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色列国防部队即将推出一项它称为"在线士兵"的发展计划,该计划将采用类似于为美国陆军的"陆上勇士"所研制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麻疹是我国计划免疫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正常进行,突然宣布对全国一亿多儿童进行复种,如此重大举措事先却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相应的预防接种知识传播、普及阶段.笔者曾是从事感染性疾病多年的医生,直到很多朋友来咨询"为什么要复种麻疹疫苗"才开始关注此事.即使是在2010年9月9日至11日召开的全国感染性疾病会议上,也丝毫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如此大的全国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运动,连感染病学会也毫不知情,那么无怪乎普通大众会对此次接种有所质疑:"无麻疹流行的疫情,为什么要统一注射疫苗?""家中儿童此前已经注射过麻疹疫苗,还有必要再注射一次吗?""消灭一个自然界存在悠久的常见病毒,能否依靠短期运动?""是发明了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疫苗吗?据报道使用的还是以前版本的疫苗,那么为什么要普遍复种呢?"笔者通过网络查询,才知这原来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卫生部门是协作.  相似文献   

3.
病毒变异产生大杀伤力 美国军队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学家杰弗里·陶本伯格(Jeffery Taubenberger)证明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陶本伯格所在的研究所保留有西班牙流感死亡者的肺组织,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PCR)对其中一位21岁士兵的肺部组织进行基因扩增和转录,找到了一些西班牙流感病毒的RNA(核糖核酸)碎片.  相似文献   

4.
2000年4月,在英格兰南部的皇家伯恩茅斯医院里,医生为一位42岁的淋巴癌女病人注射了癌症疫苗,这名患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接种癌症疫苗的人.  相似文献   

5.
科技传真     
猴子能数数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数字的概念和进行计算的能力。而《科学》杂志最新报道,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布兰隆和赫伯特·特勒斯对名叫罗森克兰茨和马克杜夫的两只猴子进行了多次实验,他们发现猴子能够按顺序数数。它们在电脑屏幕上能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用手指一个一个地点出标有数目大小的图标来,一直数到9。 这项多次重复的实验说明猴子能够思维,但是并不涉及语言,只是按顺序排列。严格说来,这两只猴子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它们能够正确识别数目的顺序。 这两位心理学家计划训练这两只猴子对一定数目的物体进行组合排列。如果它们能够以这种方式来  相似文献   

6.
医学     
艾滋病源头是猴子,而不是黑猩猩 过去的研究认为,人类可能是因为猎食黑猩猩而感染艾滋病的,但科研人员不久前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黑猩猩是因为捕食猴子而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真正的源头应该是猴子。 最近,美国阿拉巴马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非洲黑猩猩喜欢捕食猴子来“改善生活”,它们采取“集体追赶和半路埋伏”的方式来抓猴子。在捕捉到猎物后,黑猩猩往往当场将猴子撕碎吃掉,这为艾滋病  相似文献   

7.
在邦克山战役一次抵御英军冲锋的战争中,美军上校威廉·普雷斯科特这样对他的士兵说“:等你们看到敌人的眼白,再向他开枪。”如果当时这支美国军队对抗的不是英军,而是一群黑猩猩,那么他们一定会立刻被打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黑猩猩乃至其他220种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眼白,或者说至少没有明显的眼白。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些动物没有朝着脸的正前方看过去,我们就会轻易地被它们愚弄,弄不清它们究竟在看哪里。  相似文献   

8.
孩子出生以后,要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的预防接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2个月要口服脊髓灰炎疫苗;3个月要注射“百、白、破”三联制剂等等。因此,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谈谈预防接种后较常见的反应及处理。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与另两家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最近报告说,从肝炎病毒中提取的并经试验室培养除去有害性的疫苗能有效地改善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新发现的这种疫苗可以采用滴鼻的形式接种,比传统的注射式疫苗效果好得多。在马里兰大学和纽约罗歇斯特大学里对81名自愿者所做的试验中,受试者均接受了全剂量的新疫苗但在与流感病毒接触后却没有一个人感染上流感。  相似文献   

10.
新闻背量:央视3·15晚会上曾播出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小女孩叫郁琰,她很爱笑,很讨人喜欢.在接受麻腮风疫苗注射后,郁琰开始咳嗽、发红疹,并查出患有突发性耳聋.疫苗说明书上明确写着适用者年龄在12个月或以上,而郁琰在注射疫苗的时候才9个月.  相似文献   

11.
信天翁 保家园 信天翁是大型海鸟,身高1m左右翼展约3m。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为夺取太平洋控制权,要在一个荒岛上建立雷达站。一天晚上,美军派出一个特工侦察小组悄悄登岛选择位置。当他们的小艇靠上海岛滩头时,惊动了岛上的信天翁。信天翁开始成群结队地向侦察小组攻击。败退回来的士兵,不是失了一只眼,就是少了一只耳朵,或者满脸是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信息     
·American Scientist《美国科学家》Vol.80,No.2,1992年1.计算多项运动目标轨迹的新方法掌握单个运动物体的轨迹并不困难,要求在瞬间跟踪许多运动目标就不同了,这时候,其难度的增加与运动物体数目的增加不是简单的百分比关系。科学家采用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2.雌猴选偶的奥秘研究人员发现,成串的雌性猴子在落叶杉树丛里寻找配偶,其标志是雌猴臀部鼓出粉红色的球状物——动情期激素变化的结果。那么,为何由雌性猴子  相似文献   

13.
正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对世界上第一批登革热疫苗的使用"踩了刹车",因为这种疫苗只适合在那些以前感染过这种疾病的人身上使用。这一举措无疑将使该登革热疫苗生产商——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的潜在市场大为萎缩。当一个人第二次感染登革热时,这是最危险的。相关研究表明,将这种登革热疫苗注射到以前从未感染该传染病的人体内后,如果他们随后被登革热感染,则会导致其出现非常严  相似文献   

14.
<正>在英国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般人群早晨注射流感疫苗更有效。这表明,在早晨(而不是下午)注射流感疫苗,可能诱导更大,因此更具保护性的的抗体反应。据统计,流感病毒每年在全球致死25万~50万人。科学家将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以查明早晨注射流感疫苗是否能更好地帮助糖尿病、肝病和肾病等免疫力受损的患者。他们还将调查早晨注射肺炎疫苗是否也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30年两代疫苗的失败后,一、二代联合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痘病毒ALVAC和gp120)终于在泰国RV144试验中显示了31%保护效果,尚无法用于预防工作.HIV疫苗的科学挑战为,病毒在自然感染中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攻克这一进化的瓶颈.近年HIV疫苗不乏新的研究进展,从HIV感染精英控制者发现了超强广谱中和抗体,设计了一批稳定膜蛋白三聚体结构的新免疫原,探索了一些激活广谱中和抗体胚系B细胞的新方法,使用复制型病毒载体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持久性等.HIV临床试验也明显得到加快,与前30年仅开展了4个Ⅱb/Ⅲ期试验不同,未来5年将开展一批Ⅱb/Ⅲ期临床试验,包括南非重复RV144疫苗的试验已于2016年开始,强森公司与哈佛大学研制的Ad26/gp140疫苗的试验计划于2017~2018年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联合开展前者的DNA复制型痘病毒(rTV)和后者的gp145疫苗的联合临床试验(比较复制型(rTV)与非复制型(ALVAC)痘苗疫苗的保护性),NIH的两个CHAVI-ID项目和疫苗研究中心正全力推进新型膜蛋白疫苗大规模临床试验等.这些HIV疫苗的研究有望对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空运犀牛     
一头被注射了镇静剂的黑犀牛最近被直升机运输至在南非东开普待命的一辆车上。这趟持续时间不到10分钟的空中之旅,是一项把犀牛从盗猎区转移至保护区的计划的一部分。犀牛角被认为有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朱启祥 《科学之友》2001,(11):20-21
在日本的一所小学里,一群孩子正在打预防针。与通常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注射室内听不到哭叫声,却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医学科研人员正在给孩子们做预防疫苗的无针注射。注射室内桌子上完全没有注射器和那长长尖尖的可怕针头,却  相似文献   

18.
自从兰斯坦(Lansteiner)和波普(Pooer)在1908年成功地从猴子体内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后,便开创了脊髓灰质研究的光辉历程,至50年代由于研制出使用疫苗来预防该病的发生而使该领域的研究达到了顶峰时期。今年3月3日在华盛顿去世的艾伯特·B·萨宾(Albert·B·Sabin)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成功者之一。萨宾对脊髓灰质炎的兴趣据讲是在1931年的纽约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期间培养起来的,同年他毕业于纽约大学  相似文献   

19.
奇云 《科学24小时》2001,(12):19-21
一、阴毒的恐怖杀手--揭开炭疽病的神秘面纱 2001年10月3日,美国媒体公司(NBC)<太阳报>的图片编辑鲍勃·史蒂芬奇怪地染上了炭疽病.10月5日,史蒂芬死于吸入性炭疽病,成为25年来美国首位死于炭疽病的病人.消息传出,举国震惊.联邦调查局(FBI)调查人员立即对史蒂芬工作室进行检查,结果在史蒂芬的计算机键盘上发现炭疽病病原--炭疽细菌.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14,(6):10-10
正多项研究已经表明,被限制热量摄入(简称"限热")的果蝇、酵母和老鼠,其寿命能延长多达40%。而一项始于25年前、针对76只猕猴进行的跟踪研究则确定无疑地表明,限热能让猴子延年益寿。当这些猴子7到14岁时,它们被开始喂食热量降低30%的食物。对照组猴子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对照组猴子的患病和死亡的风险分别是限热组猴子的2.9倍和4倍。科学家解释说,限制热量的许多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