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自然中生存着千千万万种动物和植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依相存.如草食动物直接摄食植物,肉食动物则通过捕食动物间接地从植物中获得食物,所以,植物是动物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的需要,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奇特的防卫本领.  相似文献   

2.
由于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面对动物的伤害,植物并不是坐以待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早已发展出很多神奇的方法来反击、自卫.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动物福利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动物福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动物保护和国际贸易,还与社会本身的发展、道德和伦理有关.由于我国畜牧业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动物福利问题相对凸显,已成为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新的壁垒,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解决动物福利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中生长着千千万万种动物和植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如草食动物直接摄食植物,肉食动物则通过捕食草食动物间接地从植物中获得食物.所以,植物是动物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许多植物为了生存的需要,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奇特的防卫本领.  相似文献   

5.
苦味受体基因家族功能和演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玲玲  施鹏 《科学通报》2009,54(17):2472-2482
苦味的识别作为一种防御机制, 能帮助动物避免摄入有毒物质, 它在动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取食偏好, 使苦味识别能力在动物的长期进化中产生了分化. 苦味的识别源于苦味物质和苦味受体的结合, 所以对编码苦味受体基因的研究成为研究苦味识别的分子基础. 近年来, 随着体外功能实验体系的建立, 越来越多苦味受体的配体被发现. 另一方面, 随着许多脊椎动物基因组的测序完成, 人们对苦味受体基因家族的演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对演化驱动力的研究, 能够使我们了解不同物种中苦味受体功能的变化趋势, 从而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苦味配体. 本文主要介绍了苦味受体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其在脊椎动物中演化的最新进展, 并对苦味受体基因家族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据推测,中生代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没有明显的寒带和热带分界,地势要比现今平坦,湖泊与沼泽中生长着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时的自然环境对爬行类动物的发展非常有利,因此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曾兴盛一时,种类繁多。所以中生代被称为爬行类动物时代。中生代的许多爬行类动物,都是如今早已绝灭的动物。它们和现代任何一种动物都不相像,我们将它们都叫做“龙”,所以中生代又称龙的世界。虽说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中  相似文献   

7.
秦占芬  徐晓白 《科学通报》2006,51(8):873-878
非洲爪蟾因为终生生活在水中易于饲养管理、常年可以排卵孵化、行体外受精和体外发育等特点, 而作为模型动物广泛用于生物学的研究, 并积累了大量相关的资料. 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 非洲爪蟾的胚胎和幼体直接暴露在水中, 对环境污染物比较敏感. 另外, 非洲爪蟾的性别分化和性器官发育对性激素和具性激素活性的内分泌干扰物十分敏感, 所以非洲爪蟾可用于内分泌干扰物的性激素干扰作用和生殖毒性的研究. 同时, 非洲爪蟾的变态发育对甲状腺激素和具甲状腺干扰活性的内分泌干扰物十分敏感, 所以非洲爪蟾也可用于环境物质甲状腺干扰作用的研究. 除此, 非洲爪蟾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可与目前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两栖动物世界范围内的减少和畸形蛙的出现衔接. 基于以上几点,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将非洲爪蟾引入生态毒理学的研究. 实验动物质量关系着动物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这对毒理学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从水质、食物等环节对非洲爪蟾质量控制的问题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些动物常常将自己装扮成具有防御能力或无法被食用的物体,这种行为就是动物拟态.这是一种巧妙的伪装术,是自然界中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最常见的就是动物的保护色.后来,动物拟态逐步从行为举止进化到发出信号,目的是做到形似. 动物拟态分为3种形态——贝茨型、弥勒型和进攻型.贝茨型比较简单,即伪装成不能被食用的物体,如步行虫装扮成黄峰.弥勒型要复杂一些,具体表现为:好几种具有自我防御能力又形似的动物相互模仿,构成一条“防御链”.这样一来,由于大家色彩都很相似,所以个体便占了便宜.金龟子、椿象和瓢虫的体表都有能吓跑敌人的黑斑.  相似文献   

9.
看起来,大自然的游戏规则严酷无情,它只给强者开绿灯.所以对大多数动物来说,它们从出生时起,就得时刻准备为生存抗争、奔波,以求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这就是蚓螈,一种如同恐龙一样古老的动物.然而,恐龙在几千万年前就死光了,蚓螈却还隐秘地生活在地球上”,印度德里大学的生物学家沙迪亚巴马·达斯·比朱一边向来访的记者介绍,一边展示着装在塑料饭盒里的动物.在若干记者的好奇目光中,饭盒里的几条黄褐色动物不安地扭动着身体.“这不就是蚯蚓吗?”有记者小声地嘟哝道.比朱听到这句话,笑着说:“它们的确很像蚯蚓,所以名字中有一个蚓字.不过,你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嘴巴,有眼睛.它们还吃蚯蚓呢.”  相似文献   

11.
病毒的复制     
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因为它们没有一般的细胞结构,在病毒中没有合成蛋白质外壳所必需的核糖体,所以病毒只能寄生在动物、植物和细菌的细胞内繁殖,它能使宿主细胞的结构转而合成它自身新的病毒物质.在宿主细胞中病毒以复制进行繁殖,对病毒的复制过程的几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郭元吉 《科学通报》1982,27(3):186-186
自从1947年Taylo首次从呼吸道病人中分离到丙型流感病毒1233株以来,至今世界上尚未有人报道过从人以外动物中分离到丙型流感病毒.长期以来,许多病毒工作者用丙型流感病毒在各种实验动物中进行适应传代也都未能获得成功.近十多年来,在世界卫生组织倡导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大量流感病毒生态学研究工作,从灵长类到鱼类都进行过流感病毒分离,但至今仅分离到甲型流感病毒,尚五分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报道.所以,一  相似文献   

13.
猫头鹰的眼睛 猫头鹰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它的眼睛又圆又大,而且已经大到不能在眼眶里自由转动.为了观看一个移动的物体,它必须转动它的整个头部.猫头鹰的眼睛非常敏锐,在离地2m的高度上飞行时,能在微弱光线下看到地面上的老鼠.它的两眼都长在头部的前面,靠得又近,所以能得到立体感很强的图像.从猫头鹰的案例是否能推断夜间活动的动物眼睛就大,而白天活动的动物眼睛就小呢?恐怕不能这么说,因为,眼睛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7,(10):14-15
对于沙漠中的动物来说,雨季是它们在一年中最盼望的季节,茂盛生长的植物可以供给幼龙充足的食物,很多小型恐龙如单爪龙都选择在这个时候繁殖.所以,在这个时候,几乎每个恐龙群体中都跟随着一些不同年龄段的幼龙.这些幼龙当然就成了伶盗龙的猎食对象.  相似文献   

15.
向黑熊复仇     
20多年前,在我们老家四耳河一带的深山里,大树参天,灌木丛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乐园. 那时候,村里人除了在周围的低岭上种些地瓜,就没任何可种的粮食了.所以,男人们就会去深山里打猎,一来可以补充家中的粮食,二来可以将动物的毛皮拿到集市换点零钱.  相似文献   

16.
夏眠的动物     
海参生活在海藻茂密的海底岩石缝里和浅海底部的泥沙里,是一种全身长满肉刺的动物.它有细而长的躯体,肉多而肥厚,体壁外面长了很多肉质的突起,很像黄瓜,所以又名"海黄瓜".  相似文献   

17.
动物与人类战争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用动物帮助作战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地球上百万种动物,人类选来参与军事行动的仅是极少数.人类对动物军事利用思想的发展创造了军事仿生学.也可以说,动物参战孕育了军事仿生学的萌芽.而现代军事仿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信技术、侦察技术、观测技术、隐身技术都在从动物界觅寻新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动物异三聚体G蛋白由α,β和γ3个亚基组成,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CR)感受外部刺激将信号转化为离子通道、酶和其他作用蛋白进而影响一系列的细胞行为.近10年对模式植物水稻(Oryza sativ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G蛋白的研究发现了植物有别于动物G蛋白信号传导途径的新机理.植物G蛋白与动物一样也含有α,β和γ3个亚基,但是植物Ga亚基能自发地进行GTP与GDP的交换,使得G蛋白能够自我激活,这也使得植物不需要所以也就不存在GPCR.此外,植物还有不同于动物的大型Gα亚基和非典型Gγ亚基.水稻非典型Gγ亚基表现出C端抑制N端的自我抑制机制,并显著影响产量性状.本文着重介绍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G蛋白信号调控、效应和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植物与动物G蛋白信号传导的异同,讨论通过G蛋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可以这么断言,没有人能不生病,动物也会生病,像驾车的马、耕田的牛、家中的宠物--小狗、小猫、小兔、乌龟等,都会生病,所以现在许多地方都有专业的宠物医院.但是,你知道吗?自然界还有"不生病"的动物呢!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千百年来它承载着炎黄儿女多少的憧憬与梦想!祖先在敦煌石窟留下了闪烁独特光彩的仕女飞天图,明代官员万户乘火箭座椅飞天留下了令后人赞叹的壮举,华夏民族自古就对飞天奔月充满了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