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州河水质与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与水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于2001年夏秋两季对该河流三个断面的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为:秋季和夏季相比,生物物种数增加,其生物优势种密度和个体密度降低,多样性指数升高;重污染水质指示生物种类数下降,轻污染水质指示生物种类数上升,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对水质有较好的监测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着生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苏州河8个断面着生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群落结构与水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着生生物种类数以夏季最多,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最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藻类密度和总生物量四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CODcr、BOD5与四项生物指标均无相关性.各断面污染程度为上游赵屯、黄渡断面污染最轻,武宁路桥、北新泾断面污染最重,反映在群落结构上是上游以自养性藻类为主,中、下游以异养性动物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物监测:(biomonitoring)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来指示环境的污染状况,从而为环境监测和评价提供生物学依据[1]。芬兰森林研究所在1994年就建成了一座生物监测的环境样品库,存放着每5年一次从全国固定采样网点采集来的苔藓样品和其他生物样品,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微生物功能群落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苏州河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功能群落的数量分布以及与主要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苏州河底泥中微生物的功能群落数量从上游赵屯到下游浙江路桥,随污染程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与营养盐的含量密切相关,其中总异养菌与BOD5的相关性r为0.737,磷细菌与TP的相关性r为0.914,氨化菌与TN,NH3-N的相关性r分别为0.862,0.871,反硝化菌与NO3-N,NO2-N的相关性r分别为-0.242,-0.226。  相似文献   

5.
安邦河湿地夏季浮游植物对水质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笔者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对其水质进行生物监测,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营养指示种的结果表明,中、贫营养化指示种占优,富营养化指示种占有一定比例,说明水体以中、贫营养化为主,有部分富营养化。从数量来看,除了莲花池属于中营养外,全部为富营养化;从生物量来判断,全为中营养化水平。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Veaner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均为中营养化水平(0.93~3.30)。各站位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30—50,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支持了浮游植物评价结果。由此可见,夏季安邦河湿地复季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通过监测浮游植物可以正确反映其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水质模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用WASP模型软件开发了苏州河水质模型,使用数据来自1999年苏州河第3次调水试验的同步监测资料、全市污染源调查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用此模型,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有关工程和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一期工程进行了调整.通过苏州河一期工程的实施,苏州河干流在2000年底基本消除了黑臭现象,干流水质主要指标年均值基本达到国家景观水标准,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苏州河是黄浦江的重要支流,贯穿整个上海市区,半个世纪来,污染日益加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底泥是影响苏州河水质的重要因素,底泥疏浚成为苏州河一期综合治理的十大工程之一。底泥污染物以有机物和重金属为主。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等途径从底泥进入底栖生物、鱼、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体内产生富集和毒性效应。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污染物的理化监测上,而关于其对生物的影响,特  相似文献   

8.
2017年12月对遵义市主城区常见的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2种行道树树皮着生藻类进行采集、鉴定和统计分析。初步检出树皮着生藻类共18种,以蓝藻和绿藻种类为主。其中,二球悬铃木检出15种树皮着生藻类,种类组成表现为蓝藻>绿藻;香樟检出10种树皮着生藻类,种类组成表现为绿藻>蓝藻。2种行道树树皮着生藻类优势种均为颗粒粘球藻(Gloeocapsa granosa)和点形粘球藻(Gloeocapsa punctata)。树皮着生藻类平均密度为(1.05±0.17)×10~5 cells·cm~(-2);其中,在二球悬铃木和香樟树皮上分别为(0.94±0.10)×10~5 cells·cm~(-2)和(1.16±0.11)×10~5 cells·cm~(-2)。树皮着生藻类密度在不同树种之间和采样朝向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球悬铃木和香樟树皮着生藻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指数(H′)分别为1.13和1.33;向水侧和背水侧的H′分别为1.11和1.19。  相似文献   

9.
张淑琴 《甘肃科技》2000,16(5):76-76
1 概况石油河发源于祁连山全长104 公里流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年水资源量为4070 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46 立方米河水自北向南横穿著名的石油城玉门市流入花海是玉门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2 石油河水质变化概况为了解石油河水质污染情况和变化我们在玉门市上中下设豆腐台玉门市玉门桥三个监测断面从监测的水质资料来看石油河流经玉门市后离子总量变化较大中断面玉门市与上断面豆腐台相距2 公里但中断面的离子总量却比上断面大几倍为此我们专程到这一地段进行了详细实地调查调查中我们根据三个断面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以及外…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物监测探讨网箱养鱼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水质变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作为衡量指标,分析太湖流域近年水质变化特征,根据FCM算法对太湖流域的水质污染程度进行分类解析,结果显示,太湖流域的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还需加大治理力度,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2.
面对目前迅猛发展的生物科学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阐述了传统生物学概念的变化,现代生物学存在的不足和适应这种变化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羊草草原反射日变化特征的测试与分析结果:1)羊草群落反射日变化特征在7月初表现为时间的单峰曲线,在8,9月中旬为时间的直线型曲线,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各波段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和时间的变化分别存在极显的相关关系;(2)同各个波段反射率的日变化特征相比,RVI和NDVI都能有效地减少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影响,其中以NDVI的作用最好;3)8月中旬对太阳辐射的利用强度最大,各个波段的反射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季节浮床美人蕉对水体氮素等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的方法,以人工模拟水槽为实验场所,在水槽内的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美人蕉,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素。实验结果表明,春季浮床美人蕉对水中氮素的去除效果较好,经过五天的处理,TN去除率约为58.4%;NH+4-N去除效果显著,2天内去除率达100%。与春季相比,秋季浮床美人蕉对氮素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去除规律大致相同,经过五天的处理,TN去除率为50.4%;对NH+4-N的去除效果仍很明显,4天内去除率可达100%。研究结果为浮床植物系统的全年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取水口的1990 ̄1998年水质监测数据为代表,并结合环境现场调查,分析了成都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分别检测了2009年太原市集中供水和自备井水质,并对小店区农牧场自备井水进行了动物急性染毒与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太原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安全,太原西南区域部分自备井水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自来水的潜在危害、家用净水器及长期饮用纯净水的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分质分区供水的构想 ,探讨了分质供水、分区供水的技术保障 ,并进行了分质分区供水的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季节与运动损伤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使人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运动性损伤和季节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参加体育运动应注意些什么,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 有效地增强体质,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