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量在10~2Gev 附近的一些加速器已在运行,关于弱中间玻色子人们将得到更多的信息,因此在理论上进一步讨论它们与其它粒子的相互作用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弱中间玻色子有关的相互作用过程的标准理论是 GWS 模型,但在讨论中间玻色子与标量介子相互作用时,尚有困难。采用非线性σ模型则可以给出标量介子与弱中间玻色子耦合的顶角。具体的做法是将 GWS 模型中 SU_L(2)×U(1)规范群作为非线性σ模型中 SU(N)_L×SU(N)_R 群的一个子群而加以规范。这相当于将 GWS 模型嵌入到非线性σ模型中。由于非线性σ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标量介子的低能行为,因此我们有理由期望本文讨论的 Z~0→W~+π~-过程中对衰变宽度的予言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验吻合。本文第二部份具体给出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是具体的计算过程,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 Abel 规范场与相应的规范真空相互作用的机制,得到非自发破缺的有质量矢量介子理论。并用路经积分的方法,实现了理论的量子化,这一理论是可以重整化的。  相似文献   

3.
在量子场论框架和非相对论近似下,给出电子场和光子场相互作用时整个系统的哈密顿量Htot,研究在强光场中非线性项即A^2项的贡献,电子系统用Fermi-Dirac统计的Schroedinger最子波场描述。采用“自治平均场”和“有效质量”近似,并基于相干态方法,得到电子波-光量子场算子函数的LLP表式f(b^+),并导出了有关理论计算公式,其中包括电子能量Ek和波场参量βw的表达式,据此可进一步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SU(2)_L×SU(2)_R×U(1)_(B-L)弱电统一模型在低能下的情况。并在同中性流实验值比较的基础上,得到两个中间规范玻色子m_z90GeV,m_x420~500GeV及sin~2θ=0.216~0.224。从理论上予言了右手中微子流和右手荷电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近十年来,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1967年以来发展的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规范理论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实验的支持。这种理论解决了以前弱作用理论中存在的不可重整化和违反高能么正性的根本困难,使弱作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73年又发现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具有渐近自由的重要性质。它有可能成为近似Bjorken标度性的动力学基础,也就是说层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也很可能是由非阿贝尔规范场传递的。由此发展起来的量子色动力学现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目前甚至有人设想是否现阶段一切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都是  相似文献   

6.
大统一理论(GUT)预言了超重磁单极存在。如果磁单极是二级(或弱一级)相变产生的。那么在宇宙早期核子合成时代,磁单极密度的估计值将远大于观察值的上限。本文提出一类新的大统一模型,它以SU_L(2)×U_1(1)×…×U_n(1)为弱电规范群。由于其中必定存在Z弦相互作用,因而它所预言的宇宙早期磁单极与标准热大爆炸宇宙学预言的没有矛盾。  相似文献   

7.
b—quark质量     
众所周知,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大统一规范理论中,在统一能量尺度以上,Q~2≥M_2~x,M_X是大统一的第一阶段破缺能量尺度,K-夸克(d,s,b)与轻子(e,μ,τ)的质量相等:m_d=m_e,m_s=m_μ,m_b=m_τ (1)但实际上,在低于统一能量尺度Q~2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关于E_8×E_8作为规范群的超弦理论中,通过连续破缺,可以得到一个包含E_6的大统一理论,E_6可以进一步破缺到SU_3~C×SU_2×U(1)×U_1×U_1。从而,在低能的情况下,可以给出一个SU(2)×U_1×U_1×U_1的秩为4的弱电统一模型。本文讨论它如何回到包含SU(2)×(T_3)_R×U_γ(1)和标准的WS模型。  相似文献   

9.
 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出发,导出了ρ介子与核子的耦合参数gρ与饱和核物质密度ρ0、对称能量系数asym及核子有效质量m*之间的代数关系式; 由得到的公式对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中曾用到的几组ρ介子耦合参数进行了分析。 采用NSCL/MSU给出的核子最新实验数据,对ρ介子与核子的耦合参数gρ进行了计算并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近年来,利用么正对称性理论讨论基本粒子强相互作用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个理论也已被用到弱相互作用领域中来。Cabibbo假定了强相互作用粒子的弱流属于SU_3群的八维表示,并应用了所谓“单位长度”的假设较好地解释了轻子衰变问题。他的工作不仅统一地解释了介子和超子的轻子衰变几率,而且给出了对β衰变的矢量耦合常数(G_v)与μ衰变常数(G_μ)之间微小差异的满意解释。一系列作者应用八重态理论讨论了非轻子衰变问题,在某些假定之下,他们都得到了一个三角形关系(Lee氏三角形)。最近的实验表明,这一关系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但所有这些工作实际上都只是考虑了有效的Yukawa型的非轻子弱相互作用,因而无法与轻子过程相联系。反之,若由Cabibbo所给出的流来计算非轻子衰变,所得几率至少比实验小一个数量级。(同时,由于Cabibbo理论中没有△S=-△Q的流,过程∑~+→n+π~+应通过复杂的强相互作用重正化效应而进行,不能直接作唯象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在高能重离子碰撞所形成的高温高密媒介系统中,利用波戈留波夫变换可以把粒子与媒介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压缩成准粒子,准粒子质量区别于探测器接收到的自由粒子质量,从而产生两粒子的背对背关联.本文利用准粒子模型的有效质量为变量来分析K介子背对背关联函数,随着高温高密媒介系统的膨胀演化,它要经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变、完全化学平衡、部分化学平衡、热平衡4个温度不同的阶段,根据理论和实验上给出的4个不同温度值分析K介子背对背关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大动量K介子关联时,以冻出温度T_(pch)=140 Me V为标志的部分化学平衡模型是理想的粒子冻出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SIC-Xα方法,计算了Na原子3p2P3/2态的磁性超精细相互作用耦合系数A,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对于电超精细结构,通过理论计算给出电场梯度值q,再由电性超精细相互作用常数B的实验值,得出原子核的电四极矩Q,由此计算出Na原子核的大致结构。这是用原子物理的方法研究原子核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将规范场和引力场作为两个子流形从构成一个大的流形,利用Chern-Simons链自然地得到规模场反常,各种引力反常以及规范场和引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反常所作的贡献,其表达形式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在 SU(2)L×U(1)模型中的夸克混合问题.文中考虑了每个夸克与三“代”Higgs场均有相互作用的普遍情形.并根据 M_(d,s)<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认为广义相对论不能自然地给出引力场(作为物质)的能量、动量这些重要的物理量。广义相对论体系是欠定问题,在自系统无定解。它和其他相互作用的理论形式较独立,有碍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本文提出了引力的Weyl-U(1)规范场理论。在相同近似下给出的结果和广义相对论一致,而表达方式更简明。文中得到一个宇宙模型,对时空有一些新观点。还提出了本理论对自然界一些解释不了的神秘现象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标准的SU_L(2)U(1)型的统一规范理论中,电子与μ介子是属于相同维数的不同多重态,进一步用水平对称性(除去它们之间存在质量不同外)可以把它们统一纳入在高级对称群的一个相同不可约表示中。这样会更好地体现和理解电子——μ介子的弱,电相互作用的对称性。本文就是用我们提出的轻子,夸克内部结构的亚夸克模型来分析各种统一规范模型中的水平对称性和有关内容。从而论证我们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规范自然丛的数学理论被发展为规范为共变场的自然数学框架,它的语言和技术用来以统一的方式研究所有经典场论的动力学。本书作者对此作出重要贡献。书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这个理论,给出它的各种应用,特别包含了他们及其所领导的研究群体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CELO实验组发现,在B介子衰变中η有很高的单举产率,其分枝比的实验值比标准模型理论预言值高出大约一个量极.有许多作者对此项反常进行了研究.Atwood和Soni认为,如果考虑QCD胶子反常,并把gg*η顶角耦合因子H(k2,q2,m2η)取为常数,则可以给出和实验相符的结果.但另外几位作者指出,如果考虑αs和压低因子m2η/(q2-m2η)对gg*η耦合的影响,那么Atwood和Soni给出的理论预言值将降低为实验值的大约1/30.如果目前关于αs和压低因子m2η/(q2-m2η)影响的理论估计是基本合理的,那么新物理的贡献对解释CLEO实验结果将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SU(2)_L×SU(2)_R×U(1)_(L R)弱电统一理论进行唯象分析,不依赖Higgs机制,通过和高能弱作用实验比较,确定了全部理论参数。给出了对新规范玻色子V~±和X°质量的自洽计算方法。求得了mv160Gev,mx200Gev。本文已提交1985年国际轻子光子会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入自旋-自旋相互作用,计算了红宝石等3种三角晶体中Cr^3+离子的零场分裂,理论计算与实验值一致,研究表明,自旋-自旋相互作用对三角晶场中d^3离子零场分裂的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