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管道承压能力逆转现象的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测试和理论计算,建立了管承压能力逆转的定量估算方法。运用该方法对一条管道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试压管道裂纹较小时,一次试压造成的管道承压能力下降很小;裂纹尺寸加大,管道承压能力的逆转值就大;重复试压次数越少,管道承压能力逆转量越小。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金属材料中短裂纹与长裂纹的扩展差异,短裂纹的扩展表现为裂纹的群体行为,短裂纹不仅会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扩展,而且裂纹之间还有相互作用,相邻裂纹会在扩展的基础上发生合并,形成主导裂纹,而长裂纹的扩展表现为裂纹的个体行为。管道在制造、运输、敷设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和缺陷是产生“承压能力逆转”的原因。用断裂力学中裂纹扩展的原理分析和研究了管道产生“承压能力逆转”的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油气管道在服役过程中受外界环境影响(特别是大气和土壤作用),极易发生腐蚀而在管体表面产生腐蚀缺陷。这些缺陷会对在役管道的服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其中尤以裂纹型缺陷危害程度最大。裂纹缺陷的存在将破坏管体表面的几何连续性,改变裂纹周围的应力应变状态,最终导致管道承压能力下降,危及管道服役安全。为此,该研究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含裂纹缺陷的管道模型,分析在不同裂纹深度、长度和管道内压下管道裂纹处最大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K_I等参量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获得的特征数据,采用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含裂纹缺陷管道最大应力和K_I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含缺陷管道最大应力状态的高效和准确预测,为管道安全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给水管道采用传统试压方法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试压方法并概述了其工作原理。该方法无需设置支撑,方便快捷,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5.
在管道现场焊接过程中,环向360°裂纹为常见的焊接缺陷,同时错边也是焊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对这两种缺陷单独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已有比较清晰的分析以及计算方法,但是对这两种缺陷的复合应力强度因子还没有一个精确的计算公式.在过去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正,提出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为带缺陷焊缝管道的断裂力学参量计算及疲劳寿命估算提供简洁方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彭新生 《广东科技》2006,(3):129-130
本文针对UPVC管道的安装问题以及对UPVC管道的试压提出了一些新方法,与传统试压方法的对比,新方法无需设置支撑,方便快捷,经济成本低,具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艳英 《科技信息》2011,(21):I0129-I0129,I0184
炼化装置管道系统压力试验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安全适用的试压方案。本文论述了试压方案确定过程中各个参数的选择原则,如压力试验介质的选取、试压系统的划分、压力试验的确定和试压方法的选择等等,并根据自己实践经验对管道系统的压力试验做出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工程中快速准确地估算含共线双裂纹平板表面及最大裂纹深度位置的应力强度因子,提出一种基于裂纹表面最大张口位移估算三维体表面共线双裂纹沿表面及深度方向应力强度因子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以三维体表面单裂纹沿表面和深度方向应力强度因子为基础,通过简单修正,提出了共线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模型;然后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考虑了共线双裂纹的间距、裂纹形状比和裂纹长度比等因素对修正系数的影响,建立了多种情况下共线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修正系数的量化模型;最后得到了适合工程应用的基于裂纹表面最大张口位移估算共线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识,系统试压与分段试压只是方法不同,结果一致。事实上,试作为检查管道安装质量的一种手段,结果就不一定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着重在理论上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分段试压合格,系统试压必定合格;系统试压合格,分段试压不一定合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西气东输三线西段(二标段)如苏压气站-玛纳新压气站长输管道工程,由于管线距离较长及且易引起管道长距离造成落差而影响试压.管道在该段试压存在一定难度,西三线西段在该段采用分段试压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小青  徐裕春  沈建新 《科技信息》2010,(23):J0269-J0270
位于软粘土地基中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由于管道设计的不合理以及地基处理的严重质量问题,致使地基土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最终导致管道断裂。本文论术了管道产生断裂的原因,并介绍了该管道的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级别新型管线钢的不断涌现,其管材韧性和强度都得到了大大提高。然而,现有断裂韧性测试方法要求采用高约束的标准试样,管线钢很难满足试样尺寸条件,管道钢断裂韧性和裂纹扩展阻力的测试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评估。本文利用三点弯试样,测试了X65管线钢的断裂韧度和阻力曲线,对现有断裂韧度测试标准进行了评估,利用损伤模型评估了X65管材阻力曲线的厚度约束效应。结果显示:标准BS7448比ASTM-E1820计算得到的CTOD值更大,并且随着裂纹扩展长度增加,两种方法得到的CTOD比值增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沟埋式管道中的钢塑转换结构件受到土壤载荷作用,容易发生断裂与变形而导致结构件失效,进而导致管道发生泄漏的问题,运用双剪切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并建立了适用于刚、柔性埋地管道的垂直土压力计算模型,通过算例对所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考虑了主应力和回填土的影响,相较于马斯顿理论,该模型计算的压力降低了40%,为直槽沟埋式管道的垂直土压力计算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材料管理、施工工艺、施工准备、管道的加工、安装、试压、冲洗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介绍PPH塑料管的施工技术及在冶金工业酸洗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无损检测可靠性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无损检测缺陷检出概率(POD)与管道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建立了缺陷检出概率与缺陷尺寸分布规律的定量关系,以缺陷尺寸分布规律为基础,参照GB/T 19624-2004规范中平面缺陷常规评定方法和Monte Carlo理论,提出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由缺陷检出概率计算所得缺陷尺寸分布参数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安全评定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探求缺陷检出概率和缺陷尺寸与管道结构可靠性的关系,为压力管道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管道应力集中理论,以数值模拟数据为基础,建立一种局部腐蚀油气管道失效压力的计算方法。验证非线性有限元法评价局部腐蚀的可靠性,用该方法分析局部腐蚀半径及局部腐蚀深度对管道失效压力的影响;并与其他评价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局部腐蚀油气管道失效压力计算方法的误差小,误差分布均匀,可以满足局部腐蚀油气管道失效压力的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非均匀孔隙压力下水压致裂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了非对称分布的孔隙压力梯度下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行为 ,数值试验再现了孔隙水压作用下岩石微破裂诱致宏观破坏的演化过程·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水力压裂裂纹的扩展不仅受到裂纹尖端局部孔隙水压力大小的影响 ,同时也受控于宏观上孔隙水压梯度分布 ,在扩展方向上致裂裂纹往往偏向于高孔隙压力的区域 ,并且其压裂压力随着局部孔隙压力的增大而降低 ,数值试验研究结果与物理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在天然裂缝油藏中,裂缝的主方向决定了主渗透率的方向,确定裂缝方位对于天然裂缝油藏开发和注水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Waren和Root提出的双孔隙度模型建立了各向异性天然裂缝油藏的数学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和Laplace变换,求出了该模型在Laplace空间的分析解,用Stefest数值反演方法求出该模型在实空间的解。同时给出了用最小二乘法对多井干扰试井的压力数据拟合确定裂缝方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平衡压力钻进、设计合理井身结构、保证钻井各作业环节过程中井眼保持稳定,以提高钻井的综合经济效益,准确建立孔隙、破裂、和坍塌压力剖面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地层压力剖面建立的智能化计算机软件系统(ISEPG)将测井、录井、地震、地层泄漏试验及室内岩石试验数据整理后,应用DC指数法、声波时差法、地震层速度法建立地层孔隙压力剖面;应用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模式和实测数据的拟合分析,确定综合地层孔隙、破裂和坍塌压力剖面。ISEPG系统有总控系统、数据录入、数据计算整理、数据补充处理、新井压力剖面建立、数据回归整理、数据查询、图形查询、辅助系统等子模块组成。介绍了ISEPG系统的基本结构、系统原理、软件功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油气管道凹痕缺陷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将金属材料的韧性失效准则应用到管道凹痕的损伤评价中。以X80管道凹痕为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不同工况下3种失效准则的管道损伤量并作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管道损伤量随凹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凹痕深度大于6%管道外径时,管道损伤量的增长速率减小。其中,Oyane韧性断裂准则计算出的损伤量最大,临界空穴扩张比判据理论次之,而X-W损伤失效准则计算的损伤量最小。此外,通过研究凹痕缺陷的类型对损伤量的影响发现,Oyane韧性断裂准则能更好地反映管道凹痕区域的应力集中。研究结果表明,Oyane韧性断裂准则更适合用于深度较大以及不同种类的管道凹痕缺陷的评估。为进一步研究韧性失效准则在管道凹痕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