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项新研究显示,40亿年前轰炸地球的陨星很可能播种了而非灭绝了地球生命。科学家从发现于南极洲的一枚陨石提取样本,用高温高压轰击它,结果创生了迄今所认为的生命起源条件。科学家发现,在原始条件下陨石释放氨,而氨在制造所谓的“生命砖头”方面是一种基本化合物。科学家分析了这些氨中的氮原子,查明其原子同位素与地球上发现的同位素并不匹配,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最近称,太空中新发现的一颗超新星有可能揭示地球生命形成的秘密。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与人体骨骼内钙元素形成之间的联系。一种被称作"SN2005E"的新型超新星有可能是宇宙中和地球上钙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的造山运动一直是间断性的:火山活动、褶皱作用、断层作用和其他诸如此类的造山活动较明显地集中在几个不相连续的时期。两位纽约的科学家说,从撞击地球的大型陨星的数量来看,也有着不相连续的显著集中的时期,每一时期延续几百万年之久。美国布法罗州大学的西费特(C.K.Seyfert)和默陶(J.G.Murtaugh)说,这两种时期似乎是互相吻合的。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4.
5.
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命运”实验室观测窗前面的宇航员丹·布希仔细地查看了一幅地图后,再次确认了时间,把手中照相机的镜头打开,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他的视线就停在了窗外那不停旋转的蓝色星球上。他不想错过几秒种后会清晰浮现在他视野里的生动美景: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马峰。  相似文献   

6.
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实验室主任庞南珀鲁马(C.Ponnampenruma)领导的一个科学小组,一直在致力于寻求宇宙中生命和有机物的起源。为此,他们对从月球取来的岩  相似文献   

7.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单元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JUNO)是我国第二个大型国际领先的中微子实验站.地球中微子(geo-neutrino)是地球内部天然放射性元素(主要是~(238)U,~(232)Th和~(40)K三种同位素)衰变产生的反电子中微子.它们在衰变过程中也同时释放出大量热能,是驱动地球演化的主要地热能来源之一.地球中微子的通量和产生的热能成固定比例.因此,测量地球中微子的通量,可以获得放射性元素分布及其对地热能的贡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探测器质量为2万吨,运行一年所获取的地球中微子事例数达到400个以上,超过全球已有地球中微子探测器10年所探测事例的总和.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周围500 km以内贡献50%以上的地球中微子事例数,利用地球科学手段可合理、有效估算实验站周围及邻区地壳的贡献,实验站测量总数减去地壳贡献,可得到地幔的贡献.因此,有效充分利用实验站可望帮助解决放射性元素衰变对地热能的贡献、测量Th/U比值和来自地幔的放射性地热等问题,并推动国内中微子地球科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地球内部有关热量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地球中微子可能的贡献,其次介绍了地球中微子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精确地壳结构模型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着重介绍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地球中微子探测潜力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探测优势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意义,最后给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油气生成的两种对应观点 在地质界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油气成因说,一种是有机成因说,一种是无机成因说。 有机说认为,油气是“化石燃料”,即由埋藏于沉积地层中的动、植物或动植物混成物质转变而成。此说最早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先后有动物说、植物说和腐泥说等。现代有机成因说认为,油气是在近海沉积作用过程中,由无数浮游生物、动植物遗体在长期稳定的还原环境和良好的埋藏条件下经化学降解而成。有机质转化为油气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先是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形成干酪根和天然气;之后干酪根在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人深信石油和天然气(其主要成份为甲烷)是起源于生物质。按照这种理论,动植物遗骸先被埋藏,后经热和压力作用最终形成了这种碳氢化合物。大约一百年前,这种观点问世时,它看来是对产于地表或浅部的这些神秘而有用的奇怪流体的唯一可能的解释。那时的化学家几乎都不敢想象石油和甲烷这类碳氢化合物的生成能够离开生物界的帮助:认为它们是“有机化学”中的化合物——“有机化学”这一术语也就是在那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正>自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至今,飞机一直没有飞出地球大气层,它们真的只能在地球的上空飞行吗?能不能在其他行星或者卫星的大气中翱翔?能不能在探索太阳系的宏伟事业中发挥它们的优势呢?其实,人们早就有利用飞机探索太阳系的想法。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曾设想将一架飞机折叠后装入一个减速仓中,然后用运载火箭将它送入火星的大气层。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再把这架飞机从减速仓中  相似文献   

11.
貂熊又名狼獾,它的故乡位于遥远而寒冷的地球北方——临近北极圈的那一片片寒带大森林里。貂熊的模样很像熊,个头却超不过狼。成年貂熊的体重也只有20千克左右。不过,貂熊既不是熊,也不是狼,它不像熊那么呆笨,也不像狼那么狡诈,况且,貂熊还把熊和狼看成是自己的天敌呢。别看貂熊的个头那么小,它的本事却大得很。它既能上树掏鸟窝和了望“敌情”,又能下水游泳、洗澡和捉鱼吃,还能钻入洞穴呼呼睡大觉,或者是避风险。而且它天生耐寒,根本不需要冬眠,一年到头可以为生活操劳、奔波。正是由于它的能干和辛劳,所以才能挺过地球北方的严冬酷寒,才能…  相似文献   

12.
杭之 《科学24小时》2013,(4):56-56,F0003
<正>寒冷的冬季刚刚过去,相信很多朋友都希望能泡一泡温泉来缓解疲乏。我们在享受温泉的同时,是否想过为何地下会冒出一口口如此温热的泉水呢?其实,温泉的能量就来源于今天本文将要叙述的主角——地热能。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进行着衰变反应并释放热量,同时产生高温,巨大的热量会透过厚厚的岩层,持续向太空释放,这种"大地热流"产生的能量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地质史上,地球曾经历了三次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将之称为冰河期,其中前寒武纪与古生代的冰河期持续了几千万年,新生代的冰河期则持续了200万年。关于冰河期的成因,学界至今仍无一定论,部分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地球自转时,地轴周期性倾斜角度的改变,导致阳光照射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26日的早晨,南美洲的蒙特赛拉特岛上的居民们收到了一份迟到的“圣诞礼物”。凌晨3点钟的时候,该岛南部的苏富尔瑞火山发生了剧烈的爆发,位于火山口的一个熔岩穹丘也随之倒塌,熔岩穹丘倒塌的碎片混合着岩浆掩埋了附近的村庄。这次火山爆发还引起了近海的小型海啸,而且喷出的灰尘形成了火山灰云,使这个面积约为100平方千米的岛屿变得一片昏暗,后来千脆一片漆黑。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的冰     
很久很久以前难道真的有过一个冰河期?回答既肯定又否定。说肯定,是因为在克罗马龙人(古石器时代生活在欧洲)之类的原始人生存的时代的确有过冰河期(就是最近一次)。大约在18,000年前,地球上超过十分之三的陆地面积被厚厚的坚冰积雪所覆盖。说否定,是因为冰川学家肯定地说我们就生活在冰河期,只不过正处于一个稍微暖和一点的阶段。地球上全部陆地的十分之一还依然覆盖在冰层之下。北冰洋整个一个大洋都盖在冰下,就象一碗冷豌豆汤上面有一层坚硬的浮渣;巨大的冰穹丘则罩住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在加拿大和美国的阿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的冰     
冰期始于250多万年前。在过去100万年的不同时期,地球上的冰约3倍于今天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储量。那时,冰从北极高纬度岛屿,越过哈得孙湾和五大湖,一直覆盖到今天的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域:西面,则从育空地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西部伸展到浦杰特桑德湾。在欧洲,则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海、波罗的海、不列颠群岛大  相似文献   

17.
地球的大气平均温度的逐年升高,以往一直被认为是温室效应的结果,即人为的生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阻挡了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的散发,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一理论可以解释白天的气温上升,而近年来大气层在夜间也不像以往那样温度能够下降得那么多了。一种解释认为是城市化造成的,因为水泥板比草木更容易积蓄热量而难于散发掉。但是不久前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所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推翻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导致地球大气温度上升的另一个新近发现的原因--云层增厚。一个由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世界各地的天气数据进行了严格…  相似文献   

18.
19.
天外降尘2004年9月3日,一颗大陨星闯入地球的大气层,它的原始重量有100万千克,释放的能量超过一颗千吨当量的核弹威力,留下的尾迹将烟雾和尘埃扩散到大气层里,它们停悬在56~18千米的高空连续几个星期不散去。科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1月,科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北部森林的落叶下发现了一个新物种:一种体形小到可以停在人类指尖上的微型变色龙——"布鲁克西亚娜娜"。"布鲁克西亚娜娜"从鼻头到尾尖全长不到3厘米,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小的爬行动物。和"布鲁克西亚娜娜"同属的还有其他至少13种小型变色龙,均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北部的山林中。"布鲁克西亚娜娜"身体虽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