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人体长时间吸入甲醛气体,可以引发结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经过研究发现,室内装修材料遇热潮解时都会释放出甲醛气体。实验针对绿萝、吊兰、虎皮兰、常春藤和芦荟等植物,在饱和的甲醛胁迫条件下,分析植物CAT活性变化,探索甲醛对植物的伤害机理,进行饱和甲醛熏蒸处理,持续跟踪和测定甲醛胁迫下植物CAT活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萝和吊兰对甲醛的耐受性较强,CAT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三种观赏植物对甲醛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橡皮树、虎皮兰、芦荟三种观赏植物,在密封箱内进行降醛能力的研究。用LB-3J空气质量检测仪测定密封箱内放入植物后甲醛浓度的变化情况,比较所选植物对甲醛的吸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橡皮树、虎皮兰、芦荟均对室内甲醛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吸收率分别64.5%、87%、34.6%,净化能力大小依次为:虎皮兰〉橡皮树〉芦荟。并且这三种植物在甲醛超标20倍的情况下仍能存活。  相似文献   

3.
张帆 《科技信息》2012,(29):98-99
用容易获得的40K来代替不易获得的137Cs进行Cs的吸收能力实验。实验通过以不同浓度KCl土壤培植芦荟科芦荟、苋科马齿苋和百合科虎皮兰三种植物,处理30天后,测量其土壤中K的比放射性活度并与未经处理的土样相比较,用0.5g、1g、1.5gKCl处理过的芦荟吸收的40K分别为6501.5、13723.9、20925.82 Bq/kg;用0.5g、1g、1.5gKCl处理过的马齿苋吸收的40K分别为7145.95、14455.09、21825.98 Bq/kg;用0.2g、0.3g、0.4g、0.5gKCl处理过的虎皮兰吸收的40K分别为2861.3、4195.73、5702.42、7132.22 Bq/kg。结合相关实验分析可得这三种植物对可以从土壤中吸收Cs,且其对137Cs的吸收能力与土壤中137Cs呈正相关,其中苋科植物和百合科植物对137Cs的转移能力大于芦荟科植物。可以用于137Cs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高效净化甲醛植物,选取室内常见的6种观赏植物,采用熏气法,在密闭箱中对植物进行甲醛熏蒸实验,测定密闭箱内不同时间节点甲醛浓度的变化、叶面积,净吸收率、24 h单位叶面积甲醛吸收量,并在甲醛胁迫48h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净吸收率随甲醛熏蒸时间及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6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进行排序,依次为橡皮树→鹅掌柴→绿萝→虎尾兰→吊兰→袖珍椰子。根据6种观赏植物相对电导率判定耐受能力依次为:橡皮树→鹅掌柴→绿萝→虎尾兰→吊兰→袖珍椰子。根据MDA酶活性判定耐受能力依次为:橡皮树→绿萝→鹅掌柴→虎尾兰→吊兰→袖珍椰子。研究证实:仅绿萝与鹅掌柴在耐受能力大小排序上略有变化,6种观赏植物对甲醛的耐受能力与吸收能力排序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5.
用次甲基兰-溴酸钾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甲醛,对海洋生物标本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浸泡液处理过程中未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甲醛对芦荟POD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玻璃箱模拟室内空间环境,应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在不同甲醛含量下芦荟对甲醛的吸收及其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芦荟存在时甲醛气体含量显著下降,芦荟体内的POD酶活性增强;随着通入甲醛气体量的增加,芦荟对甲醛的吸收量显著增加,POD活性的提高也越来越显著.说明芦荟体内POD酶对甲醛气体的胁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生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室内植物代谢甲醛的能力为吊兰>常春藤>矮牵牛>滴水观音>铁线蕨.根据GenBank中甲醛代谢途径中谷胱甘肽依赖型甲醛脱氢酶(FALDH)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5种室内植物中扩增FALDH基因片段并测序.根据FALDH基因保守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结果显示5种室内植物FALDH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其代谢甲醛的能力一致.FAL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可作为植物代谢甲醛能力的潜在标志,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准确分析植物代谢甲醛的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植物对甲醛抗性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种室内植物紫鹅绒、芦荟和冷水花为例,说明室内植物对甲醛的抗性和吸收能力,以期望人们对植物净化有进一步的关注和了解,从而达到推广和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V.L.Cheadla关于单子叶植物解剖性状演化观点,即(1)根、茎、叶中均存在导管较根、根状茎中具导管或仅根中有导管进化;(2)导管分子短而宽较导管分子长而细进化;(3)单穿孔板类型较梯状穿孔板类型高级,而梯状穿孔板模隔数越少越高级.用上述3条标准对百合科(Liliaceae)中铃兰族(Conval-lavrieae)万年青属(Robdea Roth)万年青(R.japonica(Thunb.)Roth),吉祥草属(Reineckja Kunth)吉祥草(R.carnea(Andr.)Kunth.);萱草族(Hemero ca-lleae)玉簪属(Hosta Tratt.)紫花玉簪(H。albo-marginata(Hook.)Ohwi)芦荟族(Aloeae)芦荟属(Aloe L.)芦荟(A.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吊兰族(Asphodeleae),吊兰属(Chlorophytum Ker-Gawl.)吊兰(C.comosum(Thunb.)Peker)等植物的后生木质部管状分子进行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吊兰、芦荟、紫花玉簪较吉祥草、万年青进化.  相似文献   

10.
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别名钓兰、垂盆钓兰、挂。百合科,吊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吊兰具簇生的圆柱形肥大须根和根状茎。叶基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狭长,柔韧似兰,长20—45厘米、宽1-2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抱茎,着生于短茎上。叶丛中常抽细长花亭,花后成匍匐枝下垂;总状花序单  相似文献   

11.
采集玉米(Zea mays L)、芦荟(Aloe vera L)和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三种植物叶片的表面电信号,通过小波变换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降噪和重构,对降噪后的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芦荟和吊兰三种植物叶片电信号是幅值为μV级、频率分布在2 Hz以下的低频电信号。玉米叶片电信号的频率分布主要集中在0~0.4 Hz,芦荟叶片电信号频率分布主要集中在0~0.6 Hz,吊兰叶片电信号的频率分布主要集中在0~0.8 Hz。  相似文献   

12.
选取绿萝、金边虎皮兰、常春藤、豹纹竹芋、金边吊兰、芦荟6种家庭常用观赏植物,采用密闭熏气方式对其进行不同浓度下氨气胁迫试验,测定了6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3种氨气浓度胁迫下,6种植物抗氨气污染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绿萝、常春藤、豹纹竹芋、金边虎皮兰、金边吊兰、芦荟。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新装修房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霞  李晞  李品品 《河南科学》2008,26(5):611-613
对郑州市150户新装修住宅室内空气进行现场实测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室内甲醛浓度超标率94.7%,平均甲醛质量浓度为0.94 mg/m3,超标8.4倍.经统计分析,室内空气甲醛浓度与装修材质、装修程度、通风状况、室内温度以及装修后时间有密切关系.郑州市新装修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泉州市近三年室内空气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泉州市区室内空气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中以甲醛污染最为突出,超标率最高为73.2%,最高浓度为1.10mg/m3,超过国家标准10倍.介绍了甲醛污染的性质、危害和来源,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短时通风对新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和氨的质量浓度降低的效果及其变化规律,在冬季进行了每日2次短时通风(10min)室内甲醛和氨质量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短时开窗通风10min后室内空气中甲醛质量浓度降低2.53~7.48倍,氨浓度降低0.32~5.3倍.关窗后甲醛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呈指数递增规律,实验数据与公式C=C0exp(-bt) (a Cw)[1-exp(-bt)]的相关系数R2范围0.9447~0.9999,室内空气换气次数b介于0.1027~0.7934之间.实测数据与该式结合可估算渗风量和甲醛释放量;氨的源释放特征与甲醛释放特征差异较大,关窗后室内空气中氨质量浓度的起伏波动性很强.  相似文献   

16.
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目前市面上甲醛检测仪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成本高等不足.为此,设计了一款适合家用的甲醛检测仪,以满足居民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需求.该设计基于低功耗的主控芯片STM32微控制器,利用传感器检测技术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甲醛浓度进行实时检测和显示.当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达到警戒值时会触发报警,同时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模块发送至智能终端.该检测仪具有操作方便、实时检测、功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沈阳市室内外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发现沈阳市大气中甲醛浓度较低,无超标现象;室内空气因场所不同,甲醛分布状况有所不同:商场、超市内甲醛超标较严重,主要由于所售物品释放所致,而装修材料不是主要污染源;新装修住宅甲醛超标率84%,非新装修住宅甲醛超标43%,均为装修材料释放所致;网吧、电影院内甲醛超标不严重.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到2007年4月期间监测了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多个典型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监测结果是:甲醛的小时均值范围为6.6~76.5 μg/m3,苯的小时均值范围8.6~33.4 μg/m3,甲苯的小时均值范围8.3~119 μg/m3,仅2006年12月在个别场所检出了二甲苯;图书馆内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在80~134 μg/m3之间.所测污染物质量浓度均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值,校区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分析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对改善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室内装修后空气中微量甲醛的快速检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室内装修的兴起及各类现代化生活用品的引入使室内空气污染,尤其是甲醛污染较为注目.甲醛属有毒化学物质,能引起头痛、失眠、咳嗽、流泪、皮肤肿胀及溃烂.动物试验已证明甲醛有致癌作用.有调查表明新装修的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高达0.50 mg/m3,是室外的62.5倍.由于甲醛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故快速、简便地测定甲醛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广大平民对室内空气一般检测的需要,特研制了室内微量甲醛的快速测定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强、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室内甲醛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其释放和通风衰减特征对于维护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以某新装修后住宅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对甲醛释放量的影响,门窗封闭24 h内的释放动力学特征以及甲醛释放后通风衰减特征.结果显示,温度升高会显著促进甲醛释放;封闭门窗6 h后,室内甲醛达到平衡浓度;甲醛从装饰装修材料向空气中的释放过程,以及开窗通风情况下的衰减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而且通风衰减动力学强于释放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甲醛的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强化游离甲醛从装饰装修材料向空气中的释放;通风可以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快速排除,进而促进装饰装修材料中甲醛的释放,是非常有效的去除室内甲醛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