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暴中放电过程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张义军  言穆弘  刘欣生 《科学通报》1999,44(12):1322-1325
利用二维时变动力和电模式对雷暴的放电活动进行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雷暴的放电过程 主要发生在模拟雷暴云发展到30 ̄45min期间,对应于上气气流速度开始减弱阶段,放电的始发位置主要集中在4.4 ̄4.8和6.4 ̄6.8km高度上,其相应的环境温度约为-10和-25℃。在三极性电荷结构的模拟雷暴云中,大约有10%的闪电是在雷暴云中部负电荷区与上部正电荷区之间发生。90%的闪电则发生在雷暴云中部负电荷区与  相似文献   

2.
正龙卷风是北美大陆上常见的恶劣气候现象,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转暖趋势日益严峻,出现超级龙卷风现象的概率将大大提高。研究人员表示,温暖的气候将更多地制造有利于龙卷风形成的大气条件,而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龙卷风的发生次数已经从10次上升至15  相似文献   

3.
雷暴中的反极性放电和电荷结构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张义军  P.R.Krehbie  刘欣生 《科学通报》2002,47(15):1192-1195
通过对闪电VHF辐射源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观测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在具有正常三极性电荷结构的雷暴云中,云内放电不仅发生于上部正电荷区与中部主负电荷区之间,还存在着反极性放电过程,它起始于中部负电荷区,向下传输到下部正电荷区后水平发展,除极性相反外,其特性与发生在上部正电荷区与中部主负电荷区的闪电一致,进一步证实雷暴下部正电荷区的存在,并且这一正电荷区参与放电过程,同时还发现,某些雷暴云中或雷暴云发展的某些阶段可以呈现出与正常极性相反的电荷结构,即在雷暴云中部是主正电荷区,而上部为负电荷区。,在它们之间有反极性放电过程发生,表明雷暴云中丰在反极性起电机制,以及雷暴电荷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龙卷风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灾难性自然现象.龙卷风中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据专家测算,一场强度中等的龙卷风在1分钟内释放的能量,如果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可以供全中国使用50年以上。只可惜,龙卷风属于一种"可遇不可求,遇见也要躲"的"庞然大物",目前也不可能对其出现的时间、地点和行踪进行准确的预报,所以,利用自然的龙卷风进行发电,并不现实。但能不能模仿龙卷风的结构和原理,制造风力发电的设施呢?回答则是肯定的.早在20年前,前苏联原子能研究所的冈察契  相似文献   

5.
超级单体雷暴中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观测资料, 对3个超级单体雷暴的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对流风暴中的闪电洞(即闪电空白区)或闪电环(即环状闪电空白区)与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 闪电洞的直径可达5~6 km, 持续时间长短不等. 在产生龙卷风的灾害性风暴中, 闪电洞的持续时间有时长达20多分钟, 且闪电洞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在龙卷风发生期间, 闪电洞最为明显, 并在闪电洞上方15~16 km高度有独立于其他闪电的辐射发生. 在闪电洞周围, 闪电通道呈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状, 且没有明显的双层结构, 闪电洞对应于雷暴中的强上升气流区, 闪电辐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雷暴的对流结构. 同时, 在这些雷暴中主要以大量正极性地闪为主, 正地闪的发生频数最大可达6次/min, 正地闪峰值有时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有时在之后.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工作者首次用雷达观测了龙卷风的大小、形状,移动速度和威力,发现这种自然灾害确实令人生畏。这些科学工作者今年五月底将多普勒雷达对准俄克拉何马州宾格尔北面的一个龙卷风。他们发现,这个龙卷风的风速高达88米/秒(十二级风也不过才33米/秒左右);在它的漏斗柱里,不仅把牛、联台收割机,载重拖车、油罐等刮倒,还以19米/秒的速度刮跑;它沿地面扫过了二十三公里路程,  相似文献   

7.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0年内,世界各地大约有80万人死于龙卷风。在地球上,龙卷风光顾最多的地方是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和日本等国,我国幅员辽阔,每年也总有一些省分遭受龙卷风的袭击。龙卷风又称旋风。通常它的风速可超过超音速飞机,因此,它带有很大的破坏性。龙卷风虽然出现时间短、消失速度快,然而,在它存在的一瞬间,却留下了几个颇为人注目的"之最"。1925年3月18日在美国出现的一次龙卷风,穿过密苏里、伊利诺伊、印第安纳三州,行程达360公里,沿途造成689人死亡,近2000人受伤,是迄今世  相似文献   

8.
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行设计制作了携带GPS的强电场探空系统, 可以获取探测路径上的电场垂直分量、温度、相对湿度和GPS定位数据. 2008年夏季, 在地面大气平均电场仪以及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的配合下, 在甘肃平凉地区进行了雷暴云内的电场探空实验, 获得了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内的电场廓线资料. 通过对一次过顶雷暴活跃阶段的探空资料分析, 表明在雷暴云及其下边界存在4个电荷区域: 在海拔高度4.3~4.5 km之间(云底)存在一个负屏蔽电荷层; 在4.5~5.3 km存在一个正电荷区, 对应3~2℃温度层; 在5.4~6.6 km存在一个负电荷区, 对应温度–3~–10℃; 在6.7~7.2 km存在一个正电荷区, 对应温度–11~–14℃. 本文提供的观测结果支持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内(0℃层之上)存在三极性电荷结构, 但下部正电荷区较正常三极性结构要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Beard  J  葛建一 《世界科学》1989,11(3):24-24
那些想知道森林如何形成的生态学家们都面临一个几乎难以超越的问题:森林形成过程极其缓慢。他们需要回答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不同种类的树木如何竞争有限的土壤、水分和阳光。研究人员特别瞩目的是:当成熟的树木移去后,其阻影下的树苗和小树在有机会发挥全部潜能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然而,与树林打交道并非易事。伐木、火灾和塌方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对一些树来说,温室实验不自然而且受到了限制。现在,美国的一位生态学家发现了一种完全自然状态的实验室——数百公顷经龙卷风劫掠的原始森林。 1985年5月30日,龙卷风在俄亥俄州东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和纽约州地区降落。两股龙卷风拔起了阿勒格尼国家森林的树木。新泽西州拉特格斯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克·彼得森在泰厄内斯塔的锡尼克地区,对部分阿勒格尼森林进行为期四年的研究。泰厄内斯塔也许是美国东部最后一片出产硬质木材的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10.
两次超级单体雷暴的电荷结构及其地闪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观测资料, 针对二个超级单体雷暴产生的地闪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电荷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这两个雷暴产生大量正地闪期间, 雷暴的主体部分(对流区)雷暴电荷结构呈反三极性, 正地闪主要发生在雷暴的主体部分, 并由中部的正电荷区产生; 在大量负地闪发生期间, 负地闪主要发生在雷暴的砧体部分, 由于雷暴主体部分的电荷结构向砧体区的倾斜, 云中砧体部分电荷结构为反偶极性, 上部负电荷区产生了大量负地闪. 雷暴最下部的电荷区很少直接产生对地放电, 但对其上部电荷区的对地放电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山西介休鑫峪沟左则沟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矿的水文地质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以实际生产为例,介绍热风炉废气温度影响的因素,及如何提高热风炉废气温度的方法和其他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原平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农机化技术推广、试验示范、树立样板典型、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为全省农机化向更健康、更层次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客观分析了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并从基层养护清理、沥青砼摊铺、压实、接缝处理及机械配备等方面阐述了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本单位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日趋繁杂的前提下,我们迫切地需要用计算机来管理计算机,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使信息更安全、更稳定、更快捷地传递.本文主要就单位计算机核心服务器的搭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单位网络建设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蔡天新 《科学》2007,59(3):50-53
在一个小国家里诞生一位科学巨匠,这在世界史上并不多见。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L.Euler)便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虽然他成年以后一直生活在两座遥远的异国城市:彼得堡和柏林,他的肖像画却出现在瑞士法郎上,与英镑上的牛顿(I.Newton)一起成为至今仍流通欧洲的纸币上仅有的两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结构施工中的强制性条文方面的规定进行了总结,并对钢结构的工厂制作质量控制进行了重点阐述,提出钢结构的现场安装质量控制是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张力减径机的几种传动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仝建丽 《科学之友》2007,(10B):51-52
文章介绍了张力减径机的几种传动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绿化施工管理现状,并深入地探讨了绿化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城市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