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艾子杂说》叙事有法。对于虚构的“单层语义结构”小说,苏轼善于通过叙事制造“震惊体验”,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对于“复合语义结构”小说,苏轼以“改写叙事”和“还原叙事”两种模式实现对历史和传说的“再叙述”与“再阐释”。《艾子杂说》中的叙事特征与“妙悟”的文学传统、禅悦之风的盛行和疑古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以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全面、深刻、生动地塑造妇女形象的,当推唐代传奇小说。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街谈巷议”、“残丛小语”的古小说发展到唐代体格一新,它不但改变了六朝志怪小说的荒涎不经,且“叙述婉转,文辞华艳”,“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成了有意识的小说文学创作,成了我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唐传奇中以描写爱情题材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大。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茑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他的第三本小说创作集。这个集子共收八个短篇,其中《补天》、《奔月》、《铸剑》等三篇是前期作品,其余五篇《理水》、《采薇》、《非攻》、《出关》、《起死》等则是后期的创作。这些小说都是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以影射现实的作品。鲁迅在《序言》中曾有这样的自述:“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又说:“叙事有时也有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诗学的理论,对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进行了研究。作者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方面探索了萧红《呼兰河传》的陌生化手法。认为,正是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强化了小说的审美效果,体现了萧红创作的现代意识和自觉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旧小说喜续,新小说喜复”,这是小说《反三国志》的作者周大荒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说的话。好承书而续,确实是中国古代小说所独具的特殊现象。而续作又有种种:或书未尽而续,如《红楼梦》的诸多续书;或书已完而续,如《西游补》《后西游记》之于《西游记》。有的则更复杂,如《水浒传》,既有人不断加入征辽,平王庆、田虎的新情节,也有人把它砍成“断尾巴蜻蜓”,还有人承之而作《水浒后传》、《后水浒传》。  相似文献   

6.
睽违已久的《RO仙境传说》在《宠物情人》之后终于又再次的改版了。在这次的改版中,不但将EP3.0实装了,还开放了包含“魔克岛”在内的12张地面地图以及3张洞窟地图;并在此次的改版中将职业的技能与平衡做了一次的大修正,而且追加了多种职业技能;相信  相似文献   

7.
“先生如达”,是《诗经》中周民叙族事性史诗《生民》里的一句。秦汉以来,有关的传疏注释不少,但往往是歧义纷逞、各执一端,以致使读者很难把握要领,索得确解。并且,由于此句是关于周始祖后稷诞生时“灵迹”的追述,理解不确,不仅直接影响着对下文诗句的准确理解,同时,也大大影响着对后稷历史传说原貌的再认识。因而有加以重新探讨的必要。对于“先生”的理解,分歧不太大。多数注释以为是“首生”(朱熹《诗集传》)、“初生”、“第一胎生”(高亨《诗经今注》)的意思,即是说,姜嫄“禋祀”(祭祀主生子之神)于郊而后,践履巨人足迹有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约有半数,篇后作者都来一个“异史氏曰”,发一通议论,这在小说创作上,似乎是蒲松龄的一个创造。其实,这是学太史公的,表示自己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历史,只不过是写有别于正史的“异史”。蒲松龄对太史公大概是很敬慕的,他不仅“写《聊斋》用的是《史记》笔法,与《史记》有相同处,也有发展”,使《聊斋》具有记传体性质;而且仿效司马迁所总结的“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古  相似文献   

9.
这篇小说我读了四遍。读第一遍时,我要求自己尽量不带任何想法,以免先入为主,也避免作任何分析,只追求直观的“第一感”。读完第一遍,我只模模糊糊地觉得,这篇小说与萧红的《呼兰河传》有相似之处,但又明显感到不同。二者究竟有什么相似与不同?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遍,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说开头写后花园那部分,采用儿童视角,可以看作是《呼兰河传》的延续,孤立地看,写得很精彩,甚至是得心应手,但并没有比《呼兰河传》提供更新的东西,而且在整篇小说里也只占很小的篇幅:显然这部分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追求。于是对作者跳…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所撰的《赠刑部尚书余襄公神道碑铭并序》(以下简称《神道碑》),称余靖为“宋名臣”。关于余靖的生平事迹,除《神道碑》外,《宋史》卷三百二十有传,蔡襄《蔡忠惠集》卷三十六有传,曾巩《隆平集》卷十四有传,王称《东都事略》卷七十五有传,《宋史纪事本末》“郭后之废”、“庆历党议”、“侬智高”、“学校科举之制”等节,《宋史·仁宗纪》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的有关段  相似文献   

11.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祥备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的文学价值及对后世历史家、散文家的影响,前人已有过大量论述。本文只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人物形象、表现方法三方面,探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的影响,从而确立它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一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前人多有论述。一般都认为《山海经》、《穆天子传》、《青史子》等书是小说之祖。《穆天子传》是战国以前的作品,叙周穆王驾八骏访问四方诸国之事,属逸史杂传类,堪称历史小说的先河。《青史子》一书,《汉书·艺文志》注:“古史官记事也”,原书隋时已失,仅留遗文三事,今人已无法窥其全貌。鲁迅先生认为,其书  相似文献   

12.
废名的小说思维与禅学、古典律诗绝句有密切关系。他的小说叙事风格到《桥》这里臻至成熟,到《莫须有先生传》有新的发展。注重以时间写空间,在心与物的关系中,在瞬间延伸了小说的时空。在《桥》中注重境的生成,在《莫须有先生传》中重悟道的孤境独生,都是表达思维者的心理、情趣和观念。  相似文献   

13.
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的小说语言经历了从“本色”到以多种技巧强化艺术表现力的转变。其中,与简洁“背道而驰”的繁复叙述,以内在含义扭转表层语义的“悖反叙述”,有意“越轨”的句子组合方式,以及巧借声韵的婉约传达意味与情趣等特点,构成了萧红后期小说文体的独特魅力,也显示了萧红在小说语言艺术上的探索与变化。  相似文献   

14.
南宋是杭州相扑民俗的繁盛时期,军中把相扑当作一种军事训练的体育活动;宫廷中举行大型的“内等子”相扑大赛;瓦子里流行着娱乐性很强的相扑表演。相扑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小相扑”、“女相扑”、“擂台相扑”等。南宋“小说”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中杨温与李贵的相扑赛对后来《水浒》中燕青与任原相扑赛的写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沉沦》是郁达夫前期创作的重要的“自叙传”小说,堪称为个人Libido写作的经典文本。《沉沦》的写作意义在于,它不仅使郁达夫个人性欲得到了转移与升华,更是对现代社会“零余者”苦闷彷徨的“时代病”的大胆、真实、深刻的揭示。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情节中包含两个世界性民间故事类型———“传假信”和“江流儿”。前者可以上溯到佛本生故事《六度集经.四姓害子》,后者更可以上溯至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萨尔贡王传说。从这个意义上看,《水浒传》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优秀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和空前的繁荣.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唐传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中国小说起源于神话,这和世界其它国家大致相同.《山海经》记载神话最多,清乾隆朝《四库全书》的总纂纪昀把它称为“小说之祖”.《淮南子》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神话故事.此外,先秦散文中的一些寓言故事,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特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对小说的形成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兴”在先秦时提出,而后世解说纷繁。从《毛传》、《诗集传》所论,“兴”是一种形象化的结构章法。这种章法在历代诗词中被有限的继承,也在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中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19.
《世本》一书的《帝系篇》等部分在神话学研究领域有很大价值,其所载发明创作神话、英雄传说、氏族起源神话等上古神话传说值得研究。《作篇》所载神话承载历史神话化的思维,《氏姓篇》所载廪君传说可视为英雄传说的典范,《帝系篇》所载神话谱系可成为探析中国早期谱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旧唐书·窦威传附窦抗传》曰:“抗字道生,太穆皇后之从兄也,隋洛州总管、陈国公荣之子也,母,隋文帝万安公主。”此语误处颇多,中华书局点校本失校。考《隋书》卷三十九《窦荣定传》:“父善,周太仆,季父炽,开皇初,为太傅”,“其妻则高祖姐安成长公主也”,有三子,长子为窦抗。《旧唐书·窦威传》云:“父炽,隋太傅”,《周书》卷三十《窦炽传》亦明言窦炽之兄为窦善,有子荣定。可见《旧唐书》中“窦荣”实为窦荣定之误。《隋书》中“安成长公主”一词出现三次,其中《高祖纪上》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