新品种的省间引种,普及了高秆良种,早籼的南特号、早籼503、陆财号和广场13等,中籼的万利籼、胜利籼和中农4号等,晚籼的塘埔矮和浙场3号等,中、晚粳的桂花球和黄壳早廿日等,晚粳的10509和老来青等的推广应用,改变了生产上品种多、杂、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我站去年进行了晚稻拔秧带土移栽试验,供试品种为“矮粳23”,杂交稻“汕优6号”,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拔秧带泥插的晚粳亩产583.5斤,比对照不带泥的增产42.2斤;拔秧带泥插的杂交水稻亩产为645.4斤,比对照增57.1斤。晚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站,于1959年早造(早稻)播种了用胚乳交换法杂交的一个组合,“矮仔占”+→“意粳4号”。“矮仔占”是广东一个矮型高产迟熟籼稻品种,“意粳4号”是一个外国大粒型早熟粳稻品种,粒大穗大,但不抗病。希望通过胚乳注射将“意粳4号”大粒、千粒重高、早熟等特性传递给“矮仔占”,育成穗大、粒大、高产、早熟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矮选不育系是1982—1985年选育■早熟晚粳型雄性不育系,其细胞质来源于=Chinsurah Boro Ⅱ,已回交9代,雄性不育性已经稳定,生育期适宜,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良,已实现三系配套并开始用于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8.
一、我省后季晚粳稻的生产特点及其对品种的要求晚粳是我省后季稻生产的主要品种类型,种植面积约占50%。晚粳具有耐寒和对短日照反应较敏感的特性,这对后季稻的安全生产和夺取丰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后季晚粳稻的生长发育,是处在温度由高到低,日照由长而短的条件下。生育期间灾害性天气多,前期台风频繁,后期有寒潮侵袭。温度、湿度适宜于病虫的迅速繁殖,是威胁晚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纵横》2004,(2):51-51
年度及等级:200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1J-1-01)主要完成单位: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李玉福、李德华、邵国军、洪光男、张秀茹、顾义明、邱福林、韩勇、李跃东、祁亢、刘连晋项目简介:辽粳294品种是辽宁省稻作所于1987年选用优质、矮秆、早熟的79~227为母本,用高产的理想株型品种辽粳326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7代系统选育而成。辽粳294株高105cm,穗为半松散型,穗长16~18cm。每穗成粒80~90粒,不实率8%左右,千粒重24.5g,颖壳黄白,有极稀短芒。生育期160天左右,属早粳中晚熟品种。国家水稻育种攻关“特性鉴定与评价”及省内…  相似文献   

10.
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西昌市粳稻新品种(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8年西昌市新培育和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系)为材料,应用DTOPSIS分析法,对其16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个品种(系)中,与理想品种性状的相对接近度依次为:西粳2号〉西粳1号〉西粳3号〉合系22-2(CK)〉BM-2〉B168〉BM-3〉B169〉BM-1。西粳1号、西粳2号和西粳3号综合表现优于对照,说明运用DTOPSIS法对水稻品种进行评判可以达到优中选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沈农265号和铁粳4号,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物质生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氮水平下,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号显示出本身的优势,经济产量高于弯穗型品种铁粳4号,而低氮条件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黑粳7号(黑交912)是黑河农科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1994年经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命名推广。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冷害能力强。目前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迅速推广,是该区米质最好的主栽品种。一、增产效果1989-1990年在所内进行二年产量鉴定,平均公顷产量6913.3公斤,比对照品种黑粳5号平均增产15.8%,1990年异地产量鉴定,平均公顷产量700.20公斤,平均增产16.1%。1991—1992年第四积温带区域实验共9个点次,平均公顷产量6376.0公斤,平均增产7.9%;1993年平均公顷产量7100.1公斤,平均增产17.00%。德都县农业开…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水稻育种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世纪。中国的水稻育种在经历了20世纪的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配套两次革命后,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值得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深思探讨。 一、回顾和启迪 建国以来,我国的水稻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至50年代中后期,通过大规模的地方品种评选和新品种的省间引种,普及了高秆良种,早籼的南特号、早籼503、陆财号和广场13等,中籼的万利籼、胜利籼和中农4号等,晚籼的塘埔矮和浙场3号等,中、晚粳的桂花球和黄壳早廿日等,晚粳的10509和老来青等的…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多样性、多层次、多用途稻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夯实良种基础.进一步优化水稻种植结构。着力提高稻米品质、产量和种稻效益,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促进全省水稻生产的发展。由省种子管理站主持。各育种单位提供新近育成的优异品种(系)组成2003—2004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十一个:滇粳优5号、滇系12号、滇系14号、滇系15号、凤稻19号、凤稻20号、会粳4号、沾粳16号、武凉48、曲1、银光。其中银光为共同对照种。昭通市农科所、曲靖市农技推广中心、武定县农技中心、永胜县农技中心、大理州农科所、保山市农科所、晋宁县种子站七个单位承担试验,  相似文献   

15.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高原粳稻新品种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四川省2008年凉山州水稻新品种中粳组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粳1号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次是西粳2号,天香1号和西粳3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2006-427综合性状最差。对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方差分析不能反应出与产量性状和生产需求相关的其他性状的信息,易造成对品种评价的片面性,而灰色系统理论对参试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分析,能克服只靠产量排序带来的弊端,弥补方差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为加速我县二半山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种子站近年来积极引进适合我县二半山常规籼稻区新品种,但由于在新的市场机制下,可供引进的常规水稻新品种越来越少,即使筛选出一个新品种,在生产中的使用年限也只3~5年,品种更新速度已成为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针对我县海拔1450-1700m二半山区水稻品种更新换代,种子站于2003年引进早熟杂交稻试验成功,改变了我县高二半山区不能种植杂交稻的历史。2004年示范20余亩,平均亩产达到了469.7公斤,较对照增长13.7%。  相似文献   

17.
“牡丹江19”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于1977年以石狩为母本,岩锦为父本杂交成的优质高产早粳水稻品种.1980年决选,品系号为牡80—541,1985~1986年两年全省区试,1987~1988年两年全省生产试验,1989年3月  相似文献   

18.
以自然日照为对照,在塑料大棚内对比观察了4个不同光反应型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对短日照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早粳晚熟品种、中粳中熟品种在3~4叶龄短日照处理20~30d开始对短日照有反应,主茎叶龄6~7叶时植株对日照长度最敏感,抽穗时间(由播种期到抽穗期的时间)较对照减少约26天;晚熟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的时期晚。不同品种的主茎叶片数、株高与抽穗时间成正相关,且达极显著水平,但籼稻品种的相关系数最小。短日照对早粳晚熟品种辽5和中粳中熟品种冀粳8号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很大:在7叶龄5~10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辽5的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对照相差最小;冀粳8号最适宜的短日处理分别为7叶龄10h短日照处理5~10d,中粳晚熟品种冀糯1号在7叶龄15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短日照对其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6叶龄20d短日照处理对籼稻品种南农大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植酸含量与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品种植酸含量不同,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存在差异,在早稻、中稻、晚粳类型品种和籼型杂交晚稻中,植酸含量与整精米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碎米率、垩白率、垩白度、乳白米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籼型杂交晚稻的垩白率,乳白米率未达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选用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辽宁省主栽品种辽粳294为试材,研究田间低钾对超级稻生长和物质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低钾使供试品种生长缓慢,叶片、叶鞘、茎秆和穗子的增长速度都慢于正常供钾条件;增施钾肥有助于提高沈农265叶片和叶鞘的物质转移。两品种茎秆的物质输出均为负值;钾肥影响茎秆的粗度,对辽粳294影响更大。所以生产上为了防止水稻倒伏,要注意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