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在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只对个人消费品或工资部分进行分配,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相吻合的。而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在量上既包括工资,又包括一部分利润,这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
按劳动经营成果分配,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按劳分配的弊端,从分配主体、分配尺度、分配客体等方面发展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今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无论是全民所有制的工矿企业,还是农村中的集体经济单位,分配个人消费品都要贯彻这个原则。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即每个劳动者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按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这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根本依据。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曾经把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概括为一个公式:“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第3卷第62页)据此,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创新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是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 ,只有肯定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成功的做法 ,分析不足的原因 ,提出改进的措施 ,才能进一步体现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新的形势下工资分配应体现新的特点 ,改革的对策是 :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正确方向 ,在管理形式上 ,从过去高度集中的直接分配形势 ,转变为政府总量调控下的单位自主分配形式 ;在工资体制上 ,实现工资管理办法和工资总量调控的分级分类管理 ;在分配模式上 ,实现以职务工资为主向以岗位工资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1.1 分配实践中尚存的问题工资作为我们国家和企业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形式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它有其社会结构与内部结构。目前我国工资的社会结构是二元的:企业采取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为主要方式,机关、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结构工资制。企业工资的内部结构是多样化的。有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挂钩的;有工资总额与最终产品的销量挂钩的;有工资总额与运距,运量挂钩的(如运输企业);有工资总额与营业额,上交税率挂钩的(如商业);有工资总额与减亏幅度挂钩的(如一些存在政策性亏损的企业);有工资总额采取包干制的(如建筑行业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煤炭行业实行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变迁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建立,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并由此决定了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按劳分配比例的下降,按要素分配比例的上升.这些特征体现在我国经济增长上,即市场经济、非国有经济、按要素分配等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受市场约束力更强,在资源配置中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仅是众多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还不是决定劳动者货币收入的惟一依据。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还远没有实现马克思阐明的按劳分配原则。从根本上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才能够为我们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科学有效、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一宏 《科技信息》2010,(28):104-104
新颁布的医改政策要求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其中第五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明确指出: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2009年国务院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实施绩效工资是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工资水平决定着养老金缴费水平,而股票价格的波动率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实际来看,工资水平和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往往都是随机变化的.为了更加接近实际环境,假设工资水平和股票价格都由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所驱动,建立了一类确定缴费型养老金计划的均值-方差模型.运用随机动态规划原理和拉格朗日对偶原理得到了有效策略和有效边界的显式解,并给出数值算例分析了工资因素和波动率因素对有效策略和有效边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工资和随机波动率环境下的资本市场线在均值-标准差平面上仍是一条直线;有效策略仅依赖于瞬时工资水平,而有效边界不依赖于工资水平和波动率水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历来注重按劳分配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今天,我们捧读《邓小平文选》有关按劳分配的论述倍感情切。它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国亿万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有着非常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世明 《科技信息》2007,(24):292-292,136
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进程,已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做到"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①,已突出地摆在大家面前,在岗位绩效工资的实行中,为了能在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上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本文在政府人事管理部门相关文件原则指导下,试从自主设员、薪酬体系构架等方面上,对激励机制的完善,从基层事业单位微观角度作几点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一种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为前提,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要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按员工实际劳动贡献(劳动质量和数量)来确定劳动报酬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岗位工资是根据员工所任职务及所在职位的责任轻重、努力程度(包括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而确定的工资。技能工资是根据不同岗位、职位、职务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和员工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而确定的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所有制问题上实现了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但在分配理论方面却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一方面,我们虽然逐步摒弃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纠正了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但另一方面,在把收入分配市场化的过程中又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背离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在十七大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明确初次分配在坚持按要素贡献分配时,要侧重对劳动要素产权的保护和倾斜,体现了市场经济要求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坚持保障原则的基础上,引入共享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从而把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实现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点,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科技、知识、信息和管理在劳动价值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且,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在价值形成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财富分配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不仅创造价值的劳动要参与分配,生产要素也要参与分配,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郭萍 《太原科技》2001,(1):10-11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推行以岗位效益工资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工资制度,符合建筑施工待业特点,反映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论述了以往的等级工资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及现行的基本保障与岗绩工资的分配办法所体现的按劳分配原则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17.
在公有制范围内,工资的本质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在非公有制范围内。人力这部分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其长期变动取决于必要生活资料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对比关系;而人才这部分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力资本价格的转化形式,其量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发生了变化,即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因此,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也应随之改变。但只是改变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而不是改变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消费品价值仍然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同时说明了现阶段收入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对社会上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应采取的必要的对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大陆分地区分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6至2015年中国大陆各省区公务员工资区域差异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当前各省区公务员工资存在较大的差异,最高省份工资与最低省份工资的倍差在2.47-3.37之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均会使倍差显著缩小;公务员工资水平处在全行业中间水平,增长幅度基本与全行业平均增速保持一致;从空间分布上看,各省区公务员工资高水平集中在直辖市、沿海地区和西藏、青海两省区,而低水平地区则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从分布模式上看,各省区公务员工资空间分布模式接近随机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由单一、固定的分配模式,向适应市场要求的多样化、灵活的分配模式转变。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与企业性质相适应的工资管理和分配体系,建立和完善工资分配自我约束机制,这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影响工资分配的因素入手介绍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应确立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矿山企业工资分配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