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四川民俗节令体育文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归纳出四川民俗节令体育主要有唱吉利、摔跤、锅庄舞、跳火绳、格吞、推杆、舞龙、舞狮、划龙船、赛马、射箭等,分析了四川民俗节令体育特征主要为传承性、民俗性、娱乐性、地域性、宗教性和交融性,探索了四川民俗节令体育发展条件和态势,提出了健康发展四川民俗节令体育的对策和建议.结论:四川民俗节令体育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显著的特征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四川民俗中的优良习俗和较有活力的成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民俗体育中"字门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西字门拳的起源、技术特点等进行分析,并对江西字门拳的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民俗体育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注,为其他地区民俗体育的保护及民俗体育文化环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概括了民俗体育的内涵.归纳出我国民俗体育主要有民俗性、传承性、地域性、宗教性及集体性等显著特征,进一步提出了大力开发民俗体育资源的主张,并指明了科学化及现代化等应该是民俗体育开发的主要方向,提出了加强科研、宣传及培训社会指导员等开发民俗体育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及影响,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发展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民俗活动中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民俗活动花鼓灯为研究对象,探析民俗活动中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为民俗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陇南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陇南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情况比较好,但周开课时数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课被挪用、挤占的现象仍然存在.基于调查和研究结果,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陇南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磊 《科技资讯》2010,(13):219-219
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更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源"和"根",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通过研究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对于更好的发展民俗体育和规划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四川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动机主要是健身娱乐;2)社区居民参与体育组织类型以自发性、自主性为主;3)竞技性与民俗性是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特征;4)时空因素是制约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5)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场所主要是学校和小区附近;6)社区体育组织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指导服务.并针对此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民俗学、体育学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南疆国门崇左市全民健身运动中民俗体育的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和特点为切入点,对崇左市民俗体育活动在崇左全民健身运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旨在充分利用崇左市地处中国东盟大陆桥、与东南亚诸国相邻的区位优势,保护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具有边境特色的民俗体育健身项目。认为民俗体育因其开展形式新颖,场地、器材、规则简单而深受中越各族群众喜爱;节日文化内涵是群众参与民俗体育的内在原因;习俗性、娱乐性、健身性是群众参与民俗体育的主导因素;在边疆地区开展民俗体育,不仅能够可以塑造人的形体美,也能够促进中越边境各族人民之间的体育交流和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高校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竹丽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6):91-92,4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主要阐述了我国高校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高校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并从国家政策的支持、民俗体育自身的优势、高校具备的科研、师资、课程设置等条件,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具有自发性和个性化的学生体育活动组织,由于体育兴趣的一致性、参与的热情和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而使其成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在7所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中随机抽样调查400名社团成员,研究辽宁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支持率"无法保障、"自主性"有待提高、"多样化"难以体现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即加强计划与组织、提升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紧密联系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广辟渠道、增加经费投入,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民族民间体育的概念入手,以陇南地区白马藏族的民间体育项目为个案,通过对其的整理与开发,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结果表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不仅能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更能增强体育教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玉林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医药、民间信仰及习俗、民族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及现状进行调查,指出玉林市地方特色文化的多元性、地方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分析了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指出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不断完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构建民间体育文化特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依托地域民间体育文化,结合学校自身优势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民间体育文化特色学校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我国民俗体育的内涵,对民俗体育与其他体育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主要区别进行分析,并对民俗体育文化特性和功能作一些探究,其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深入探讨其中的规律,并进一步对民俗体育进行传承、保护和改造,从而步入现代化、科学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妈祖民俗与体育旅游相结合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资源。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对妈祖民俗体育旅游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妈祖民俗体育旅游的市场、区位、文化、政策等优势,并提出了保护体育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体育旅游精品和健全体育旅游队伍的发展策略,为妈祖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和山歌起源于劳作中的隔山喊话,它近波及陇南各县,远与天水山歌互渗,从而形成了一个山歌文化区,西和山歌是连接洮岷花儿和陇中花儿的链扣,是这一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承载者之一,是甘肃花儿的一支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7.
民间体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健身休闲功能和绿色人文的先天特点。然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浪潮中,与竞技体育相比,民间体育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流失及文化边缘化现象。为传承和发展民间体育项目,弘扬我国传统民间体育文化,提出通过节庆旅游的型式结合民间体育自身的特点,对民间体育项目进行系统规划、开发和营销,成为节庆旅游吸引物,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为民间体育的发展注入资金和活力,从而使节庆旅游和民间体育完美结合,达到双赢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对夏威夷民间体育项目草裙舞的节庆旅游发展及营销模式的研究,总结了其对我国民间体育发展的启示,实证了节庆旅游导向型民间体育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民间走访、专家咨询、实地观察等方法,对陇南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各异的群众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各异的地理环境促使当地群众认识和选择了与其相匹配的体育文化.这使得人们对未来群众体育的生存态势和走向有更为深刻的分析和思考,更为人们如何依赖现有的地理环境开拓新的体育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陕北地区延安、榆林两个地市的2区23县的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对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比较了解;从事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是农民、退休人员和学生,其年龄主要集中在51-70这个年龄段,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户外空地和大众集中活动区,锻炼的时间主要是在日常空闲时、当地节俗日和乡亲喜庆日,没有固定的时间,其锻炼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当地体育机构和专业人员不健全,政府没有能很好地发挥其组织指导职能,其活动的开展大多是在节俗日和乡亲喜庆日自发组织开展;经费缺乏和场地设施不足是影响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建立健全体育场地设施、政府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发掘整理改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更好地开展陕北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的渔民创造了具有浓郁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界定了渔家民俗体育的涵义,分析了太湖流域渔家民俗体育的表现形态、传承危机以及传承策略。研究结论:太湖流域渔家民俗体育的表现形态分为娱乐类、祭祀类、军事类以及竞赛类等几种;当前太湖流域渔家民俗体育面临生态环境遭受影响、传承人数量骤减、发展势头受到遏制等危机;当前需要打造渔家民俗体育生态文化保护区、构建渔家民俗体育传承人培育体系以及促进渔家民俗体育项目的产业转向,从而有利于太湖流域渔家民俗体育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