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气候科学家发现,自21世纪初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了全球光合作用速度加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从大气或水中吸收二氧化碳,这个过程被称为“初级生产”。随着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加,这一过程的速度会加快。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氧化碳施肥效应”。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量化了全球陆地植物的二氧化碳施肥效应。该团队从全世界68个地点——包括农田、草地和森林收集了数据,测量了2001年至2014年间植物正上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活动的继续扩大,也许会给整个地球带来大规模的气候变动。通过十年时间的研究,这一担忧正在日益加深。其中,对于大气中大量增多来自煤、油燃料的二氧化碳的现象最为令人关注。因为二氧化碳吸收紫外线,一旦其浓度在大气中增多,便会因所谓的“温室效应”而导致气温上升。  相似文献   

3.
前沿     
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人类诞生以来最高值新研究显示,人类引发的气候变化出现了更进一步令人不安的迹象: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了人类诞生以来的最高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15ppm,即每100万单位中有415单位的二氧化碳。科学家们警告称,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以及各类生物的生存构成显著威胁,估计全球有超过100万种生物将由于人类活动而濒临灭绝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早在工厂及世界化石燃料市场出现之前很久,人类就已经开始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这个新结论是以冻结在南极冰块中的远古空气样本作为基础而得出的。在有两千年历史的冰芯中,气泡中竟奇迹般地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其中,大量甲烷中所含有的碳同位素,跟木头、  相似文献   

5.
正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给世界增添更多绿色,但这没什么值得庆祝的。"全球变绿"这个词听起来不错,不是吗?植物生长需要二氧化碳,目前每年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400亿吨。一些小型研究表明,人类实际上正在促进全球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增加。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环境科学家埃利奥特·坎贝尔(Elliot Campbell)和他的同事2017年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得出一个数据。他们的结论是:与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也是植物的“食物”,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提升,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天气越来越热。然而,植物学家的最新系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改变气候,它还改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并通过植物危害人类。这再次警示人们,一定要遵守“京都议定书”,努力在工业生产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祸害一:食物营养降低为什么蔬菜、水果和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而这些食物的味道却越来越淡?这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关系。对植物来说,日子从来没有这么好过。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将数…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4,(7):13-13
正陆生真菌大约出现于13亿年前,是地球陆地上最早出现的生物。真菌的菌丝体产生草酸,与其他的酸和酶一起风化岩石,逐渐形成草酸钙,使岩石崩裂。这是产生土壤的第一步。由于草酸是由两个二氧化碳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所以真菌可以草酸钙的形式隔离二氧化碳。1859年,一种被叫作"Prototaxites"(原紫杉藻)的生物化石首次被发现。据推测,这种生物早在4.2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们最初认为  相似文献   

8.
动态点击     
<正>中国成功发射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2016年12月22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这颗碳卫星将使中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能力。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经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且仍呈上升趋势。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的研究。据相关研发人员介绍,此次发射的科学实验卫星重约620千克,在太阳  相似文献   

9.
徐娜 《世界科学》2006,(9):29-31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一种温室气体,也是植物的“食物”,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高,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天气越来越热。然而,植物学家的最新系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改变气候,它还改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并通过植物危害人类。这再次警示人们,一定要遵守“京都议定书”,努力在工业生产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科考队员在2016年深海热液航次中,于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这是全球在自然界里的首次发现。近日,科学家分析认为,此次观测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气和有机组分,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机质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启示。生物学研究表明,超嗜热菌很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共同祖先,因此热液系统一直被认为与生命起源密切相关。而此次发现的超  相似文献   

11.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室效应,早为人们重视,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不少成果。近来,大气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其他微量气体对未来全球气温升高所起的重要作用。据估计,1980年这些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作用已达二氧化碳的一半以上. 从1880年到1980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大约275ppm增加到339ppm.而其他的微量气体也有  相似文献   

12.
中生代不仅是地球发展和生命演化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距离现代最近的典型温室气候期。其中,白垩纪被视为地球历史时期温室气候的最佳范例之一。通过古植物气孔参数、古土壤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学模型等途径的研究,可以勾勒出白垩纪这一典型温室气候环境下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大致轮廓。在整个白垩纪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水平相对较高,但在白垩纪早期较低,白垩纪中期达到最高,而白垩纪晚期逐渐降低。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些地质参数还更精确地识别出在白垩纪关键时期出现了几次显著的古大气二氧化碳的短期快速波动变化,表明白垩纪的温室气候状态并非之前所想象的那么稳定,而是发生了几次大规模快速气候扰动事件,并伴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短期波动变化。这项研究质疑了整个白垩纪期间气候温度均匀分布且呈现单一稳定温室状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气的科学家早已指出,由于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而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日本气象厅预测,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按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50年后,地面平均温度将升高1.2℃,70年后将升高1.6℃。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温室效应及二氧化碳可能带来全球变暖的国际性探讨的不断深入,不少读者会对这一问题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全球温度间相干性的确立”感兴趣。这是库欧(Kou)等在夏威夷的冒纳罗亚仔细地分析了全球平均温度及 CO_2浓度的变化趋势。在每组资料中,他们计算出了与一年以上的时间因子有很强  相似文献   

15.
<正>二氧化碳能人工合成淀粉?这听着是个天方夜谭的问题,但我国科学家经过6年多的研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生产出淀粉。这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球在"发烧"——全球性气候变暖,已被列为科学家们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国际性问题。科学家称:在约2万年前的冰河期,北美洲和北欧覆盖着比现在南极冰床还要大的冰块。但现在这个冰床除了格陵兰岛以外,已全部融化、消失。全球海平面因此上升了100米以上。与上述事实有关的全球气温变化则表现为,过去近2万年中是每100年上升0.1℃,而最近100年间却上升了0.3—0.6℃。导致地球气候日益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一般都把它归咎于由于不断增多的二氧化碳而导致的温室效应。现在,全球每年燃烧的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油质岩、沥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约为2000亿吨,约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总量的7.8%,如果加上全世界800多座活火山爆发后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和人类自身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数量将更大。现在地球上储藏的矿物燃料总量约301万亿吨,如果将它们全部开采出来燃烧掉,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将达到1100万亿吨,等于现有大气层中二氧化碳量的430倍。世界上许  相似文献   

17.
<正>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则海洋中噪声越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与海水发生反应形成碳酸,降低了海水的pH值。在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从1800年至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窗     
科学之窗二氧化碳的新用途,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呼出。这种呼出的气体无处不在,它就是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是植物的养料,也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元凶。最近.研究人员已经首次证实.加热、加压的二氧化碳可以分解蛋白质。众所周知,将二氧化碳加入到矿泉水或软饮料中可以增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由食品级表面活性剂AOT、乙醇、水和二氧化碳构成的超临界微乳液相行为, 报道了该体系的临界微乳液浓度(cμc). 研究结果表明: 该超临界流体的浊点压力随表面活性剂AOT浓度的变化出现一个突变点, 该突变随温度降低和水含量增加而变得显著, 这与低温易于形成微乳液滴和高含水量的体系易于吸收更多AOT构成相界面的事实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甲烷捕获的热量是二氧化碳的80倍,因此先消除它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时间用于减少其他排放。在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战斗中,二氧化碳得到了比其他任何温室气体都更多的关注。这并不奇怪,它是全球变暖的最大驱动因素,现在排放的每一克二氧化碳都将存在几个世纪。不过减少甲烷排放对于解决气候问题同样至关重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的报告也阐述了这一点。甲烷反射红外光的能力远强于二氧化碳,其温室效应自然也更强,但它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不长;现在任何大幅减少甲烷排放的行动都可以帮助正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我们多争取一点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