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翻译和创作都是文学手段,文学翻译中具有创作性。好的文学翻译中需要创造性叛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就是创作或再创作。要让译文读者在其自己的文化背景下理解文章,对原文的忠实与创造性叛逆都是必要的。在对原文精神实质忠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叛逆将原文用目的语贴切而富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本文引用了散文翻译与诗歌翻译的例子阐述了创造性翻译的可行性和审美性,从而论证了文学翻译是具有创作性的。  相似文献   

2.
吴仙仙  邵东芹 《科技信息》2009,(33):I0181-I0181,I0214
文学翻译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以原作为基础的再创作,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创造性翻译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方面说明了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王美玲 《科技信息》2013,(20):182-182
创造性叛逆经常应用于许多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有些学者会认为创造性叛逆是对原作的背离和对忠实标准的背叛。本文通过分析创造性叛逆与忠实的关系及对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忠实论证了创造性叛逆不仅不是对翻译主体的背离,而是对原作深层次的忠实。  相似文献   

4.
李丹 《科技信息》2013,(6):518-518,520
受到时代、传统、文化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翻译意图和文化背景对原作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再创作,这一现象在文学翻译中尤为突出。近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深入全面的阐释,对鲁迅和林语堂的翻译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视文化意识、翻译目的和审美取向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忠实,讹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应从不同角度探究文学翻译中讹误产生的深层次起因,并评价讹误对译文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翻译目的引导翻译行为,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儿歌的翻译目的应该与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相适应,忠实原作还是忠实读者要根据翻译目的而定.<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汉语译本有着广泛的读者群,其中儿歌的翻译体现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目的.美与忠实的矛盾在儿歌翻译中尽显无遗,究竟要采用何种策略,倾向哪一个阵营,仍然要由翻译目的而定.  相似文献   

7.
探究了基于语言转换和民族文化差异基础上的翻译创造性问题,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和复制,也不能凭借译者的主观想象,而是在忠实原作基础上的一项艰苦的语言艺术的再创作。没有创造性,就没有原作内容、风格、意境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和说明了文学翻译在语言、作品、翻译过程、风格、标准以及文化层面的模糊性体现。进一步佐证了文学翻译中模糊性质的无所不在和其诱人的无穷魅力。没有模糊性的翻译必定是拙劣之作,而有模糊的译作必然是既忠实又通顺的上乘佳作。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译学研究中,忠实被视为最高的标准;然而,比较文学却认为,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不可避免的。从传统的翻译标准入手,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性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再创造性发挥着很大作用。本文指出语言层面的等值翻译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又对翻译者提出了难题,这就要求译者进行再创造。总之,文学翻译总是要最大可能地再现原作。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件难事.古今中外许多翻译家和理论家提出不少切合本国语言实际和阅读欣赏习惯的翻译理论及其方法,有的侧重于忠于原著,有的偏向于富于艺术性的"再创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从比较文学译介学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之不可避免及其对于不同民族文学交流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翻译者的个性主要是由“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这一翻译的基本特性决定并通过译入语所必然会具有的时代性以及译者的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所展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实践也必将与时俱进,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游憩效用与城市居民户外游憩分布行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游憩效用最大化是游憩选择的基本依据,影响游憩效用的主要因素是价格、距离的地吸引力、通过对这3个因素与游憩行为的关系进行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门槛距离与等级规模扩散是城市居民户游憩分布行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形成了后现代性的审美范式。在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层面上,作者和读者的传统身份渐趋模糊,双方共同参与创作,形成主体间性式的审美交流。从接受层面来看,由于文本的不确定性,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阐释就只能高于每一次的文本体验当中。从网络文学的自身特性来看,它也表现出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的文化休闲需求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建设,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和文化休闲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公众的读书和文化休闲中心。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翻译中进行再创造 ,必须从语言学和翻译的关系切入 ,才能使文学翻译在深入剖析原文的基础上对原作的思想感情、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 ,并充分发挥译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终使译作超越原作。  相似文献   

17.
在综述国内游憩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关于游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现状,提出构建游憩学科体系的设想,旨在总结国内游憩学科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游憩学科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一些主持人过份注重外表的包装而忽视内功的积累,主持的节目没有份量,缺少内在深厚的内涵。表现为:思想素养不足,造成是非混淆、思路误导;语言功力不深,造成辞不达意、涵义误解;基本知识不够,造成信息量小、说服力差;学修养不行,造成情境淡薄、感染力弱;综合能力不足,造成再创造欠缺、辐射面窄。主持人可采取厚积薄发法,边积边发法、直达目标法、集思广益法、快速反应等方法积淀自身素质,使内功更好地外化。  相似文献   

19.
武世花 《镇江高专学报》2011,24(1):21-24,33
梁实秋是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凭个人之力将<莎士比亚全集>译成中文的翻译家,他抱着"存其真"的态度,力求向中国读者展现莎士比亚著作的原貌.他的翻译从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均体现出杂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汤艳娟 《科技信息》2007,10(27):149-150
Sherwood Anderson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writers in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bundant symbolic meanings in his famous short story "The Egg".Symbolism makes a literary work profound.The various depressing fates awaiting the eggs simultaneously come true on the father and the son,exposing the unreality of the American dream for the poor to be ri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