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栽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内牛真菌菌株SB023为试验菌株,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为指示菌.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菌株SB023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活性最佳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胰蛋白胨,需氧量为120 r/m转速条件下,装液量70mL/250mL.起始pH8.0,温度24℃,发酵培养8 d时,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正交设计法及均匀设计法对链霉菌TD-1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不同发酵因子对链霉菌TD-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影响抑菌活性大小的主要因素为葡萄糖、黄豆粉、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及硝酸钾;抑菌活性物质较佳发酵条件为90 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的体积分数为0.06,发酵周期8 d,初始pH值为7.15.在此条件下,最终抑菌效率与原发酵液相比发酵液对串珠镰刀菌抑菌活性提高了53.38%.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真菌ZPRs-S-12潜在应用价值,通过双层平板法对8种动植物病原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评价;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产黄青霉、烟曲霉、黄曲霉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淀粉和酵母粉。发酵温度控制在20℃,pH 8.0,装液量40mL/100mL,转速为180r/min,接种量为4块直径5mm菌饼,发酵时间为4d时,为适宜的发酵条件,光照条件不影响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表达条件对重组人β防御素-3(rhβD-3)表达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对重组酵母菌的摇瓶发酵条件,如pH、发酵温度、甲醇的添加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表达条件为BMMY培养基pH为6.0,装液量50mL/500mL锥形瓶,28℃,290r/min培养48h,每24小时加0.5%(V/V)甲醇.优化后rhβD-3的表达量可提高到340μg/mL,抑菌活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杀真菌素链霉菌菌株AL-04的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设计,对其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L-04产抗生素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黄豆粉34.0g,鱼粉12.0g,蔗糖2.0g,可溶性淀粉6.0g,NaCl 2g,K2HPO40.5g,MgSO4.7H2O 0.1g,ZnSO40.01g,FeSO4.7H2O 0.01g,CaCO32g,蒸馏水1000mL;产抗生素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种子液菌龄36h,装液量50mL/300mL三角摇瓶,初始pH值7.2.在上述条件下,28℃、180r/min振荡培养7d,菌株AL-04的抑菌率比原始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3.6%,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浓度土壤菌悬液涂平板法筛选出45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以其中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将其鉴定为兵马俑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bingmayongensis HS-15;分别用点植法和平板对峙法检测HS-15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该菌株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一株广谱微生物拮抗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28 ℃发酵20 h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经透析袋处理,抑菌活性没有变化,而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初步推测抑菌物质为蛋白质类.本研究丰富了产抑菌活性物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为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所产细菌素是一种绿色、安全以及高效的天然抑菌物质,但产细菌素乳酸菌数量有限、产量低及价格昂贵等因素极大限制了细菌素的集约化应用.从传统发酵食品分离的16株乳酸菌中,通过微孔板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出一株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乳酸乳球菌株Q13,通过酸排除试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蛋白酶酶解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研究该菌株所产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对菌株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并对细菌素进行了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菌株Q13所产抑菌物质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的蛋白类物质;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4%、发酵初始pH 8.0、发酵温度27.5℃,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最高,可达618 AU/mL,比优化前200 AU/mL提高了3倍;Q13所产细菌素的后期添加可有效抑制酸奶后酸化,延缓酸奶酸度增加.该研究可为细菌素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对链霉菌YH-2进行紫外、微波与硫酸二乙酯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突变菌株YH-UV-2,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YH-UV-2最适发酵条件为:2%葡萄糖,1%酵母膏,0.05%K2HPO4.3H2O,0.05%NaCl,0.05%MgSO4.7H2O,0.001%FeSO4.7H2O,32℃,pH 7.6,接种量8%,菌株YH-UV-2的抑菌活性较原始菌株提高了30.41%。对菌株YH-UV-2所产抑菌物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抗生素为多酚类化合物,热稳定性良好,pH≤8时稳定;经氯仿-甲醇提取得红褐色粗提物;MIC为68.3μg/mL。  相似文献   

9.
对链霉菌Men-myco-93-63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单因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初始pH值6,添加5个玻璃珠,500 mL三角瓶中装液40 mL,在25℃,180 r/min摇床培养.在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对菌体生长和抑菌活性产物产生的影响后,选择影响较大的通气量在20 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实验,通气量与发酵罐的体积比由原来的1.2∶1变为1.4∶1.在发酵过程中抑菌活性产物产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南蛇藤果中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南蛇藤果实中分离的16株内生真菌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产物中的发酵液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菌丝体晾干研磨后用丙酮提取.用发酵处理液和丙酮粗提物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抑菌率在50%以上的活性菌株有13株(占81.2%).说明南蛇藤内生真菌中的抗病原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抑菌活性最强的发酵处理液的抑菌率高达90.5%,菌丝粗提物的抑菌率达89.2%,但活性菌株的抗菌谱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1.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主要碳源,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半夏中筛选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高产纤维素酶的内生真菌bxg1被鉴定为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chevalier)。该菌株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高达2.5。菌株抑菌实验发现,该菌株对供试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约为1.2 cm;抗氧化实验发现,该菌株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0.056 g/L。  相似文献   

12.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谷氨酸(γ-PGA)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HD-2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三因素的多组复合诱变,获得菌株Bacillus subtilisHD-F9,γ-PGA产率达到10.72 g/L,提高了56.3%,且传代稳定.对菌株Bacillus subtilisHD-F9的发酵培养基配比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并对其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50 g/L,酵母膏8 g/L,谷氨酸钠40 g/L,250 mL三角瓶装液40 mL,初始pH 7.5,37℃,200 r/min,振荡培养48 h,γ-PGA产量可达14.88 g/L,提高38.8%.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油脂作为一种新型油料资源,研究其发酵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以实验室保存菌株EAM-AC16为出发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菌株EAM-AC16的发酵条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浓度82.37 g/L,接种量9.45%,培养时间为146.4 h,pH6.0,培养温度30℃,空气量(装液量mL/三角瓶mL)70mL/250mL和(NH4)2SO4浓度1 g/L时,菌株EAM-AC16的油脂产量达5.204 g/L.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菌株EAM-AC16合成油脂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γ-亚麻酸(C18:3)和反油酸(C18:3)等.  相似文献   

14.
从女贞茎、叶中分离到21株内生真菌,分别用PDA,YPD和NHK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后获得各菌株发酵液,以E.Coli,B.Subtilis作为测试菌株,寻找最优化产次生代谢产物的发酵条件,综合抑菌活性分析后得出,女贞内生真菌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是蔗糖和淀粉,最适氮源是胰蛋白胨,摇瓶速度为120r/min,瓶装量为70ml/250ml,最适pH7.0,培养时间12天.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产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乳酸乳球菌为出发菌株,在含有高浓度Nisin的固体平板上,筛选出了耐受10 000IU/mL Nisin的乳酸乳球菌菌株,其发酵单位达到1 680IU/mL。以此菌株为起始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利用24方孔深孔板快速筛选高产Nisin的突变株。结果表明,在诱变菌株的存活率为3%的条件下获得的突变株的正突变率达到27.3%。通过摇瓶发酵进一步考察初步筛选的正突变株的Nisin发酵水平,发现有一个突变株发酵Nisin的活性达到6 120IU/mL。  相似文献   

16.
从青藏高原传统牦牛酸奶中筛选出一株乳酸菌,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手段鉴定该菌株为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用蛋白酶处理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后, 抑菌活性丧失; 发酵上清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121 ℃处理20 min仍有较强抑菌活性)和pH稳定性 (在pH 3.0~10.0之间保持活性), 因此初步认为该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属于类细菌素.研究发现该菌株在培养8 h后出现抑菌活性,在20 h时抑菌活性达到最大并一直到发酵结束.  相似文献   

17.
舟山野菊花序不同萃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菊花序采用微波粗提,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得萃取物,通过K-B法和倍比稀释法,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水相的抑菌活性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物无抑菌效果;水相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15.62 mg/mL和7.8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3.90 mg/mL和1.95 mg/mL,正丁醇相的MIC在15.62~31.25 mg/mL之间。水相和正丁醇相呈现较强的广谱抑菌活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河西走廊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放线菌DA4-3-12,对其最优发酵条件及稳定性进行探究,并对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采用平板涂布法确定最优培养基,琼脂扩散法筛选拮抗植病真菌菌株,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培养条件及稳定性,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对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并提高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菌株DA4-3-12为植病真菌拮抗放线菌,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56h、接种量8%、装液量90/250 m L、起始p H 10.菌株在不同酸碱、紫外照射时间、温度、贮存时间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抑菌活性物质为脂溶性物质,有机溶剂氯仿及大孔吸附树脂HP-20均可对其进行初步分离.以上结果说明菌株DA4-3-12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海绵共生微生物是海洋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广泛分布于福建沿海的山海绵(Mycale sp.)中分离可培养共附生微生物,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发现能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微生物,寻找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合物.从分离的64株细菌和21株放线菌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强烈拮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放线菌菌株HNS054,结合其培养特性、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孢子形态学观察及16SrRNA基因序列,看家基因atpD、recA、rpoB和trpB多基因联合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Streptomyces labedae.对该菌活性产物抑菌效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液粗提物(1mg/mL)的抑菌能力略低于四环素(1mg/mL)和氨苄青霉素(1mg/mL),同万古霉素(1mg/mL)和环丙沙星(1mg/mL)相当,高于链霉素(1mg/mL).该活性物质对温度敏感,最高耐受温度为60℃;活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稳定,酸性条件(pH≤3)下失活,分子排阻层析所得物质经全波段扫描,发现它在230nm有较高的吸收值.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活性物质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米曲霉菌株液体发酵生产α-淀粉酶。产酶培养基优化试验表明:以面粉为碳源,黄豆饼粉为有机氮源,NaNO3为无机氮源。发酵配方如下(g/L):面粉浓度为45,黄豆饼粉浓度为20,NaNO3 4,K2HPO4 3,MgSO4 1,FeSO4·7H20 0.01。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表明:最适发酵初始pH为7,装液量为4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为33.5℃,摇床转速为235rpm,培养时间为72h。此条件下,最终发酵水平达到1962.32U/mL,比初始时提高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