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渠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笑话故事 ,用以讽世警行和自我娱乐。讽刺笑话揭露世间的假、恶、丑 ,以笑醒人 ;幽默故事给人生带来欢笑 ,见出巴渠人的机智聪颖和乐观风趣。笑话故事中的巴渠妇女形象性格鲜明 ,才智德行胜过男子。人民永远需要讽刺和幽默 ,笑话故事在巴渠大地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
"风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涵义,对它要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去看待它,否则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本文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风骨"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一、"风骨"一词的渊源及其发展"风骨"一词由来已久,《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①对于这一句话,"<崔灵思集注本>下即作讽字.刘氏云:动物曰:讽托音,曰讽."崔云:'用风感物则谓之讽."②从刘、崔二人的考证来看,这个"风"字与  相似文献   

3.
讽刺就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在文学上指用艺术的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评和攻击,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本文通过对鲁迅与莫泊桑短篇小说讽刺手法的对比,分析两位作家在讽刺艺术上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大家更好地理解两位作家的作品内涵和掌握多种讽刺艺术手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王安石咏史诗对李商隐的接受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咏史诗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王诗接受了李诗强烈的讽时性、善于翻新议论和将身世之感融入咏史之作的特点,又在咏史诗所关注的历史视域与艺术手法方面有所新变.  相似文献   

5.
阐述讽谕诗与新乐府的联系与区别。讽谕诗是指以讽谕为思想内容的诗歌,它可以有各种样式,新乐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样武;新乐府是唐人创制的一种诗歌形式,相对于古题乐府而言,题材内容分为讽谕和非讽谕两类。  相似文献   

6.
鲁迅讽刺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他创作了第一流的讽刺艺术作品,以众多不朽的讽刺作品丰富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宝库,更在于他开拓了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新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讽刺艺术美学观,使现代中国的讽刺艺术获得了特殊的发展,在世界现代讽刺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代表作家,杰出的现实主义喜剧大师。他创作的三十余部社会讽刺喜剧,有许多成为不朽的喜剧经典之作。关于莫里裒喜剧之讽刺,方家学者早已多有论述,但有些方面尚嫌不够全面深入。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问题作一点探略。 一、以讽刺为喜剧创作的核心原则,高扬久已失落的“旧喜剧”讽刺传统,确立起喜剧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讷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讷谏,使齐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清代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巨著。其书在清代已有几种版本,声誉渐高。“五四”以后,由汪原放校点,亚东书局排印出版。汪原放请胡适作序,胡适当时正对小说考证有浓厚兴趣,就写了《吴敬梓传》代序,书乃大行于世。陈独秀、钱玄同都写文章推荐。如胡适说:“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吴敬梓。”这是1920年的事。到1923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对这部书也给予高度评价,如“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  相似文献   

10.
师陀的长篇讽刺小说<结婚>有着独特的文体,即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小说的上卷属于独白讽刺,而下卷是叙述讽刺,师陀进行文体转变是由于小说中讽刺力量的一度减弱.他巧妙地整合了独白讽刺和叙述讽刺两种文体,并取得很好的讽刺效果,达到了讽刺文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凡中外优秀的艺术大师,总是以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营造自己丰富厚实深邃的艺术大厦.曹禹就是杰出的代表.作为一名悲剧大师,他不仅圆熟地用悲剧手法撕声裂肺、震聋发聩地控诉和鞭挞了黑暗,而且还成功地运用讽刺手法,在舒徐温厚、不露色声中批判和否定了邪恶.然而,世俗之见总是将讽刺视为喜剧独有,曹禹剧作中的讽刺艺术至今犹如一个“雷区”,评论界很少人涉足.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疏忽.讽刺是主体的主观批判态度,旨在批评和谴责;讽刺的关键是要善于把握和暴露公然、常见的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主题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其中讽谕说是提出最早、历时最久,与爱情说形成尖锐对立的重要观点,对讽谕说的提出、演进、主要依据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有助于推进<长恨歌>主题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讽刺小说讽刺范围明确而狭窄,而《围城》的讽刺之光则无所不在,可以说是不放过任何人、事、物,构成了丰富博大的讽刺世界。同时,《围城》集讽刺作家所采用的各种技法于一身,讽刺技法丰富多彩,不仅与幽默、喜剧合流,还运用锐利、俏皮的语言,道出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哲理,呈现出机智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在对《长恨歌》主题的研判中,持“讽谕说”者在认识、理解乃至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颇。本文着从陈鸿对《长恨歌》主题的妄猜、历代评论家常犯的美刺原则扩大化错误以及他们对《长恨歌》主题倾向枉解三方面,对“讽谕说”提出了质疑,从而指出,推崇“讽谕说”者,是在怒视文本、背离作者本意的情况下,以比附、推演的方式不适地为《长恨歌》确定了“讽谕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对鲁迅的<阿Q正传>和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中的幽默讽刺进行比较,发现鲁迅的幽默讽刺具有真实反映生活、表层幽默与深层悲剧结合、表层幽默与深层讽刺结合、微观幽默与宏观悲剧结合等特色.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具有表层虚构深层真实、幽默与讽刺有机结合、幽默为珠讽刺为线串成喜剧等特色.随后对其中的相同、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两个作品中幽默与讽刺特色的不同,是由于作者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是他们不同个人经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鲁迅晚年创作的著名杂文《病后杂谈》,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考据精确,抒情别致,联系广泛,转换自然,笔法灵活,笔致幽默。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是纵横捭阖、贯通古今的融记叙、抒情、考据、议论于一体的千古名篇,也是鲁迅晚年的代表作。该文于保持鲁迅杂文一贯的战斗性之外,一改早年那剑拔弩张、金刚怒目式的抨击、揭露和冷讽热嘲、嬉笑怒骂式的讽刺与挖苦,代之以轻松潇洒的幽默和亲切温馨的抒情。显示着鲁迅晚年杂文艺术风格的突变,也显示着鲁迅杂文创作确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思想艺术境界。写于稍后的《病后杂谈之余》则是该文的续篇,或称姊妹篇,主题、风格也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日本无论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或翻开报纸,都会听到或看到一些脍炙人口、寓意深刻的新词语。这些新词大多出自著名人士之口或来自报刊杂志、小说等。一般以汉字词汇出现的新词,主要是反映并讽刺日本社会和时代的某些消极方面。多数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而另一种是以生动的发音和新鲜的表达形式出现,很少有思想性。这些新词一般都比较幽默、夸大、富有娱乐性和感觉性。在一定程度上恰到好处,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日  相似文献   

18.
王娟 《科技信息》2008,(15):188-188
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活用词语用、文言文词语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三、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相似文献   

19.
温州人文荟萃,素有“东南文物旧邦”之称。清末以来,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不少有识之士或投身维新运动,鼓吹变法,或昌明学术,援古讽今。1882年陈黻宸等人组织“求志社”;1885的陈虬等人创办得济医学堂,出版以医学为主,包括时事、洋务、艺事、见闻等内容的《利济学堂报》;孙诒让继1887年组织“瑞安务农会”后,于1895年发起成立了“兴儒会”。同人结社,兴办实业或出版刊物,渐成风气,民国之后,水嘉(今温州市区)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20.
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运用讽刺手法, 通过对牧师芭比与《视觉》, 托德·克利夫顿与桑博娃娃, 以及公事包、退伍兵及自由漆厂的刻画, 从不同角度讽刺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社会对非裔人精神指引、知识教育的盲目性, 讽刺了那些尽力迎合模式化主仆形象的人, 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